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军事历史>带着工业革命系统回明朝>第一千四百七十三章 远征丛林

一支远征军在爪哇岛的丛林之中出没,在前方是带路的马打蓝王国叛徒和来自东瀛的武士雇佣兵,后面是穿着深绿色的第十二兵团的常备军士兵,他们腰间有佩剑和匕首,手持火枪,背着行囊。还有马匹在拖着几门轻型的野战火炮。

这种用于丛林和山地作战的火炮威力并不大,只是轻型的3磅火炮而已。

不过这就足够了!位于爪哇岛中强大的马打蓝王国只有2门尼德兰人送给他们的加农炮,他们的火炮手技术还十分不堪。再加上马打蓝王国没有建造棱堡技术的能力,3磅火炮可以轻易地利用动能破坏他们简陋的土木工事。

除了火枪手以外,这一支远征军之中还有装备了原始手榴弹的掷弹兵。

他们此次是为了报复马打蓝王国袭击部分港口和包围巴达维亚而采取袭击马打蓝王城克尔塔的远征!

第十二兵团的兵团长黄得功亲自带队深入丛林!

“这样的气候真是令人难以忍受,又潮湿又炎热,还有诸多蚊虫……如果不是为了报复马打蓝王国,还真的是令人起不了征服这里的yù_wàng。”黄得功用手驱散围绕在他头上的蚊子。

他们军官和普通的士兵为了防止丛林中的蚊虫叮咬,都穿着长裤和长袖还戴着帽子我,这样不免炎热难忍。

“有好几个士兵和雇佣兵患上了疟疾,我们带来的奎宁药作用有效,还是有人牺牲……可能蛇虫鼠蚁给我们造成的伤亡比起战斗减员还多。”副官同样愁眉苦脸。

在南洋作战的第十二兵团可能是九州军中每年减员最为严重的一个兵团,这些减员主要是热带病、海难、征战造成的。热带病又是导致减员最多的一种疾病,特别是从长江以北到来的士兵,想要适应这里的气候很是困难。

丛林中的远征军忍受着蚊虫、野兽的威胁,在马打蓝人的叛徒带领下快速地朝着王城逼近。

他们一路上碰到了马打蓝人的村舍,几乎不费吹灰之力便攻占了这些村舍,并从中获得了补给。

马打蓝王国的核心领土虽然在爪哇岛腹地,不过这里却是重要的水稻产地,大量的火山灰周期性地对土地加肥,爪哇的土壤非常肥沃。

这也是为什么南洋行省会选择将行省衙门设在巴达维亚。爪哇岛可以提供粮食,还可以开设大量的经济种植园。其实这里还有石油、煤、锰、铁、金等矿物资源。

在黄得功率领1000名第十二兵团士兵和1000名东瀛武士接连破坏了十几处村庄后,马打蓝王国终于发现了这一群不速之客。

马打蓝素丹阿贡下令全国动员,大钟在王城克尔塔敲响,周围的村镇中的村民无论男女老幼全都闻声而来,将近有30万人被聚集在克尔塔附近。

当然其中有战斗力的只是少数,真正能够作战的是马打蓝王国的封建武士。

他们拥有弓箭、长矛和落后的火门枪,两门在上次没有发挥作用的加农炮还是被阿贡素丹令人抬了出来。

实在是没有办法啊,他们就只有这两门陈旧的火炮,没有制造火炮的专家,他们没法生产出哪怕是一门火炮。

30万人拥挤在这里,他们如履薄冰地等待远征军的到来。

位于爪哇岛中部腹地的马打蓝人对于外来者所知有限,在阿贡素丹的宣传下来自大海的征服者是一群魔鬼,他们烧杀抢掠,这导致了聚集在王城附近的30万马打蓝人害怕至极。同时他们又打定了拼死抵抗的决心。

终于,黄得功带领的远征军从复杂的热带雨林中穿出来,出现在马打蓝王城外面一望无际的田野上。

早就有超过50000马打蓝人青壮组成的大军在以逸待劳,他们的后方还有20多万的妇孺老幼在由低矮木屋、棕榈屋、茅草屋、钟楼组成的王城为他们提供源源不断的补给。

几百头笨重的战象排成一排,象背的箭楼上面有手持火门枪或者弓箭的封建武士,以彰显素丹的军威!

“终于从雨林中走出来了,真是令人受不了。”黄得功看了看自己浑身是污泥的皮革军靴,竟然已经有些破损。

相比排列在前方50000马打蓝大军,黄得功和他带领的一众士兵还是觉得出了丛林更加危险。

至于5万马打蓝大军,第十二兵团还真不怎么在意,他们第十二兵团经历过不知道多少场这样的战斗,哪一次不是以少胜多?

一个兵团不过10000人左右,要在东南亚各个岛屿征战,根本就无法维护那么多的兵力,所以第十二兵团往往是以一当十来使用!

“兵团长,我们该怎么布阵?”副官问道。

“标准的火枪线列就可以了,我们带来的两门机枪放在左右两翼。”黄得功用望远镜观察了周围的地形后,发现这里是一副平原。

在山地的为主的爪哇岛,中部却是有些平原和盆地,这些肥沃的土地为马打蓝国提供了充足的粮食。

而统治这一片地区的阿贡素丹无疑是爪哇之王。当然这是在华夏人取代尼德兰人管理巴达维亚之前的称谓。现在的爪哇主要港口沦陷,被南洋官府直接统治。

在黄得功的命令下,两挺加特林机枪分列在左右两侧,带来的还有两门轻型的3磅野战炮。

没错,就只有2000人,2门加特林机枪和2门轻型野战炮,在九州军的历次会战中无疑是十分寒酸的火力配置。然而就是这么一支甚至没有携带什么重兵器的小队,此时却敢于深入丛林袭击马打蓝王国的王城。

<

状态提示:第一千四百七十三章 远征丛林--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