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余彦和桑结喇嘛到彻辰夫人大纛之下的时候,淑济已经站在车前礼貌的迎接二人,余彦自然知道淑济的身份,虽然他对林丹汗爱女,蒙古彻辰这些头衔并不感冒,但却知道,这位美丽的蒙古女子是孙伯纶的两位夫人之一。
“请问上师如何称呼?”淑济笑着施礼,对桑结询问道。
纵然满身伤痕,桑结依旧宝相庄严,以无可指摘的仪态对淑济别吉施礼,方才说道:“小僧乃是银佛寺的桑结喇嘛,见过彻辰夫人!”
“桑结上师?想不到在这里见到了银佛寺的首座。”淑济神色一惊,立刻让侍女送上热茶和披风。
桑结欣然接受,却说:“是银佛寺的前首座,如今的首座是却丹师兄。”
淑济微微一笑,并未答话,桑结这位首座至少在五个月前还是的,只是女真人占领银佛寺,桑结主张僧侣不参与到世俗争斗中,但其他僧侣却纷纷向女真人投诚,那位名不见经传的却丹喇嘛因为拥有科尔沁的血脉,且与皇太极的大福晋有血脉关系,而成为首座。
“余大人,这位桑结上师是我敬仰之人,便予了我如何?”淑济笑问道。
余彦脸色一正,说道:“夫人,这个喇嘛是本官在兔毛川一带俘获的,若不是他指挥左翼贼人拒大车防守,安定人心,我也不会损失十几个弟兄,也不会让上千牛羊落入冰河,他是我的重要俘虏!”
淑济脸色如常,片刻之后说:“若你怕我没了你的军功,我便用三百两银子和五匹好马赎他如何?”
余彦忽然脸色通红,正色道:“军功不军功,我不放在眼里,只是桑结曾与必闍赤大人为敌,夫人莫要养虎为患的好。”
话音落地,余彦俯首行礼,打马而去。
半天之后,孙伯纶便从余彦口中得知了关于桑结喇嘛的始末原委,对于自己妻子荫蔽以为喇嘛,孙伯纶倒是没有什么意见,毕竟蒙古人大多笃信藏传佛教,只是信的派别不一样罢了,以往在套内,信仰花教的察哈尔人与信仰黄教的其他部落人也起过冲突,但淑济和额吉尔都处置的很好,居中持重,各打三十大板。
然而,随着实力的逐渐扩大,对于宗教孙伯纶也渐渐的重视起来,这是孙伯纶从征服者到统治者的心境变化。
“夫人现在到哪里了?”孙伯纶对那个被淑济重视的喇嘛很有兴趣,笑问道。
余彦哪里知道这些,立刻出了大帐去打探,不久便回来了,不满的说道:“夫人和那喇嘛去了银佛寺,正那里装神弄鬼呢,惹了几千人过去,徐大人派了也先的骑兵和一个步队前去保护,还让我调八百人过去呢。”
孙伯纶知道银佛寺在归化城城南三里,多尔衮又堵了南门,也生不出什么大事,索性带领了七八个亲卫也去看看。
蒙古人信仰藏创佛教,甚为虔诚,因此在这十余年的战乱中,银佛寺倒是保存下来,矗立在城南,多尔衮主政漠南之后,对银佛寺倒也礼敬有加,逃回归化城第一件事便是把寺内的喇嘛尽数迁入城中,如今的银佛寺空无一人。
刚出军营,便看到数千衣衫褴褛的蒙古牧民围成一圈,在银佛寺前围着一处两丈高的石堆,石堆上插着象征彻辰夫人的大纛,大纛之下站立以肥硕如球的胖喇嘛,那喇嘛带着黄色喇嘛帽,一身大红色僧袍,肥胖的脸上绽放出晶莹剔透的光。
八个年轻的喇嘛也是宝相庄严,正顶着寒风,围绕着那石堆转圈念经,那些蒙古牧民纷纷围拢上来。
“阿弥陀佛!”桑结双手合十,深沉悠远的佛号念诵而出,石堆旁的八位喇嘛俱是齐声诵念,更是洪亮远扬。
那些蒙古牧民,不分左右翼,不分部落,不分准备,全都跪地上,有些甚至匍匐在石堆旁,以极为虔诚的方式行礼,口中念诵着佛号,一时之间,草原上尽是佛号之声,传荡四野。
“愚痴众生,不觉不知,寿命短薄,如石火光,如水上炮,如电光出,云何於中不忠不诚,云何於中贪念欲行,尔等背弃恩主,侍奉邪佞,心有不臣心,常怀忘德念,当下十八层地狱,受铁钳拔舌、铁剪断指、吊于铁树、打入蒸笼、掷于刀山、投入油锅等诸般苦楚.......。”
桑结正义宏大的声音响彻这片土地,说到最后,便是高声斥责,其余喇嘛尽是如此,神色严正,断然诘问,站在前排的牧民本就虔诚信奉,刚听闻自己死后入地狱将要受的刑罚,有被视为神灵的喇嘛斥责,当即匍匐在地,痛哭流涕,口中满是自责之声,更有甚者,已经哭喊认罪。
众喇嘛在桑结的率领下口诵佛号,念念有词,不时对天凝视,手中佛珠转动,似是超度,似是超脱,其声音温和,安抚着那些激动难抑的认罪牧民,不多时,银佛寺前渐渐安宁,桑结才温和说道:“背主侍敌乃是大罪,然,尔等亦受惩罚,丁壮或死于刀矛,或身形苦难,牛羊丧尽,老弱为仆,衣食无着,又受冰寒之苦,今彻辰夫人服大汗王命,承菩萨美意,降下慈悲,宽宥尔等不臣,赐予衣食,令尔等家庭不散,羊群不失,迁往西方极乐之地,尔等当感念彻辰夫人之恩德,忠心侍奉,用余生解死后之罪恶.......。”
牧民再次匍匐,齐声颂扬,俯身谢恩。
淑济亦妆容盛赫,神色庄重,走上石堆,朗声道:“上师体谅汝等迁徙之苦楚,特恩赐尔等入银佛寺,瞻仰佛宝,得神佛庇佑,菩萨赐福,当安全抵达极乐之地,享福报,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