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恐怖悬疑>钢铁鲜血烈焰>第391章 脱缰的局势(一)

隆武八年九月初十,福州,平国公府,隆武朝廷最强战力海军三大将……哦不,拿错剧本了……是隆武朝廷三个最高实权者——郑芝龙、郑鸿逵(郑芝凤)、郑芝豹会谈中。

郑芝龙这一代可谓猛兽辈出,“龙虎麟凤豹”齐全,五兄弟中除了老二郑芝虎与刘香作战时战死,老三郑芝麟早殇外,其余几人都称为隆武政权的实际掌权者,然而这“郑氏三巨头”这些天来的心情却不太好,其原因当然是和贸易有关了。

表面上看,隆武朝廷现在的战争形式仿佛一片大好,不仅从南清阿济格政权手中夺回了福建省大部分州县,甚至还有一支奇兵攻入广东省潮州府境内,虽然阿济格手下的“天方奇人”拼命用“死亡之雾”攻击,但隆武朝廷的军队也学会了用石灰水、石灰浆进行防御,因此损失并不是特别大。尽管福建境内的昊天教徒是个定时炸弹,但在大量军队的弹压下倒也不至于太早引爆。郑氏三巨头真正感到惊恐和愤怒的则是贸易额的锐减——没错,自从“南洋大战乱”开始之后,来自荷属东天竺商行的商船数目下降了五成,而贸易额直接缩水了七成!

虽然此消彼长之下,来自另一波红毛人,也就是占据吕宋马尼拉的西班牙人的商船增长了大约一成,贸易额膨胀了大约两成,但完全无法弥补巴达维亚方向贸易额的锐减,而更让郑氏三巨头无法容忍的是南洋日益频繁的海盗行为,太多船只都莫名其妙地“消失”了。

海盗出身的人无法容忍海盗行为?没错,这其实并不是一个冷笑话。一个海盗在刚发家的时候自然是杀杀杀抢抢抢,希望局势越混乱越好,他也好乱中取胜,但一旦发展到郑家这样巨大的规模,常规收入变成“保护费”模式之后,他们摇身一变成了“守序者”。“越是和平,商船就越多,商船越多,保护费就越丰厚”的道理,大家都懂,至于你说就算打了仗,郑氏三巨头也可以两面倒卖武器来发财啊?很不幸的就是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现在最大的“军火商人”显然不是郑家,而是名义上在济南弘光政权旗下,其实济南弘光政权在他旗下的吴国公毛雄辉啊!郑家,尤其是福建这边的部分那是如假包换的武器进口者,这里面花的钱,老了去了……

然而尽管武器方面的开销金额巨大,郑氏三巨头却不能因此而削减,他们担心的是已显出颓势的阿济格狗急跳墙,彻底和南洋什么“巴达维亚苏丹国”同流合污。话说这个“巴达维亚苏丹国”也是在“天方奇人”的扶植之下才变得如此强横的,过去几个月里连续攻破了旧港、马六甲等战略要地,势力如同滚雪球一般急剧膨胀,而且据说协助他们的“天方奇人”拥有不一般的放毒技术,新版本的“妖魔瘴气”似乎并不能用石灰浆来破解。本着对“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期待,郑芝龙专门让他在浙江的儿子采购“足以抵御新型妖魔瘴气”的装备,结果郑成功还真买到了一种全身上下包的严严实实,后面还背着铁罐子的“避毒宝铠”,还有一种名曰“龙息火柱”的武器可以烧尽所有妖魔瘴气,只不过这个价格嘛……

面临着随时可能爆发的巨大威胁,郑芝龙和郑鸿逵、郑芝豹详谈过后,也是下了狠心,他决定通知郑成功——买!钱乃身外之物,而命丢了就啥都没了!什么“避毒宝铠”,什么“龙息火柱”的,统统先买上几百套再说!

————分割线————

当郑芝龙下定决心要以“高技术武器”来对抗新型妖魔瘴气的时候,驻地在广州的阿济格正面临着一个两难的抉择。

如果不全面与“天方奇人”合作,那么从福建、湖广、江西、广西四个方向的攻势,用不了多久就会完成合围,到时候他根本就是一个“死”字,而如果全面与“天方奇人”合作,那么就等于在自己的颈项上横了一把锋利的刀刃,到时候“天方奇人”想要自己的性命,那简直是太容易了……

事情怎么会发展成这个样子?这世道到底怎么了?

多少天来,曾经是大清最牛逼、最英武、最不可战胜的王爷的阿济格,无数次思考上面两个问题,而由于他不肯承认“树敌过多,纯属找死”之类的事实,就把问题异化成“不是本王不努力,而是手下奸邪小人太多”了。而众所周知的是,如果一个人先确定论点再去找论据的话,总会找到一大堆的。

譬如说马逢知这个二货,当初阿济格是把和他田雄一起当作“好奴才”、“爱将”的,结果田雄(在阿济格看来)确实为我大清尽忠了,马逢知这货却不然,现在阿济格严重怀疑在江西的一系列惨败都和马逢知有不可分割的关系,这厮甚至可能早就和毛贼的手下达成了某种协议,靠出卖友军来换取在逆贼兵锋下的苟活!

可恶!太可恶了!

阿济格心中涌起一阵要把还在江西、广东省交界处跳来跳去的马逢知捉来枭首示众的冲动,但仔细想想还是作罢了。毕竟如果马逢知这厮真的早和逆贼串联,那么要抓他怕是直接导致这厮倒戈,而如果这厮其实只是无能,并没有投敌的心思,抓来杀了怕是会引起前线的又一轮崩溃,到时候怕是吃枣药丸……啊啊啊啊。

至于抓壮丁、征粮,继续和从四个方向打过来的敌军拼消耗,那简直是饮鸩止渴的作法,要知道近几年的穷兵黩武已经让广东民怨沸腾了,各种造反作乱的真心


状态提示:第391章 脱缰的局势(一)--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