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军事历史>大明都督>第149章 努尔哈赤的困局

后金努尔哈赤面对阿敏的大败,面对阵亡了大将安费扬古,却没有如以往那样暴跳如雷,也没有表现出他的有仇必报的果断决然,而是在毛文龙放出风声说安费扬古病死之后,在毛文龙没有跨过鸭绿江再窥视镇江的克制里,接受里毛文龙递过来的台阶,暂时放了毛文龙一马。

这到不是努尔哈赤转了性,因为他被两件事拖住了后腿,实在难以分身再顾及毛文龙了。

毛文龙能将阿敏打得伤筋动骨,想来毛文龙也已经苟延残喘,无力再给自己后背捅刀,但毕竟现在他已经被赶到了朝鲜,暂时不对自己产生威胁了,于是,努尔哈赤就准备倾全国之力,准备在正月里对压迫自己的广宁实行攻击,打开通向辽西的锁匙咽喉,以实现他早已制定好的占据山海关外的目标。

之所以选择在正月,是因为在那个时间点,汉人绝对是懈怠的。

从夏商周开始,中国人就养成了一个习惯,那就是天大地大,过年最大,即便双方仇怨刻骨铭心,但是过年了,这些也就必须放下。

从自然角度上来说,大家都忙活一大年了,也只有这个被大家寄予美好愿望的新年,才能让大家舒缓一下神经,放松一下。

同时,无论是君王官员,还是普通百姓,都要在这个时间点上,祭祀自己的祖宗。这种仪式繁琐但隆重,这是绝对不能慢待的。

还有一个就是百姓的心态。为自己的上官辛劳奔忙了一大年,也需要通过这个时间来舒缓一下神经,否则就会出现大乱子的。

所以汉人就留下了一个传统,正月不征战,大家安心的祭祀祖宗舒缓心情,等到出了正月,大家再有仇的报仇,有怨的抱怨,杀一个你死我活。

但是这个约定成熟的东西,在努尔哈赤集团里却不被遵循,因为他们是野蛮人,其他一概不论。所以努尔哈赤选择了在正月中,汉人最懈怠的时候,对于大明的广宁进行攻击,绝对会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不过这次出兵是要举全国之力的,但镶蓝旗却被打残,需要再整顿,所以努尔哈赤决定,将原定正月初一的行动,拖后到正月十六。这比历史向后了五天。

但改变的这五天对即将爆发的广宁之战有什么帮助吗?没有,什么都没有。

而还有一件事情,却比这次出兵更让努尔哈赤头疼,同时也带来了让他身心俱疲的痛苦,那就是迁都辽阳。

要不说努尔哈赤成为一代豪杰,绝对有他独特的眼光,在他拿下辽阳之后,就看好了辽阳这个关键之地。

辽阳城城高墙坚,易守难攻,是辽东首府也是辽东重镇,为了拿下辽阳,努尔哈赤亲自督军,挑灯夜战,再加上里应外合,这才拿下辽阳。

拿下辽沈后,喜滋滋的后金打算把城内除了城墙上的砖头,其他东西统统运回赫图阿拉,人背马拉车运,好比如“衣锦还乡”。

这是游牧民族的传统,也是后金一向的惯例。

所以王化贞在未经调查的情况下,就能上书朝廷拍着胸脯保证,后金必弃辽沈不守自己很快就能收复辽沈,这不光是王化贞的看法也是明朝上下一致的看法,就连后金的大多数人自己也这样认为。

真要是按照原先的习惯,大家攻占一地,然后抢掠一番就走了,结果自己前脚走后脚明军就杀回来,好不容易攻克的辽沈不费吹灰之力又重新回到了明朝手中,明朝到时候严防死守,再想拿下辽阳可就没这次这么简单了,划不来。

还有一点,努尔哈赤是有战略眼光的,他看到了辽阳的地理位置,看到了它的重要性。

辽阳,是辽东地区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中心,这一切都因为它优秀的地理位置,是朝鲜、明朝、女真、蒙古四方势力的交通枢纽。

拿下了辽阳,就可以进攻明朝和朝鲜,等于掌握了进攻的主动权,随时可以吹起进攻的号角,渡过辽河直抵辽西,拿下辽西进而意图关内,而明朝在这过程中只能被动防守,等着挨打,就是有足够的力量也只能以防守为主。

这是明朝的困境。

辽阳,是拿下辽西的跳板,也是为未来可能谋取中原的基础,它无疑就是让后金以及以后的清朝登上历史舞台的一张至关重要的入场券,迁都辽阳意味着后金的战略路线是“辽西——山海关——关内”,而回到赫图阿拉后金的战略路线是“辽阳——辽西——山海关——关内”。

于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努尔哈赤向他的手下重臣们提出了要建都辽阳的想法。

结果大家的意见出乎努尔哈赤意料,与会的后金高层全体一致反对,表示金窝银窝不如自家草窝,富贵不还乡这是忘本。大家现在日子抢掠的富足了,没必要瞎折腾了,就这么滴吧。

其实说全体反对也有点夸张,准确的来说也就八旗有六旗反对“而已”。支持自己的只有自己的正黄旗镶黄旗,还有一个老八皇太极他的正白旗。

这件事情就难办了。

难办的原因就是后世那种清朝的辫子皇帝,站在高高的御案之后,大手一挥乾纲独断的情景,在这个时候还没有出现。

努尔哈赤所带的女真部族,是从野蛮的部落联盟走出来的,虽然现在努尔哈赤也算是一个皇帝,但它的从上到下的架构依旧没有脱离部落联盟的影子,也就是说还没有彻底的从奴隶社会,走向封建社会。

所以才有了大家耳熟能详的五理政大臣,八王议政,十王议政


状态提示:第149章 努尔哈赤的困局--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