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之后的话:个中滋味
都市系列长篇小说其实就是一个男人的故事,一个家族的故事,一条街道的故事。一个女人的故事,一群女人的故事,一座城市的故事。一个轻松愉快的爱情故事、一个令人喷饭的友情故事,一个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的亲情故事。可能会有些情节令人感到似曾相识,有些语言叫人读来亲切,有些人物与我们朝夕相处、摩肩接踵,那就要感谢读者,那就是这部小说的宗旨和夙愿。
拒绝玄幻灵异,摒弃仙侠魔怪,写的就是普通老百姓的悲欢离合,年轻男女的爱恨情仇,而王大为、王大力和王大年这三个硬朗而帅气的小伙子在不到二十四小时之间各自所经历的林林总总,就是中国人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与其他人有所不同的,也许就是那句宜昌土话里所说的:"运气来了,门板都挡不住。"
还得不厌其烦的再声明一次,都市系列长篇小说的所有的情节都是虚构的,所有的人物也是虚构的,一切都不过是小说的载体,其用意只是单纯为了享受写作的快乐和自我欣赏、公布于众的乐趣。因为是宜昌(书中以峡州出现)人,所以对于这座沿着长江而展开的狭长的山区城市有着很深的感情,再就是武汉(书中以江城出现)了,那是我的第二故乡,对武昌的熟悉程度甚至远远胜于对宜昌周边的印象。小说里提到的那些城市十之八九我很久以前都去过,有的不知去过多少次,当然从某些方面也可以看出我的取向,北京(书中以京城出现)是首都、上海(书中以申城出现)是老大、武汉(书中以江城出现)是最市民化的城市、广州(书中以羊城出现)是南方老大、杭州(书中以杭城出现)则是名扬海内外的人间天堂。当我和小说中的主人一起,用笔墨和那么多的城市接触的时候,随着他们一道徜徉在那些熟悉的大街小巷,那些过去了的、已经淡忘了的往事就鲜活的重新呈现在我的脑海了。
如果没有电脑,我是绝对无法完成如此**的长篇小说,也根本没有办法三易其稿,在都市系列长篇小说的写作中,重要的就是一次又一次不厌其烦地修改和删改。刚开始用公文纸,写了好几百页,也写完了几瓶英雄蓝墨水;再用各种的练习本、工作笔记和帐薄记下了所有的修改,也写完了几瓶英雄红墨水,才算是完成了修改;最困难的就是往电脑上码字,一个字母一个字母的敲上去,还得检查错别字,也就在这个过程中,逐步熟悉了微软输入法、谷歌输入法还有搜狗输入法。
虽然打字对我而言很困难,但我马上就发现了电脑写作的好处,可以让你无数次地进行增添、删除、**和粘贴,这对于我这样一个有时候老是不能**状态,写出来的有些东西苍白无力的弊病是个很有用的工具,我就可以一边又一遍的推敲和斟酌。好笑的是,因为我在原告上画了密如蛛网的引线,又重写了无数的小段落,有时候自己都被弄糊涂了,索性都搬到电脑上再进行调整,如果没有电脑,我就只有待以自毙。我很喜欢这样的便利,也喜欢电脑写作。
在《红杏枝头》中间,我先后引用了大概一百八十多首宋词。中国文学宝库最为被人叹为观止的无疑就是唐诗宋词了,而由于我首先抓到手里的就是胡云翼的《宋词选》,也就一贯而为之了,其实我很喜欢宋词的,为了喜欢,把一些地方只需要引用一句即可之处统统全文引用,就是让大家茶余饭后和我一起品词。事实上,宋词是歌曲,而那些朗朗上口、脍炙人口的歌至今还在传唱着,无论是关西大汉执铁板唱"****"还是十七八的女孩子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都叫人心驰神往,而在这部都市系列长篇小说里面,最想用情节和内容表达的则是宋祁的"东城渐觉风光好"和朱敦儒的"我是清都山水郎",何等的潇洒,何等的**!
因为想讨好那些占阅读总数十之八九的青年读者,我在《红肥绿瘦》里面大量的引用了各种形式、各种类别、各种流派、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各种歌曲。虽然仅仅是歌词,可是也颇费了一些周折,有些反复引用的无疑就是我的最爱,剩下的十之八九都是从网上找到的。有些是为了抒情、有些是为了人物、有些是为了凑字、还有的就是天马行空、独往独来了。和唐诗一样,经久不衰的肯定就是经典,大浪淘沙之中有很多当年耳熟能详的歌都已经湮灭了。不过我很喜欢黄霑先生的那首《沧海一声笑》:"沧海笑,滔滔两岸潮,浮沉随浪记今朝。苍天笑,纷纷世上潮。谁负谁胜出天知晓。江山笑,烟雨遥,涛浪淘尽红尘俗事知多少。苍生笑,不再寂寥,豪情仍在痴痴笑笑!"
在《直挂云帆》中间,我会大量的引用唐诗,因为唐诗宋词是我国文学宝库中最为绚丽的一支奇葩,至今还没有任何文学形式可以比肩。茶余饭后,些许闲暇,打开唐诗宋词,直接与古代的文豪大家对话,感悟他们的悠悠情怀,就是一大快事。于是,我就找了一大堆自认为不错的精彩诗篇摘录在其中,一方面让自己温故而知新,另一方面也让大家领略唐诗的风采。当然,最能反映盛唐精神风貌、代表盛唐诗歌高度艺术成就的是伟大诗人李白。李白是一位性格豪迈、感情奔放、不受拘束而又向往建功立业的诗人。他的诗充分表现了盛唐社会士人的自信与抱负,神采飞扬,充满理想色彩。我最喜欢的就是那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