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络游戏>我要做皇帝>第五百六十节 加税?
这个念头。

因为灾难,加征特别税,这倒是一个解决的办法。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嘛。

况且,这些年来,朝廷一直是三十税一,地方上的财富也积攒不少了。

是时候割一波羊毛了!

只是……

问题是加谁的税?

中国自古以来,税赋是分开计算的。

所谓苛捐杂税,这四个字,在中国古代,真是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只是。二十一年前,北平侯张苍担任丞相。

这位被世人称为‘计相’的丞相,任上,主要的成就是两个。

第一个。制定和完善了官员考绩和审核制度。

第二个,推动和健全了所谓‘量出为入’的地方杂税征收制度。

前者,在官员的屁股上抽了一鞭子,让他们不得不起码在表面做出很努力的模样。

后者,则在这些家伙的手上套了一个镣铐。让他们不敢明目张胆肆无忌惮的乱收税。

其他什么废除肉刑啊,制定历书,完善刑律,与这两个影响整个汉室的政策相比,只是些旁枝末节。

张苍去职后,朝野各方势力,对于前者,都是大为赞赏(就算想诋毁,也找不到切入点,更不可能被皇帝认同。)

但后者。却几乎是咬牙切齿,恨不得将之废除。

根据张苍制定的规则,地方的郡县,在朝廷规定的正税之余,只能收取去年本衙门支出的官衙修葺费用、道路维护费用以及各官俸禄的总额,不许超过这个数字,并且,明确规定,刍藁税,地方可以截留部分作为运营费用。

这样做。就可以防止某些官僚,太过丧心病狂。

这就直接导致了,整个汉室的官僚系统,顶多只能在岁末突击花钱。好让自己今年的支出能超过去年,以方便来年加税。

却不敢用其他理由来光明正大的加税。

但,这个政策的提出人不是张苍,而是刘邦,张苍只是完善者。

大家也就只能在心里腹诽一二,并且期盼着有朝一日。能终结这个制度。

只是可惜,过去几十年,汉室政权,从来都是只减税,不增税。

今上更是豪言:永不加赋。

这可真是急坏了许多官僚!

朝廷不主动加税的话,他们怎么破坏‘量出为入’?

一旦这个制度崩坏,那么什么三倍五倍的杂税?简直是个笑话!

胆子大的人,直接敢把杂税的额度提高十倍甚至二十倍!

但问题的关键就在这里了。

汉家已经在超过三十年的历史上,没有任何主动加税的情况。

太宗皇帝甚至有过几次免除当年所有田税的举动,自太宗皇帝前元四年后,汉室的田税水平就恒定在了三十税一,只有前朝秦代的一半。

当今天子,更是曾经宣誓天下,永不加赋。

天子不可能自己打自己的嘴巴。

这样的话,人头税,和其他相关的赋,都不可能增加。

而田税,朝廷更不敢动。

三十年了,天下百姓早就习惯了三十税一的田税额度,官僚们倒是想恢复十五税一的制度,那样的话,从上到下,所有相关的官僚及其家族都能吃个满嘴流油了——田税增加后,田租肯定会涨,田租涨了,佃农的生活更艰难,佃农破产,就只能卖儿卖女卖老婆卖自己,另外田税增加,还会加快自耕农的破产速度,为广大地主带来更多的佃农。

而最终,这些收益的大头,将被官僚吃下去。

没有官方背景的地主,在这场盛宴中能保住自己不被吃掉,就阿弥陀佛了。

只是,现在的汉室,不可能存在恢复田税的政治基础和政治气氛。

掌权的人,从皇帝到东宫,从丞相到列侯元老,都不会坐视太宗皇帝的政治成果被抹杀,被吞噬。

因此,这个事情,也就只能是官僚集团及其附属的地主豪强阶级们的一厢情愿。

这也是西汉初期与西汉中后期的最大区别。

当此之时,官僚集团方兴未艾,国家依然面临着匈奴的庞大军事压力,在随时可能要被发左袵的危机压迫下,国家的精英阶级知道,必须要有足够的武力和国力来保护和守护自己的一切。

而构成了汉家主体和主要作战力量的良家子,则是这一切的基石。

而且有着对匈奴的切肤之痛的广大北方地主阶级,也愿意做出妥协。

而到了中后期,贵族列侯集团扑街了,匈奴也被打败,大家当然可以排排坐,赤果果了。

能做到朝臣的人,自然笨不到哪里去。

哪怕是列侯,能出现在宣室殿,参与议政的列侯,也不是那些斗鸡走狗,玩女人的纨绔。

更何况,现在的汉室,整体处于一个上升阶段。

任何一个朝代,当它处于上升时期的时候,统治阶级里脑残是有,弱智也存在,但整体的素质却有保障。

因此,大家很快就否定了,天子可能要对农民加税的判断——就算天子有这个意思,东宫那边也不可能通过。

那么……

大家都心惊胆战的意识到了一个事实——陛下,项庄舞剑志在沛公。

吕后死后的三十余年后,那个已经被诸侯大臣们彻底变成一张废纸的《市律》可能要借尸还魂了。

这几乎是很多的人的直觉与共识。

而且,这个事情,也早有预兆。

天子去年就开始表露出对工商业下手的征兆了。

盐铁官营政策的强力推动就是明证。

在尝到了甜


状态提示:第五百六十节 加税?--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