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军事历史>平淡为官>320.新旧交替
只有宰相,而现如今赵祯的一道命令,却让赵昕在政治上需要交手的敌人瞬间从一个变成了十一个,这无疑是在削弱赵昕的权利了。

至于宰相们会不会因为赵昕未来将会成为皇帝而不敢对他使用封驳之权,这一点赵祯是一点也不担心,一来自己挑选的这些宰相,无论是保守派还是革新派,几乎都是正人君子,事关底线之事,便必然不会放任不管,二来这些人也几乎都已经位极人臣,到了顶点,也不需要向那些底层的官员那样讨好赵昕来获得权位,再来宋朝毕竟是一个文治的国家,刑不上大夫是宋朝的治国理念,并且贯穿两宋,对待士大夫,几乎都十分的宽容,若是赵昕登基以后便要报复这些人,则必然会在史书上留下一个骂名,更为关键的是,在这个宰相集团里,可还有他的老师徐清啊。

处罚自己的老师,这是赵昕万万不敢去做的事情,也正是因为如此,赵祯才敢下这样一道命令,而在这道命令之后,赵祯就彻底淡出了宋朝的政治舞台,开始退居二线,将养天年了,不过他并没有直接走下舞台,只是站在了角落里,依旧以皇帝的身份统治着这个浩大的大宋帝国。

赵祯的逐渐落幕自然让一众老臣很是心酸,可又想到脱离国事之后或许赵祯也能够安心养病,说不定未来还有好的一天,可一想到要是赵祯好了以后又想把权利从赵昕手中拿回去到时候朝堂之上又要掀起多少的风雨而感到担忧,就在这样的复杂情绪下,一个时代缓缓落幕,一个新的时代开始缓缓开启。

东宫,相比起皇宫来说,要显得小了许多不过其中的繁华丝毫不会输给皇宫,这里是历代的储君所居住的地方,能够住在这里的人,便只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太子,而现在徐清便站在这东宫大门口,向着东宫大殿走去。

作为太子的老师,徐清对于这里简直比对自己的家还要熟悉,毕竟他自从成为三司使兼太子少傅之后,在家里待着的时间就很少了,而他的宅邸又大到恐怖,简直就是一个人造园林,其面积相当于苏州拙政园的三倍,相比起后来宋徽宗的艮岳来说则是其三分之一,非常的大了,其中亭台楼阁总计不下两百座建筑物,房间总数则是在两千间房屋及以上,佣人数量徐清并不是特别的清楚,大概在五百到六百人左右,甚至在整个徐府之中,还有两个人工湖和一座假山,绝对称得上是面积广大了。

而这在汴京城的有钱人里甚至还不能算是拔尖的,那些富商们的园林以及那些宰相们的房子,还有那些地方土豪们的园林,那可是一个比一个大,整个汴京内城之中,达官显贵们所占的房子大概就差不多整个内城的四分之三了,徐清的房子在其中,甚至连前十都排不进去。

这也是工业化之后的一种风俗,随着财富的空前增加,人们享乐的兴趣就越来越大,徐清纵然不喜欢享乐,可是在家里迎来送往之间,一个太小的房子总是会让人留下一个不好的印象,再加上自己的夫人也希望能够扩大宅邸,所以徐清便就将宅邸扩大到了如今的模样,其中金银之楼都有五座以上,即便是在夜晚,也会因为月光而大发光芒,绝对称得上是奢侈了。

这或许就是工业化带来的坏处吧,不过这些巨大的园林倒也有个好处,就是汴京的绿化非常的好,整个城市之中犹如森林一般非常的漂亮,而在内城之外的外城则是少有绿色的植物,大多都是成片成片的房子,再往远处则绿色更少,高楼大厦几乎占据了视野,这便是如今汴京的格局,越外面的人越穷,住的越高,越有钱的人住在越里面,住的越矮,但是所占据的土地却非常的广大,贫富差距的日益扩大,这也是如今的北宋遇到的重大问题。

此时的徐清站在东宫之下,看着那高大的宫阙,心中有着一种说不出来的复杂,以前他来到这里,看到的除了打扫卫生的太监之外,便是宫女了,除此之外很少会有官员站在这里,可是现如今,这里却犹如成了官员们的地盘似得,在东宫外排起了一条长长的线,看的徐清是目瞪口呆,他可真不知道这汴京城里,竟然还有那么多的官呢。

不过看过之后,徐清也就把心里的情绪掩藏了起来,直接向着台阶上走去,他作为大宋的副宰相,还作为赵昕的老师,自然不需要像这些低品阶的官员那样站在门口慢慢的等,所有的二品以上官员,都允许直接进入东宫的权利,徐清自然也不例外,站在大门口,等候了一小会儿的时间,一个白色面孔的太监就走了出来让徐清进去,这是一个典型的欧罗巴人种,也就是说,这是个白人。

而现如今的皇宫之中,太监们很大比例都已经开始使用殖民地人口来充当了,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自从宋朝的殖民地开始在世界各地展开以来,加上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的一个好结果就是宋朝的穷人家庭开始快速的减少,已经很少有人自愿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宫里去当太监了,这也是必然,虎毒不食子,要不是逼上了梁山,谁又愿意把自己的孩子卖给官家呢。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让孩子卖身的意愿开始大规模的下降,再加上人本思想随着经济发展自然而然的就开始在民间传播开来,对于这种极度残忍的宫廷手术,自然招致了许多的非议,可是皇宫就是皇宫,是绝对不允许皇帝以外的男人进入的地方,为了平衡两者,双方就各退一步,从此


状态提示:320.新旧交替--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