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恐怖悬疑>女宣抚使>第474章 内外夹攻

常久收拾好行李之后,交由随从保管,便带着薛正、秦振武二人及随从随同杨守玉的队伍开拔了。

一路行军迅速,次日午后杨守玉率众直抵蓟州城外。早遥遥望见石千年的叛军把蓟州围得水泄不通。

杨守玉一面传令叫兵士在城外屯兵下寨,埋锅造饭,一面叫哨探四下打探消息。

不一时,哨探回报。围城多日,城内仍在坚守,但粮草已不足,百姓兵士皆日食一餐,军马每日也只能食少许草料。

但军民一心,斗志仍昂扬。

杨守玉当即吩咐传令兵传下去:“多备旗鼓,士卒只可吃七分饱,餐后便即进攻!”

传令兵离开后,常久笑问杨守玉,“杨副将,这只可吃七分饱,莫非听闻城内将士百姓只能日食一餐,心有不忍么?”

杨守玉笑道,“督军使大人,并非如此。咱们的兵卒自三更起程,一路急行到现在。早已人疲马乏。叛军围城是以逸待劳。不吃点东西不歇一会儿固然不行,但吃太多歇太久已不可以。稍作歇息稍吃些东西更为妥当。”

“哦,原来如此。”常久点点头,又问道,“杨副将,蓟州守将赵廷玉,您可熟悉?”

“不曾会面。早有耳闻!”

“此人如何?”

“十分骁勇,乃李将军最喜爱的一员猛将,少年即在戎旅,智勇双全。叛军作乱近月余,一座孤城久围不下,可智赵将军之智勇。”

常久微笑点头。

兵卒餐后,杨守玉跃上马背,对士卒们大声喊:“城内的将士们被困多日!望救兵如大旱之望甘霖。叛军作乱,不得人心!决战即在眼下,胜负在此一举!只能前进,不能后退!诸位,大家立功领赏的机会到了!都不许作孬种!”

士卒们挥戈,齐声高喊,“杀!杀!杀!”喊声直冲云霄。

杨守玉横刀立马,左手望天一指,马上旌旗全竖,鼓声大振!

杨守玉调转马头,马腹一夹,挥刀向前一指,一骑当先,身先士卒,流星似的,飞马窜入敌军中,横冲直撞,挥刀砍杀,如同砍瓜切菜一般,所到之处,叛军头颅滚滚落地。如入无人之境一般。

士卒们见带头的将领这样猛,士气越发大振,全都如下山猛虎一般,嗷嗷叫着冲向叛军中,一阵勇猛冲杀。直杀得措手不及的叛军四散奔逃。

常久跟在后军中掠阵,见此情形,十分高兴。忙对击鼓举旗,的众士卒说,“你们可一边举旗击鼓,一边大喊:叛军败了!叛军败了!”

士卒们果然照着常久所说,大声鼓噪呐喊。救兵突然从背后杀来,像是突然从天而降一般。一顿左冲右杀,已叫他们乱了阵脚,如今听到喊声,不明情况,越发慌乱,四下夺路逃窜者比比皆是。

却说赵廷玉正在城墙垛口处巡视了望,忽然见远处旌旗林立,鼓声大振,然后便见一将当先,众多士卒紧随其后,如猛虎下山一般冲入叛军阵中,一阵猛砍猛杀。他马上快步下城墙,一边走一边对左右说,“快!援军到了!传我的将令,驻守西城的全体士座,马上随我出城,内外夹攻,拿下这伙叛贼!”

左右听令,马上击鼓传令,聚集士卒。紧接着,蓟州西城门大开,赵廷玉率三千士卒呐喊着冲了出来。

赵廷玉一边冲锋一边大喊,“活捉石叛贼,赏千金,封万户侯!”

两军内外夹攻,众将士奋勇争先,杀到黄昏时分,直杀的叛军哭爹叫娘,丢盔卸甲,四下逃窜。

蓟州之围于是方解,赵廷玉一面吩咐城中一队将士去赶紧去准备粮草,一面上前去与杨守玉会合,互致问候后。

赵廷玉先说,“蓟州被围月余,已近粮绝之境地,杨兄今日前来救援,真如雪中送炭,恰似大旱时节的及时雨,全城军士百姓皆感念将军的解围救命之恩。”

杨守玉道,“都说救急如救火,我们救援来迟,令城中将士百姓多受煎熬,实有罪也,何敢谈恩?”

“杨兄言重了。事发突然,听说正逢太后仙逝,然后太上皇禅位于新皇,多事之秋,想面面俱到,实是不易。朝廷调拨军马,远道而来,总需时日。”

“久闻廷玉兄弟大名,这次前来,一路上又多次听到李将军提起,一直不曾谋面。今日一见,果然一表人才,文武兼备,还如此善解人意。真令人有一见如故之感。”

赵廷玉闻言哈哈大笑,“赵某惭愧!杨兄之言,实在令赵某无地自容。对了,杨兄,只不知李将军,他现在何处?”

“李将军另有要事,与我在忻山分兵,他自率一队人马往太原方向去了。我奉李将军之命前来救援蓟州。”

“是怕石贼的叛军西去?”

“应该是如此。这事李将军并没有跟我说,我也只是猜测,督军使大人应该清楚。赵兄弟若想了解情况,可以去督军使大人那里一问。”

“不知督军使大人是哪一位?”

“哎。别提了。军中现在两位督军使大人。”

“哦?!”赵廷玉奇怪地问,“杨兄,何得来两位督军使大人?若是两位督军使大人意见不一致,哪该听谁的?”

“第一位督军使大人是随军出发的。是宫中的一位公公。这位公公也是奇怪,自然跟着李将军的队伍上了路,一路各种挑毛病,各种瞎指挥。李将军看样子又特别忌惮他,一路只是忍着。这着这位公公的瞎指挥,只行军一路,不知道瞎耽误了多少工夫。我们到了忻山,这位公公便下令不让走了。


状态提示:第474章 内外夹攻--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