陈陌并没有关注《美国末日》又拿了多少个年度游戏,他现在正在周江平的办公室里,跟周江平还有乐惠的设计师们讨论新设备的事情。
“这就是我们设计师新出的三个设计草案,陈总你觉得呢?”周江平问道。
陈陌摇了摇头:“都不行,定位都不是很明确。”
三个设计师都有点懵。
他们也是刚刚接到周江平的任务,要设计一款针对小型意识读取装置的新设备。时间挺紧的,所以这三个人各自设计了一款设备,然后拿给周江平来看。
这三个设计师设计出来的东西大同小异,因为这次的设计本身就有一定的限制。
新的小型意识读取装置大小比脉动的瓶盖要稍大一些,厚度相仿。而且这东西有个限制,就是必须紧贴着使用者的头部才能准确地读取意识信号,所以,想要做一款意念控制的手机是不太可能了。
这三名设计师的思路基本上差不多,都是便携。
毕竟乐惠是专门做手机的厂商,所以设计师们多多少少也都比较崇尚简约、便利的设计。三种设计方案,两种是头戴式设备,一种是背包式设备。
方案1是一个环状眼镜,意识读取设备在玩家脑后。整个前端的眼镜是全透明的,自带简单的操作系统,可以通过蓝牙连接手机,使用者可以用它来浏览网页、发信息聊天等等。相当于是做了个外接设备,变相实现了脑电波控制手机的功能。
方案2是一个头盔,基本上全覆盖玩家的半个头部,和陈陌前世见过的那种vr头盔类似。这个设备可以像游戏舱一样为玩家呈现完全的虚拟视野,可以玩一些简单的vr游戏。不过它的性能跟vr游戏舱比起来差远了,毕竟只是意识读取装置缩小了,其他的配置可都没缩小,所以这东西的性能基本上也就比高配手机好那么一点点,“随时随地的vr”还只是个噱头。
方案3就显得稍蠢一些,玩家同样还是戴着vr头盔,只不过是通过线和其他的设备连接了起来。玩家可以在背上背一个比笔记本电脑稍大一些的主机设备,可以模拟相对低配的vr游戏,画面和品质都是中高端pc游戏的级别。但问题在于背着这玩意肯定挺沉的。
就像陈陌前世,大部分的游戏本都只是比较好挪动的台式机而已,玩家们一般不会带着这些游戏本到处浪,因为真的很沉。
方案1显然是想研发支持手机的一种配件,而方案2和方案3则是想试探性地朝着vr游戏设备前进一小步。
乐惠主营手机,但近年来的业务也开始逐渐扩展到智能家居、个人电脑上,也有朝vr游戏舱进军的规划。
毕竟在平行世界,vr游戏舱才是高端数码设备的顶点,没有人不眼红这里面的利润。
但是,毕竟是术业有专攻,乐惠花了很多年时间才好不容易在手机市场站稳脚跟,做pc做得不是特别顺,至于vr游戏舱更是完全没有眉目。
方案2和方案3的设计师,显然是希望借这个机会,往vr领域去试试水。
但是,陈陌简单看了一下就觉得这三个方案都不是很靠谱。不是说这三个设计师的水平不行,而是他们对于新产品的定位不够明确。
周江平也不生气,乐呵呵地说道:“那陈总你说说,这次的设备到底应该往哪个方向考虑?也正好给我的设计师们上一课。”
陈陌说道:“很显然,这次的设备如果只作为手机的配件,那格局太小;但如果做vr,性能根本达不到。所以,最合适的方案应该是去做mr,混合现实。”
周江平一愣:“混合现实?这个概念……已经过时了很久了吧?”
陈陌笑了笑:“确实过时很久了,但是,它很快就会重新火起来了。”
……
在最初,虚拟现实技术有三种分支,分别是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和mr(混合现实)。
ar和mr的概念其实有共通之处,所以这两个概念也常常被混淆。简单来说,它们都是在玩家的现实视野中插入信息,把虚拟物体、场景叠加到现实场景中,从而实现对现实的增强,让玩家体会到亦真亦幻的效果。
但在平行世界中,vr的发展比mr要好得多。
在最初的时候,还有一些研发商在研发针对mr的设备,到后来全都去一股脑地做vr去了,所以这个概念也就被人们所忽略了。
因为vr有意识读取技术,有游戏舱,有大批的游戏公司做出的大作支持,能够给玩家们带来接近于“魂穿”的游戏体验。而mr既不能为玩家提供刺激的游戏体验,甚至连读取意识信息都做不到,所以也就慢慢地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毕竟,ar和mr的前提就是便携,要在真实的场景中投入虚拟物体,前提也得是玩家走出家门、去更多现实中的地方才行。
所以,在听说研发出了微型的意识读取设备之后,陈陌的第一反应就是,mr的机会来了。
陈陌对周江平说道:“我发给你一份设计稿,你看看吧。”
周江平在电脑上打开陈陌发来的设计稿。
第一反应是,这东西和方案1有些类似。但仔细看了一下设计方案,周江平意识到,这跟方案1的那个“蓝牙眼镜”完全是不同的东西。
从外观上来看,这个设备的正面是一个全覆盖式的眼镜,严丝合缝,基本上可以覆盖玩家的全部视野。在正面有一个微型的高清摄像头,用于采取玩家前方的视野。
设备的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