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穿越重生>重生之征战岁月>第一千九百三十二章 两个战场(上)

刘铁汉的电报,发出去没多久,就接到师长唐秋离的回电,电报的内容,甚至比刘铁汉还要大胆。

“铁汉兄,来电获悉,先祝贺东指部队首战,以歼灭苏军一个整军的战绩结束,是否追击撤退的苏军主力部队,铁汉兄根据战场实际情况,做出决定,我的建议是,来而不往非礼也,东指部队可趁机攻克苏联在外蒙古东部边境外的重镇赤塔,极其周边地区,战场态势于我极为有利,苏联远东方面军绝不敢再出一兵一卒。”

“此举意义有二,其一,可解除我外蒙古东部边境最大的威胁,其二,斩断苏军陈兵边境的最近通道,如此,可使苏军失去屯兵我外蒙古东部边境线外的重要集结地,亦使外蒙古东部地区,与乌兰乌德地区连成一片,免于突出,此建议供兄斟酌,如果可行,请回电并上报具体方案。”

看着唐秋离的回电,刘铁汉仰天大笑,对李广金说道:“广金,这就是眼界和胃口的区别啊,我只想着吃掉这股苏军,师长想的是,不但要干掉这股苏军,还要打下赤塔,将外蒙古东部边境线,前至苏联境内,好,给师长回电,此建议甚好,追歼苏军与夺取赤塔,可同步进行,具体计划,稍后上报!”

“作战处立即制定攻占赤塔的作战计划!还有,指挥部前移,跟随部队一起行动!”李广金大声应道:“是!作战处马上着手!”然后,小声嘀咕道:“好吗。仗越打越大了!”[

李广金出去之后,刘铁汉对身边的一个参谋说道:“命令。正面追击的部队,不要压迫苏军过紧,左右两翼部队,在苏军撤退的沿途,实施连续的,最大的打击,不断削弱苏军的兵力,以减轻堵口子部队的压力。”

“命令。第十旅陈国柱部,骑兵混成旅何柱国部,改变原定任务,务必在尼布楚一线,将苏军堵住!”

“命令,配属作战的航空兵北方飞行集团机群出动,轰炸撤退的苏军。破坏所有的道路!告诉机群指挥官,不要吝啬炸,给我狠狠的炸!”

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追击开始了,苏军撤退的非常不顺利,就如同陷在泥泞的沼泽地里一般,每走一步。都要付出极大的代价,在道路两旁,不断的杀出独立师部队,而且,手法如出一辙。先是以猛烈的炮火,朝着苏军猛轰一阵子。然后是密集的雨泼过来,步兵开始突击,吃掉一部分苏军部队之后,也不追击,又返回原阵地,迎接下一波的苏军到来,又重复刚才的动作。

刘铁汉的打法,是典型的狼群战术,六个旅十几万人,两侧一线排开,以营为单位,各自负责一段,利用苏军急于撤退,不愿纠缠的心理,不断侧击,也不拼死截杀苏军部队,充分利用炮兵火力,轻重机枪火力,咬一口就撒手,部队的伤亡不大,收获却不小,就如同一把把剔骨尖刀一般,在苏军撤退部队的身上割肉。

叶缅琴科中将已经麻木,从撤退开始,他的耳边就没停止过枪炮声,后面的枪炮声,属于正常情况,独立师的部队正在追击自己吗,可两侧的枪炮声,也不亚于后面,而且,最多的是雨点般的迫击炮,呼啸着,劈头盖脑的砸下来,真搞不清楚,唐秋离拿出多少部队,来对付自己?

自己三个军十几万人,行军的队列,至少有一百余公里长,处处都是枪炮声,喊杀声,怎么沿线都是独立师的部队,难道,自己钻进了唐秋离的口袋里?一路走,一路丢下数具血肉模糊的士兵尸体!

眼看着自己十几万人马,如同炽烈阳光下的雪球一般,由最初的庞然大物,到逐渐的融化、缩小,消失在外蒙古东部广阔的草原上,叶缅琴科中将预感到,自己和十几万士兵,归还方面军建制的机会,很是渺茫。

平心而论,论是苏军总参谋长彼得罗希洛夫元帅,还是带队指挥官叶缅琴科中将,知道刘铁汉东指部队的围攻之后,急于撤退的决定,值得商榷。

倘若苏军原地固守,硬碰硬的打一场,在兵力略多于东指部队的情况下,刘铁汉想要吃掉这股苏军,还需要费一番力气,没有一周左右的时间,法解决战斗,而且,部队的伤亡会增加几倍以上。

行进之中的苏军,重火力根本法发挥作用,炮兵总不能在跑路中开炮吧,而东指部队,是以逸待劳,预先埋伏在苏军经过地区的两侧,炮兵早就构筑好了阵地,定好了方位和坐标,只要看到苏军部队经过,只管开炮就是了,炮没有落空的时候,一个是匆忙撤退,虽然没有达到慌不择路的程度,也是心恋战。

一方是早有准备,火炮、迫击炮、轻重机枪组成全方位覆盖火力,凡是经过的苏军部队,不留下几百具尸体,别想过去,一处是这样,一百余公里长的路线上,到处都是这样,苏军有多少兵力经得起消耗?

这就是刘铁汉打法的高明之处,故意留一道口子给苏军,让苏军指挥官始终抱有希望,过了这段就好了,就不会困兽犹斗,拼着全军覆没,也要狠打一场,十余万的苏军士兵,一旦到了绝望的地步,自知法突围,有了拼死一战的念头,东指部队即便是大获全胜,所付出的代价,也是极为惨重的。

战场蔓延百余公里长,在外蒙古东部这一片大草原上,枪炮轰鸣,打成一片钢铁碎片组成的伤亡火网,不断吞噬苏军士兵的生命,刘铁汉精准的控制着部队的攻击节奏,一点点儿放干苏军的鲜血,消耗其有生力量,直至其轰然倒地,而在


状态提示:第一千九百三十二章 两个战场(上)--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