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穿越重生>万历外史>第四章 丫头心结

吃过中饭后,杨铮躺在炕上午睡。将醒未醒时,迷迷糊糊听到一阵轻轻地啜泣声。他睁开眼睛,见石榴蹲在门外的台阶上,肩膀微微抖动,便唤道:“石榴!”

石榴连忙用衣袖抹了下眼睛,应了一声,转身进来道:“二哥,你醒了。”

杨铮见她眼睛微红,睫毛沾露,坐起来问道:“爹娘去地里了?”

石榴点头道:“是。”到窗前的桌上倒了碗水端了过来。

杨铮喝了水,说道:“今天下午咱们去河边走走,试试那里的沙子能不能练字。”

石榴道:“好。”

两人离了家,在院门的孔洞上结了个草绳,这便表示家中无人。全村无一家门上带锁,其实就算锁了门,低矮的篱笆院墙也根本拦不住人。

出了村子往东边走,路上碰到不少在地里干活的本村人,见到杨铮都会问上两句。这些人大多是他的叔伯辈,在他病时都曾登门探望,杨铮一一回应问好。

按村中长辈的说法,杨家祖上是山西人,于洪武年间来此定居。经过近两百年开枝散叶,遂有了如今的杨家坪二十一户人家。由于无人识字,也就没有族谱,很多事情早已无考,从杨家坪人的身上,也看不到半点外乡人的痕迹。不过能够确定的是,很多人家之间的血缘关系已经很远了,早就出了五服。尽管如此,杨家坪的人仍牢牢抱成一团,正是这样,才扛过了一次次天灾人祸,顽强生存着。

杨家坪东侧有条河,名叫赤峪水,本里之名便因此水而得,不过乡下人一般称其为黄瓜河。靠近河的这一片田土,由于便于浇灌,是杨家坪最好的一片地。

此时地里主要是莜麦、荞麦、黄豆、大豆、胡麻等物。在很多地方大豆便是黄豆,而秦州之民所称之大豆,其实是蚕豆,乡人谓之“大豌豆”。

各家也会留出几分到一亩地种蔬菜自用,以葱、蒜、萝卜、白菜居多,加夹其它蔬菜。白菜便是过去所谓之菘,现今只有士人还这么叫。

杨铮家在河边有七亩地,种的是荞麦、黄豆、胡麻及一些菜蔬。另外村西边的缓坡上还有近十亩山地,那里现下长的是高粱。

杨铮与石榴一路走到河边,未见父母,想来是在村西边的坡地上。二人寻了一处较为松软的沙地,用沿路拾来的坚硬树枝在上面写起字来。

石榴写了两行字,道:“二哥,在沙地上写字确是有些不同呢。”

杨铮照着样子写了几个字,点头道:“人家在沙地上练字,果然是有些道理的。”

石榴看了杨铮写的字,奇道:“二哥,你临过帖吗?”

杨铮笑道:“你觉得呢?”

石榴道:“自然是没有了。可看你的字,已然有了间架笔意,根本不像是新学写字的呢。我原还担心你学我写字,会有脂粉气,被人家笑话,看来是多虑了。”

杨铮道:“我只是觉得怎么好看怎么来写。你总这么夸我,也不怕我骄傲,从此不求上进了吗?”

石榴抿嘴笑道:“我知道二哥你不会的。你是天生的读书料子,将来一定能中进士的。”

杨铮道:“天生的读书料子吗?那倒不见得,大概蒙学的内容比较简单,我学得就快一些。以后可就没这么容易了。石榴,你说要考功名,得要读多少书呢?”

石榴道:“这个我倒是知道一些。有《四书章句集注》、《五经》传注、《周礼》、《礼仪》,有《左传》、《公羊传》、《榖梁传》这春秋三传,有《国语》、《战国策》、《性理》,还有《文选》、《八家文集》、《文章正宗》……”

杨铮听得直咋舌,道:“我的个天,要读这么多书啊,这怕是要三五年吧。”

石榴笑道:“别人或许要三五年,二哥你应该用不了。莫非是畏难了么?”

杨铮也笑道:“你不用激我。我是不是读书料子不知道,可考试却很在行。昨晚我做了个梦,梦中不知考了多少回试,都是无往不利。什么清华啊北大啊,都抢着收我做学生。”

石榴睁大眼睛问道:“清华,北大,那是什么?”

杨铮呵呵一笑,道:“是我梦中的两个大儒,读书人都以做他们的弟子为荣。”

两人说了会闲话,又开始写字。杨铮把已背熟的近九百字《三字经》写了几十个字,手腕便酸得不行,将树枝一抛,在沙地上坐了下来休息。用执笔的姿势写字,比起随手划字要吃力许多。

石榴掏出手巾来给他擦汗。杨铮看着她道:“石榴,你这名字是谁给取的?”

石榴道:“是张家的大少奶奶。”

杨铮点头道:“嗯,张家的大少奶奶,那就是李家的二小姐。听你这般称呼,看来你不是一直跟着她的丫头。”

石榴手上动作一滞,低低应了声:“是。”

好些年前,杨铮之父杨大力意外结识了三个西安府三原县的行商。那三人分别叫李祥福、张广源、周有良,在那之后一直与杨大力保持着比较密切地关系。如今四家两两结了姻亲:李祥福的二女儿嫁给了张广源的长子张修洁,周有良的长子周逢春则娶了杨铮的二姐杨兰儿。

月余之前,几个三原行商路过秦州时,去了胡喜子的肉铺一趟,说是与周逢春熟识,问他有没有什么信要带。胡喜子便说了下家中近况,小舅子杨铮卧床不起之事自然也提了,请他们帮忙带个口信。

过了不久,李家派了个管事带着礼物登门探望杨铮,石榴便是在


状态提示:第四章 丫头心结--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