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都市现代>最爽新人生>736.一分为二吧
为改革开放以来快速发展的人口红利基础。与农业劳动力密切相关的乡村人地关系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农业劳动力占乡村从业人员的比例由1978年的70.5下降到2016年的27.7,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比例由80.36下降到67.82,推动了我国粮食生产的阶段性转型。

1978年以来,我国粮食产量整体上已由长期供给不足到丰年有余,粮食生产能力不断提升,粮食的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均得到提升。

2015年我国粮食总产量为6.21亿t,进口粮食1.2亿t,粮食自给率为83.92。人均谷物占有量由1980年的326kg增长到2014年的443kg。人均谷物占有量在1978年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到2014年已经高于世界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

在粮食进出口贸易和粮食进口方面,形势也发生着显著的变化,由粮食净出口国变成了净进口国。粮食的耕地生产率不断提升,粮食作物单产由1978年的2527kg//??。粮食单产的增加与不断追加的投入密切相关。以化肥施用为例,我国化肥施用量由1978年的884万t上升到2015年6022万t,2002-2014年我国单位耕地的化肥投入增加了50,达到2014年的565.26kg/??,而此时世界其他国家的平均数则仅为138.04kg/??。

与此相关,高强度和高密度的投入带来的粮食生产资源环境问题不断突出。此外,粮食生产的城乡关系基础发生了显著变化,1978-2015年,三次产业中第一产业所占比例由28下降到10以下,而二三产业的比例分别上升到43.9和46.1,从事粮食生产活动的劳动力比例逐步下降,农业兼业化程度不断提升,进一步带来农民收入结构的多元化。从以上分析可知,粮食生产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已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由“以粮为纲”的农业生产时代,转变为提升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时期。

城乡转型发展进程中乡村逐渐由“乡土地域”转变为“城乡地域”,粮食生产转型过程成为探析我国乡村生产体系演化,解析乡村转型过程的重要窗口。

粮食生产活动作为乡村生产体系的核心内容其地位和功能演变过程深刻影响了乡村人地关系的转型趋势。因此,研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生产转型过程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对于把握未来乡村转型发展脉络、构建城乡融合发展路径和通道、理顺城乡发展的关系具有重要作用。当前,学者们对改革开放以来的农业转型发展经验、农业经营体制演变、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现代农业综合区划、粮食生产省域类型划分等方面进行了总结。

我国粮食生产转型的特殊性与我国乡村人地关系的强约束条件密切相关。因此,以城乡转型发展进程中乡村人地关系演变为核心突破,剖析粮食生产在乡村发展中地位的变迁,总结粮食生产的差异化阶段特征,对于保障乡村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有序引导乡村生产体系实现现代化转型具有重要作用。

而且周方远还知道,在他重生前的时空,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粮食连年丰产,粮食产量连续5年超过1.2万亿斤,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是,随着消费需求的提档升级,粮食消费已经从“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健康”“吃得便利”跃升,优质粮食产品供给不足的问题凸显,需要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不断提高优质、绿色、安全粮油产品供给能力。

近几年,我国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断深化粮食收储制度改革,优粮优价的市场运行机制正在逐步形成,粮食生产由过去的“重产量”向现在的“重质量”转变。加工企业全面激活,改革效果好于预期,粮食收购和库存消化取得新成效。据统计,2017年全年共收购粮食8500亿斤,政策性粮食库存消化1690亿斤,特别是政策性玉米库存比历史最高点下降28。

当前,粮食供需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近年来,全球粮食供求宽松,我国粮食生产连获丰收、库存充裕,安全形势持续向好。但这决不意味着可以轻言粮食问题过关了。

首先,粮食种植结构的调整、休耕轮作的实施、库存消化的加快、价格形成机制的完善,都将给粮食供需和市场形势带来新变化,对在更高层次上实现粮食供需动态平衡提出了新要求;其次,近年来不仅城镇居民和加工企业普遍不存粮,农民存粮也不多,如果在一定时点市场预期有所改变,城乡居民和企业多买一点,供求就有可能趋紧;第三,粮食消费需求保持刚性增长,而粮食增产的边际成本增加,资源环境因素的制约加剧,我国粮食供求中长期还是紧平衡态势;另外,目前世界上仍有37个国家需要粮食援助,超过1亿人受到粮食严重不安全的威胁。作为负责任的人口大国,如果依靠进口保吃饭,既不现实也不可能。

这么说吧,粮食多一点少一点是技术问题,粮食安全是战略问题,不能因为技术问题影响战略问题。

要始终绷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这根弦,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要加快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关键是要保护粮食产能,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在政策上给予倾斜,实施“藏粮于地”和“藏粮于技”,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状态提示:736.一分为二吧--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