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穿越重生>明鹿鼎记>【0942 中原之难】
时时见面,也不当什么一会子事,因此年纪虽小,已自然而然有股威严气象。”

‘威严气象’?不就发生断裂了吗?

《鹿鼎》尾声中,黄宗羲、吕留良等大儒劝韦大人更进一步‘自己做皇帝’,被多数读者认为不可思议。

金庸让吕留良等人劝进韦小宝,此一情节被视为荒唐,是因为韦小宝品德太坏?

曾静在读完吕留良遗著之后,得出这样的结论:自周代而后,做皇帝的人,“多不知学,尽是世路上英雄,甚者老奸巨猾,即谚所谓光棍也。”帝位上坐着的,不是品德崇高之人,“却被豪强占据去了。”

这应该算是吕留良先生的固有思想。

而韦小宝,正“深通光棍之道。”

只看《明夷待访录》第一篇大文《原君》,就知道黄宗羲对历代帝王尤其开国帝王的德行有着怎样‘崇高’的评价了。

黄、吕诸先生如以‘驱除鞑虏’为第一甚至唯一考量,为此目的而敦劝韦小宝这样的痞子‘自己做皇帝’,家的合理假设,并不离谱。

读者以吕留良、黄宗羲等人的建议为不可思议,是因为韦小宝能力太差?

金庸以俯视角度、全知观点来刻划韦小宝的形象,某种程度上贬抑了韦小宝的政治能量。

‘我只会吹牛拍马’,这话,体现的是韦大人的“伟大的谦虚”。

韦小宝建立的功业,有几分有几成是靠吹与拍?

韦小宝的发迹,最初确乎得力于拍马屁,但‘拍马’只是为他创造了一个自我发挥的‘平台’,有料无料有能无能,还得看他后来的作为。

“康熙哈哈大笑,说道:“你不用害怕,就算你这太监是真的,我又不是前明英宗那样的昏君,会让你胡来?”

韦小宝果真只会吹牛拍马,康熙还会一再地委以重任,‘让他胡来’?

说说大话,也无伤大雅。

当年大秦帝国的一位低级公务员,刘邦在萧何眼中,不是一样的‘多大言,少成事’?

司马迁,身受宫刑,仍然忍受着残疾之痛,数十年的坚持完成了《史记》,被周树人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一个人坚持不懈的去做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屡败屡战,最终将其做成功,这本身就是一件极具感染力的事情。

在中国历史上,还有一些集几代人的努力,最终实现的宏大目标:比如:奋六世余烈,从商殃变法到最终秦始皇统一天下,经历了秦国六代君主,一百多年。

最终这一段历史被拍成电视剧《大秦帝国》,多少人看过之后潸然泪下。

诸葛孔明,六次北伐,最终病死五丈原。

这些事迹,已经足够让人感动得荡气回肠,写上无数的诗歌和文章为其纪念。

但是这一切的故事,和一个伟大的坚持到底,最终成功的故事相比,都逊色了太多太多。

燕云十六州,即今北京,天津,河北,山西的部分地区。

北边和西边的一大堆崇山骏岭。

这些山上有着长长的万里长城,有各种险峻的关隘,山海关。

在漫长的汉族政权历史中,北方一直受着游牧民族的危害,汉有匈奴,唐有突厥。游牧民族最大的优势是什么,当然是马。

为什么马厉害,因为马有四条腿,跑得快,而人只有两条腿,跑得慢。

在冷兵器时代,马就是坦克部队。

而重装骑兵在面对步兵时,几乎就是砍瓜切菜一样的随意。

马跑得快,是因为在平地上。但是马爬山不行啊。

有崇山峻岭,高山悬崖,有长城,有关隘。没办法飞过来。

在漫长的历史中,中原的农耕民族,一直靠着这些山脉和上面的长城,关隘抵御着北方的骑兵。

直到公元938年,石敬瑭无耻的把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

崇山峻岭没有了。

游牧民族的骑兵可以直接南下到中原地区。

在一马平川的中原大地上,骑兵的速度和冲击力撕破了中原王朝的美梦。

开始了惨烈的用步兵抵御骑兵的历史。

伟大的中华民族为了在平原上抵御骑兵,想出了无数的办法。

去挖黄河,让黄河决堤,黄河的水流出来,在平原上形成几十公里的沼泽地。

在平原这个根本不适合种水稻的地方,修大量的水稻田,在里面种上水稻。

目的不是为了收大米,而是因为马在水稻田里跑不起来。

公元959年,周世宗柴荣宣布,即将北伐契丹,而此次北伐的目标正是失去了21年的燕云十六州。

柴荣的北伐非常的顺利,先拿下了益津关,瓦桥关和关南州县。

这一刻离最后的幽州,距离只有1毫米。

所有的人兴奋而又担忧。

在此之前的北伐从来没有成功过,哪怕如诸葛武侯的才华最终也是抱憾终身,止步在离长安只有100多公里的五丈原。

而这一天,柴荣的北伐是否可以打破“北伐必败”的魔咒,没有人知道。

柴荣命令周军在河边搭建浮桥,准备充足的粮食军械。万事俱备,只待一声令下,就可以大军出击,收回幽州。

可是,在这一刻,柴荣却突然病倒了。

三军无帅,只好放弃近在眼前的幽州,不甘心的撤军了。

不久,柴荣英年早逝。

这是第一位壮志未酬,出师未捷身先死,文武双全的皇帝。

此时距离燕云十六州被少数民族占有已经21年。在接下来的漫长


状态提示:【0942 中原之难】--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