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军事历史>平淡为官>518.舆论的公平
就是散文家,之所以到宋朝才大行其道,这就跟纸张的应用有着很大的关系。

顺便说一下,也正是因为纸张的普及,宋代人为了让更多的人可以看懂文章,而不是越来越追究言简意赅,也就是把文字复杂化,还专门发起了古文运动,提倡效仿古人平白直意的书写方式,而放弃使用越来越复杂的文言文方式,这场运动的领导者,便是欧阳修,而这场运动,也跟西方的文艺复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因为在当时的宋代,今文的书写方式越来越复杂,到最后甚至连许多秀才都看不懂的地步,这样一来,自然就形成了文化垄断,而当文化被垄断的时候,便代表一个黑暗时代即将来临,就像欧洲的中世纪一样,教士和贵族牢牢掌握了知识,其中高端知识则由教会掌握,在这种状况下,老百姓就是愚昧的,因为他们无法通过书籍来了解这个世界,但随着文艺复兴的到来,越来越多的欧洲人接触到了知识,从而改变了世界的命运,古文运动也是如此。

他其实在做的并不是真的把古文搬运到宋代来,毕竟其实古文也特别的复杂,完全用到现在,难度根本就不比今文来的低,之所以这样做,只不过是借着古文的名号来招揽人才,从而获得话语权而已,人类总是对古老的东西充满了好奇,这也是文物之所价格如此昂贵的缘故,毕竟那是属于全人类的共同回忆,对于祖先,人类总是十分敬畏的。

文艺复兴也是如此,他也并不是真的要把古代的那些典籍拿出来教导,这其实并没有什么用,中世纪虽然非常黑暗,但其实内部也在发展,论哲学文学,其丝毫不比古代希腊来的差,说到底也只不过是借着古代的名头来对抗基督教,反对贵族而已,最主要的便是把对神的关注放到对人本身上来,在中世纪,所有的艺术都是献给神明的,而文艺复兴则让人类开始关注到了人本身,从神性到人性,这才是文艺复兴最为重要的成果。

古文运动也是如此,他让文字书写变得越来越简单,也变得越来越可以让更多的人看懂,这就是他的贡献,所以从宋朝往后,每一代的文言文都是篇幅越来越长,等到清代末期的时候,那些文言文看起来,完全跟现代文字没有什么两样,是完全可以通读的,比如说曾国藩的家书,梁启超的少年中国,即便是现代没有怎么学过文言文的人,都可以很容易的看懂,这便是一个时代的潮流,就像中国文字从最开始的甲骨文到现在的简体字,其目的只有一个就让是让人可以更快的看懂。

而现在的小说便是如此,他的文字异常简洁,跟现代的小说基本没有任何的区别,只要上过初中大致都能够看得懂,而如今宋朝接受过基础初中教育的人数大致在四千万左右,这些人便是看书的主力,而因为没有渠道可以进行娱乐,所以这四千万人平均下来,每年买的书大致在十本左右,也就是每一年宋朝光是小说的销量就能够达到四亿册,这还不算其他工具书和专业书以及文学经典和传统文本,这些要是都算上,还有佛经、圣经之类的东西,整个宋朝一年的印刷出版物大致在十二亿册左右。

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也是一个令人欣慰的数字,毕竟正是通过这些文字,才让老百姓开始不再单单依靠道听途说去了解这个世界,而是通过书本,通过有学识人的眼睛去了解这个世界,再加上如今宋朝的出版业非常开放,只要不涉及到现在还活着的政治人物,就都可以写,百无禁忌,这就让创作有了更大的空间,也让文字更加激昂起来。

而小说市场的澎湃,也让许多人开始投身其中,原本许多小说大致都是剧情丰厚刺激,但文笔却非常的烂,但随着文学作者中的杰出者开始涌入其中,文笔这个缺憾也慢慢被填满,通俗小说也开始具有了文学性,文字也越来越优美,而这个时候的读者,经过几年通俗小说的熏陶,对于许多字都已经认识了,即便读文学作品,也慢慢开始有所了解了。

这也反过来刺激了文学市场的繁荣,毕竟作为通俗小说的作者,本身大多都没有什么文化,所以经常需要引用经典文学来证明自己小说的可信度,这虽然是一种装b行为,但也确实让普通读者对文学作品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而读者们对于文学作品的了解,便让文学作者进入到通俗小说的作者行列,难度要小了许多。

毕竟文学作者用词早已经习惯了华丽的辞藻,深刻的寓意,甚至还有一些意识流作者,一般人看他的书,只会觉得云山雾绕,看了半天也很难看懂,但随着读者的文学水平越来越高,也开始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购买起文学小说,这无疑是一种巨大的发展。

至于《外演报》则也分成了许多小报,大致的划分便是按照七大洲来分报,之所以会如此,也是因为近年来冒险者越来越多,在这些地方出土的文物数量也好,还是许多风土人情故事也好,也是越来越多,这就让报纸的内容开始变得越来越臃肿,自然而然的便要对他们进行分开处理,尤其是像亚洲和欧洲地区,更是人类文明最为活跃的地区,无论是古国还是璀璨的文明以及各种传奇、史诗,都值得大书特书,所以这两个洲大致有三份报纸,分别报道这些地方的故事,和如今正在发生的事情,也是最为畅销的。

但很可惜,这三份报纸属于朝廷控制,是属于徐清控


状态提示:518.舆论的公平--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