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军事历史>重生之铁血抗日>第一八二章 七件事

萧四明因为不想展开说,就针对几个人刚才的建议,简单谈了应对办法。

比如马振华说的三十一支队先后攻占了盐山县城、无棣县城、但都守不住的问题,萧四明说,单纯攻占县城,肯定是守不住的!原因么,除了敌强我弱以外,最主要的是基础不牢。是否攻占县城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建立边区、县、区、村四级党的组织、抗日政权、武装力量。

党的组织建设方面,萧四明说,边区军政委员会要设组织部,重点抓各级组织建设和发展党员。地方上,边区将来建党委,县里建县委,区里建区委,村建党支部。部队上,团设党委,营设总支,连设支部,把我军支部建在连上的光荣传统坚定不移地落实下去。不管地方还是军队,支部下面设党小组。这样,每个党小组、每个支部就养一串串珍珠一样,镶嵌在冀鲁边大地上,提起来一串。只要把这一条落实好,伪军汉奸也好,小鬼子也罢,到里冀鲁边大平原,无论使什么诡计,都不能赢得民心,都是站不住脚的!

政权建设方面,萧四明说,冀鲁边区要建抗日民主政府,就象晋察冀边区政府一样,在全区实行行政管理。现在冀鲁边的形势比晋察冀要好,河北省政府、山东省政府都不知道在什么地方呢,这里是无政府状态,我们要抓住这个空档,迅速建立冀鲁边抗日民主政府,扛起抗日大旗。各县、区都要建立抗日政府,村要选出抗日村长、民兵队长、妇救会主任。也就是说,整个边区,从村到区到县到全边区,自上而下,形成抗日民主政府体系。这样,部队不管在冀鲁边什么地方打仗,都能吃上饭、都能得到群众的拥护、支持和掩护。

武装力量方面,萧四明说,冀鲁边区要建设主力部队、地方部队、民兵三位一体的武装体系。主力部队,就是正规军,专门打仗的;地方武装,在根据地内,承担守备任务,在敌占区内,也就是游击队,专门打游击、偷袭日伪军的。民兵,是不脱产的武装力量,一手拿锄头,一手拿枪杆子,闲时种地、训练,战时组织支前、承担警戒任务。遇到鬼子扫荡时,民兵队要掩护群众转移,与敌人周旋。

关于主力部队,萧四明说,先遣大队眼下最急迫的任务,是让部队休整,完成新兵训练,迅速充实各营,让各营满编。三十一支队最迫切的任务,是要加强军事干部配备,强化练兵,迅速提高战斗力。完成这一任务后,先遣大队、三十一支队,统一整编为八路军东进挺进支队。

大致的整编方案,萧四明也讲了一点,就是先遣大队一营、四营整编为一团,二营、五营整编为二团,三营、六营整编为三团,三十一支队整编为四团。整编后,全支队共辖四个步兵团、一个骑兵团、一个炮兵团、一个防空团、一个工兵团、一个辎重团、一个重机枪营,具备和日军联队规模部队硬碰硬地作战的能力!

关于地方武装,萧四明说,冀鲁边21个县,每个县都要建立起县大队、独立营,每个区都要建立区中队,各村建立民兵队。办法就是各主力营、连协助地方组建武装,包训练,包实战锻炼,将来经过战火考验后,战斗力提升的地方部队,可以编入主力部队,扩大主力部队,重新编建新的地方武装!

说了这么多,等于是给大家伙画了一个描绘了一个光明前程!到底怎么实现,萧四明还没说呢!

就在参加会议的领导们听的津津有味的时候,萧四明又点上一支烟,接着说到:“要想实现这个目标,干部是决定因素。没有坚强有力的干部队伍,说什么都白搭!因此,冀鲁边军政委员会进抵乐陵后,要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先遣大队的随营学校架子和三十一支队的干部训练队合并,开办冀鲁边军政干部学校,以速成班的形式,培训干部。授课内容党的建设、军队政治工作、军事知识、****工作、统一战线等。学员从先遣大队、三十一支队的有文化基础的连排干部和冀鲁边的知识青年中招收,各县党组织都要输送学员。第一批,最少要招收500名学员,学习时间三个月。第一批结束后,紧接着就连续办第二期、第三期、第四期、第五期。学员毕业后,分配到各部队、各县去工作。有了这几批干部,我们的县、区干部就有了,县大队、区中队、中心村的支部书记、村长、民兵队长、妇救会主任就有了,假设基层政权、基层党组织、地方武装的骨干全都有了!”

要办的第二件事,是办教导队。

萧四明说,教导队主要是培养部队的班徘干部和战斗骨干的。在盂县的时候,曾经开办过教导队,但当时条件不允许,只是短短的几天时间,将原独立营的干部轮训了一遍。就是这几天时间的轮训,让独立营脱胎换骨,在战术思想、战术技巧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部队要想大发展,没有从战场上摸爬滚打出来的优秀的班徘干部,是不行的。一个步兵班,没有几个战斗骨干,同样是不行的!现在到冀鲁边了,到家了,在创办军政干部学校的同时,必须开办教导队,分批分期轮训战斗骨干,时间也是每期三个月。先轮训主力部队,今后还要轮训地方武装的战斗骨干。只要有战斗骨干支撑,部队战斗力自然就提升了!

要办的第三件事,萧四明说是新兵营改称新兵团,常规化招兵练兵。

萧四明说的理由是,部队要想发展、扩大,要想打胜仗、打大


状态提示:第一八二章 七件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