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军事历史>三国之赤帝>第三十章对于北方未来的畅想
问题的最根本要素——只要经济方面,草原与中原紧密连接,那么就算有人脑子一热的想要发动战争,也不会得到草原民众的支持,因为这不符合他们的利益——

当然,要完成这个决议还需要一点,那就是大力的发展商品经济。如果没有足够的市场,足够的商品经济进行支撑的话,那么经济联系自然也无从谈起。

幸运的是,中国自古以来,虽然是农耕经济为主,却并不单单是农耕——从古到今,大的商人,大规模的商业活动就根植在中国人的血脉之中。

从历史记载的第二个王朝“商”开始,中国人便拥有足够的贸易天赋——虽然这个天赋通常排在农耕天赋后面,而中国也并非纯粹的商业民族。但是,中国的确拥有一批足够优秀的商人。

在经过刘备的点播,以及通过中央政府调控,以及三义行的榜样后,相信这些人会有样学样做得很好的。

这种招数对于已经有了些许归属的匈奴、鲜卑、乌桓诸部或许效果不太好。但是对于其他的,那些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究竟是什么民族的杂胡部落效果肯定非常之好。

而对于匈奴,鲜卑,乌桓这样的大部落,刘玄德也不是没有办法——这种时候,就应该请出太史氏们进行考证了——匈奴是诸夏的一份子,谁谁谁的后代,鲜卑是谁谁谁的后代,乌桓又是谁谁谁的后代。

这种考证或许是真的,或者真的程度不是太多——只因为草原上的血统非常混杂,或许真的有一些诸夏民族血脉——不,应该说,肯定会有一些诸夏民族血脉流淌——但是究竟是不是那些人考证出来的那些,则另当别论。

当然这个并不重要。

所谓谎言重复了一千遍就是真理。更不用说那些连文字都没有,根本没有自己的历史的低等民族了。

同化他们,在刘备看来并不是什么太困难的事情。

毕竟现如今还没有到五胡乱华那个时代,北方的游牧民族对于中国的心理优势还没有建立起来。同时也没有出现蒙古这个游牧民族的终极形态,黄金家族征服世界的传说足以让所有游牧民族吹嘘一千年,甚至更久。

——当一个民族能随意蹂躏另一个民族时,他们自然不会认为与被奴役着融合是个好主意。就好像所有入主印度的***,总是会对印度教徒予以最深的鄙视。

而当一个民族全盛时期,几乎将已知世界全部征服时,他们的骄傲与疯狂,自然会让他们极难融合……

幸运的是,刘备生在这一切开始之前,他拥有足够的时间,以及拥有足够的信念。

“最终,我的计划是将辽州拆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仍旧是辽州(既现在的东北 外东北 朝鲜)。另一部分以蒙州为名。包括漠北草原诸地(漠南大部分在并州)。”

刘备就这样,介绍了他那野心勃勃的计划——建立一个全新的州,让帝国州的数量提升到十五个——而蒙州的设立,不过是刘备的野心的一部分而已——甚至再接下来,在西部草原地区建立胡州,以及在西域地区建立西州,也只是刘备计划的一部分而已!

最终刘备期望,在他百年之后,帝国的领土能扩充三倍!除了北方广阔的草原之外,对于东方诸岛的探索,以及对南方中南半岛,与南方群岛的开拓,也将是重中之重!是决定了帝国未来命运的要点!


状态提示:第三十章对于北方未来的畅想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