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军事历史>乱明>第四百八十六章 敌袭
早已乱成了一团。由于锁宫制,一到晚上,宫门落下后,任何人都别想出宫入宫,消息也难以送至宫内。

“报……敌酋以岳托为帅,率兵三万余众,正在攻打青山关……”

青山关位于永平府迁安县,筑于万历十二年,青山关水门被誉为万里长城第一门,以山崖为基,地势颇为险要。

青山关扼守燕北山脉,一旦青山关失守,则意味着鞑子绕过了关宁防线,再一次侵入广阔平坦、适合大规模骑兵纵横驰骋的华北平原。

杨嗣昌接到此报后,惊得目瞪口呆,顾不得穿鞋,从杨府赶到兵部。杨嗣昌恼火万分,恨不得一口一口地将鞑子啃掉。在他的呕心沥血之下,朝廷正一步步地走向正轨,中兴可期。这次鞑子要是入侵,多少事情要被打断,多少朝臣和武将要因此而掉脑袋!

三万大军!

杨嗣昌想想就觉得脊背发凉,鞑子人丁并不多,能聚集三万的兵力,这是何等可惧之事!

然而,杨嗣昌的噩梦显然还未结束,当他衣冠不整地赶到兵部,一份急报又送到了他的眼前:

“报……多尔衮率师两万余,正在攻打密云北边的古北口……”

古北口距离京师不过两百多里,一旦鞑子突破古北口,将长驱直入,直抵京师城下!

杨嗣昌胸口气血翻涌,烦闷万分。

五六万大军……

鞑子究竟想做什么!难道想把大明一举剿灭?

杨嗣昌好不容易按捺住惊惧,发布了今晚的第一条命令:“所有守军,皆严防死守,若有后退一步者,斩!”

杨嗣昌的命令传出去没多久,忽然收到紧急军报:“报……监军邓希诏生日,吴部总兵吴国俊赴宴,大醉,听闻鞑子进攻青山关后,不战而逃……蓟辽总督吴阿衡顾此失彼,兵力单薄……紧急求援……”

杨嗣昌怒不可遏,拍案而起,不顾身份,大骂道:“混蛋……无耻……吴国俊!千刀万剐!”

杨嗣昌担任过宣化、大同、山西军务总督,自然知道这帮守将是什么货色。他紧锁着眉头,思索片刻,厉声下令道:“立即派人去寻吴国俊,告诉他,立即率兵返身作战,朝廷尚可饶他一命,否则必将千刀万剐、株连九族!”

这条杀气腾腾的命令刚下完,杨嗣昌又令道:“派人告诉吴阿衡,京师无兵可支援,令他不可退后半步,否则提头来见!”

……

杨嗣昌觉得浑身无力,一下子瘫在了椅子上。

这次鞑子袭击突然,不像往常一般提前叫嚣攻打时间和地点,致使青山关和古北口一线极度被动。而且,杨嗣昌还知道,鞑子每次作战,均携带威力巨大的红夷大炮,要靠这两座关墙抵挡住五六万鞑子,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也就是说,自崇祯九年鞑子侵入华北后,今年又将出现在京师城墙下,出现在朱由检的眼前!

杨嗣昌忽然浑身打了一个冷战,万一圣上迁怒于他,项上的人头,还保得住吗?杨嗣昌忽然觉得自己的脖子凉飕飕的,浑身冒出了冷汗。

这种想法仅仅只是一瞬间,旋即,杨嗣昌咬着牙,心里坚定无比:即使这次掉脑袋,也在所不辞!

杨嗣昌冷静下来,开始认真思索鞑子入寇后的局势,并苦思破局之道。他敢百分百地肯定,以朱由检的性格,很有可能调集宣化、大同、山西的兵力勤王,甚至还有可能调集洪承畴和孙传庭紧急勤王。

如此一来,大明该面临着什么样的变局?好不容易争取来的良好局面,会不会因此而毁于一旦?

大明朝,还真是多灾多难!

大冬天,杨嗣昌的额头不停地冒着汗……

(第六卷完结)


状态提示:第四百八十六章 敌袭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