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军事历史>乱明>第六百四十章 两家商号(三)
之权。

自此,杨嗣昌的财政改制,终于往前跨了一步,总算知道了帝国有多少钱可以花。

朱由检心里有气,索性将内廷组建毛纺工坊一应事务全部公开,吩咐内廷的大太监们不再偷偷摸摸,大肆扩充规模。朝臣们拿到账本,稍稍一观,算是开了眼界,难怪朱由检总是能在关键时刻拿出内帑救急,原来是因为遍布京师的工坊!

朝臣们算是对工坊的利润有了直观的认识。

朱由检犹嫌不解气,令大太监们招摇过市下山东、凤阳等地,依托着运河发达的水运,大肆组建棉纺工坊,以御用棉布为噱头,快速抢占棉布市场。

朱由检还吩咐张彝宪,尽快将圣源商号的触角伸往草原,赚取暴利。

这才有了圣源商号在禁卫军团的护送下,被神刃军拦截一事。

神刃军与周遇吉第二军对峙数日后,周遇吉觉得此举空耗钱粮,无聊至极,眼见得窦石温只留下了一半兵力,便派人与神刃军接洽,建议各自退兵,商队先暂时退回宣府,等待双方博弈。

黄渤原则上同意了周遇吉的建议,不过,他提出,商队需派遣一人至神刃军中。

这是"chiluo"裸地扣押人质,周遇吉当然不乐意。

又对峙了数日,商队人马过于庞大,粮食即将耗尽,商队总管见这样不是办法,主动向周遇吉提议,由他至神刃军中当人质。

周遇吉在征得李绍翼同意后,遂率领人马护送商队返回宣府。商队总管履行承诺,进入神刃军中,被神刃军带回了乌兰察布。

三日后,贺仪铭与范毓宾相聚在大同,开始商讨草原上的规矩。

作为朝廷和荆州方面的代表,两人显然最合适。朝廷绝不会派有官身的人与荆州接触,这涉及到朝廷的脸面,不容退让,在这种情况下,圣源商号的总管范毓宾就是不二人选。

至于荆州方面,贺仪铭早就计划组建西北商号,并且仿照大西洋商号的范例,拟定了方案。在荆州集团中,没有人像贺仪铭对陆上贸易如此热衷,在可以预见的将来,西北商号的总管非贺仪铭莫属。

范毓宾和贺仪铭见面后,倒有点惺惺相惜之意,并且迅速认定,对塞外的贸易,应该严禁武器、粮食流入辽东,凡是往东边走的货物,需执行严格的检查。

至于双方检查的分界线,两人也迅速达成一致,武卫军团负责兴和以西,禁卫军团负责兴和以东。

不过,在商议一方货物是否能进入另一方控制区时,两人产生了严重对立,互不相让。

范毓宾坚持认为,率土之滨,莫非王土,在圣源商号按照规矩向荆州缴税的情况下,荆州方面不能单方面对圣源商号的货物设限。

这也是应有之意。毕竟,禁卫军团势力覆盖范围,仅限于宣府以北百里范围,在此游牧的蒙古人不超过五万,如此狭窄的范围,还有必要谈塞外拓展吗?

反观荆州军,其势力范围就大得没边了。边墙以北,乌兰察布以西,鹿城以东,大戈壁滩以南,都牢牢控制在手中,游牧的蒙古人将近六七十万,无论是收购羊毛和皮货,还是卖出丝绸、茶叶等,市场都大得没边。

贺仪铭当然不会白白让出市场,坚决不让步,并且还挤兑范毓宾道:“禁卫军团势头正旺,不远的将来,势必将势力延伸至锡林格勒、科尔沁、呼*伦贝尔乃至大戈壁以北,那可是蒙古的精华地带!”

范毓宾气得吹胡子瞪眼睛,这话,无异于宣告:荆州的地盘,都是一刀一枪的拼来的,凭什么让朝廷白占便宜?朝廷要是有本事,可以自己去抢啊!

双方各不相让,谈判陷入了僵局。


状态提示:第六百四十章 两家商号(三)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