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军事历史>三国之孙亮的逆袭>149 襄阳新政
的话,开办一些工坊。再就是在各地建一些学校,另外再鼓励百姓开办工坊。只是襄樊一带刚经战火,又免了租赋,太守府一时用度紧张,这资金还得陛下支持一二。”

“工坊之事以后再说。学校也可陆续建些。先在襄阳,樊城建些小学,中学,再逐步推开,视情况再建大学。朕会通知建业,让派些老师过来,费用也会先期拔付一些。襄阳是通衢之地,商业历来发达,太守府只要营造好经商环境,不任意盘剥商人,各种工坊自然会如雨后春笋一般不停冒出来的,以后商税也能大幅增长。

过段时间,朕会让四海商铺、四海钱庒来此开设分号,带动襄阳商业发展。朕再从内库拔付五亿钱给太守府作启动资金,但太守府三年后再偿还内库。如还需资金你自己去和四海钱庒商议了,不过就不再是免息的了。”

“谢陛下,五亿钱足够了。”陆抗喜道。

孙亮点点头,道:“朕看这襄樊之地,许多民众对我们大吴戒心不小。陆爱卿还在多想想办法。”

“陛下说的是。不过,这两天已有不少世家前来拜访。陛下可有时间接见他们?”

“接见他们就算了。不过襄阳之地,太守府必须立个规矩。曹魏世家必须进行甄别,不能一味接纳。原来仗势巧取豪夺的,醉心于曹魏政权,抵触我大吴的,一律剥夺产业发配交州。所有世家大族必须清产核资,按章缴粮纳税。”孙亮沉着脸道。

“陛下,这样会不会过于严厉了些。如此一来,这些世家大族必然底触我大吴政权,影响襄阳的安定。”陆抗忧虑道。

“必须如此。要不依然世家豪族横行,要襄阳何用!今后,在襄阳实行差别田赋。以家为单位,二十亩以下田赋免征,二十亩至百亩减半征收,百亩至五百亩,接原数征收。五百亩到千亩,按倍征收,千亩以上,按二倍征收。另鼓厉开荒,开荒之田,五年内免征田赋,五年后造藉征收。”孙亮正色道。

听孙亮所言,在座众人,齐齐吸了一口气,这样一来,那襄阳的世家豪族就头痛了,几年之后,基本上不存在拥有大量土地的世家豪族了。

“不可,陛下,那襄阳的世家豪族只怕会齐齐反对我大吴政权了。”全纪急急叫道。

“正怕他不反呢。有道是乱世用重典,对反叛家族,除主谋诛除外,全部流放交州。现在交州一带,地广人稀,土人不服王化,正好把一些人迁过去,把交州开发起来。”孙亮冷冷道。

在孙亮眼中,交州在后世之所以闹独立,并最终独立出去,使我化夏丧失了把南海基本上圈起的地利,与中原王朝不重视边郡,没有大力移民开发、民族同化有关。既然自己来到这个时空,就为将来的华夏民族尽些力,尽可能把人口多迁些过去,融合土著居民,把交趾开发出来。

“臣看可行。近卫大军环绕,他们闹不出什么事情来。世家大族受抑制,土地兼并也会少了不少。”陆抗明白了孙亮的意思,点头道。

“这样吧,也不是不给他们活路,可以允许他们拆户吧。对无田或少田的之家,可按户籍人口授田。成年男子十亩,未成年人和女子五亩。此次人口田,不得转卖,人口减少或迁离,由官府收回。”

“授田?”陆抗道。

“陛下,如此一来,我怕百姓耕种怕家中田亩增加,不敢开荒多了。”全纪忧虑道。

孙亮笑而不语,一旁洛珍笑道:“我说小纪子,你是没听懂陛下的意思。五十亩之家,算田赋的话,自然有二十亩免征的,另三十亩减半征收,百亩之家亦然,二十亩免征,三十亩减半,五十亩按实征收。陛下,我说的没错吧。”

孙亮点点头,全纪笑道:“呵呵,原来如此。这样,百姓仍然会去垦荒了。”

“陛下,我看行。这样百姓也不会跟着世家豪族跑了。等会我就安排人制定好祥细条文,公布出去。只是发此一来,太守府会添加不少事情,还须多招收些属员。”陆抗道。

“太守府属员就安朝廷设置,不过要精简些。招慕人员,我看就以考试来招收,懂实务,有能力优先录用。下步在实行田亩新法,第一就是在重编户籍,清查土地。朕看,咱们近卫军,不仅仅要会上阵杀敌,还要会各种政务工作。就抽调些近卫军去做,每县派驻一团,由近卫军抽调一此人员,协同郡县官吏,宣传土地户籍政策,一起重整户籍,清查地籍。也不要全部铺开,先一地一地来。有反叛的坚决镇压。”

“好,就依陛下安排。”陆抗下定决心道。

“现在近卫军不宜大动,防备北边新野宛城之外,可以把襄阳周边的郡县能打下的打下来,打下来的不好守的,就把当地民众都迁走,把曹魏势力从襄阳周边挤出去。”孙亮想了相道。

“陛下,你是说,我们不打新野、宛城,可以去周边城镇?”丁温喜道。

“近卫军大策略上仍要是休整,但对于一些易取之地,还是可以有所动作的。休整时期不打大战,小战还是可以打打的。新整编的近卫军,正好拿这些小战进行实战训练。向北面对曹魏重兵坚城,还是以防御为主,但也可以进行浸透,向西,是魏新城郡、向南是南阳郡等地,我们近卫军大有可为。”孙亮道。

“陛下说的是,精兵强将是打出来的。我们近卫军不能死守,应该把魏军挤出周边地域。占领肥沃土地,招揽对方民众,占领险


状态提示:149 襄阳新政--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