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都市现代>楚河汉界>第二十六节 离间
项羽就无法放手攻打成皋。”

忙着往城里运粮、准备长期坚守的时候,刘邦对韩信和张耳也变得不耐烦起来:“他们都打败赵歇那么久了,怎么还没有渡河攻打项羽?”

前两次刘邦催促韩信、张耳加快行军的时候,他们都推托说赵地刚刚平定,到处都是山贼和陈余的余党,不能前来。可刘邦觉得陈余的余党应该没那么多,就是再多,也不至于需要韩信、张耳两个人带着全部主力去镇压。

“快派人再给大将和赵王去送信,让他们务必全速南进。”刘邦派出这个使者后,就又去加固荥阳城防了。

“范增真是可恶,”晚上和心腹讨论战局的时候,刘邦忍不住拍案叫道:“他带着这么多兵,都不肯出营一战。”

虽然现在交战对刘邦有很多不利因素,不过那也总比与项羽统帅的楚国全军作战强。只要能打败范增,说不定就能逼迫项羽回师,或是抽掉部队去增援敖仓;可范增闭门不战,让刘邦无计可施,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项羽拔掉荥阳周围最后的几个据点,看着项羽套在自己脖子上的绞索被勒得越来越紧。

“臣觉得,项羽身边只要有范增,大王的很多谋划都不会有效。”陈平现在已经彻底放弃了博取王位的念头,专心致志地替刘邦出谋划策:“大王培养英布、彭越,为的就是将来让他们骚扰楚国,使得项羽首尾不能相顾,对吧?”

“嗯。”刘邦低声应了一声。郦食其的行动很顺利,彭越一听到刘邦居然肯给他一块领地,当即接受了刘邦的委任,和郦食其一起去了魏地,眼下正在那里积极地招兵买马。

刘邦把大片的领地拿出来给彭越、英布使用当然不是无偿的,而是盼望他们能够反攻项羽,分散自己的正面压力。刚刚陈平指出了刘邦这个计划里最大的漏洞,那就是项羽手下虽然没有独当一面的大将,但仍有一个范增。不提范增在彭城之战时的出色表现,就是他现在面对刘邦表现的镇定自若,也要比项羽其他的手下强出一大截去了。

“唉。”刘邦长叹了一声,他不认为彭越和英布就一定能对付得了范增,尤其是如果在楚国境内作战,彭越和英布得比他们的对手强一大截才能取胜。要是彭越和英布不能把项羽从正面战场吸引开,或是大量地歼灭、消耗项羽的后备力量,那刘邦的压力就很难得到减轻。

“大王不必灰心,”陈平急忙宽慰道:“项羽也只有一个范增而已。”

“你有什么办法吗?”刘邦问道。

陈平没有立刻回答刘邦的问题,而是反问道:“大王以为,项羽、范增君臣到底是无间无隙,还是互相猜疑呢?”

见刘邦默不作声,陈平又进一步问道:“这两个人到底是相聚为义呢,还是相聚为利呢?”

“范增又不是项羽的家臣,当然是为了得到好处,不过这有什么关系?”刘邦有些不解地问道:“你们追随我,不也是为了利吗?有人想要当诸侯、有人想要当列侯。”

“大王肯给我们封土或是食邑,可项羽不肯啊,项羽紧抓着全部的权力,生怕从手指缝里漏出了一丝一毫。篡位以后,项羽不设相国、不设大将,连令尹也是当初怀王封的。”陈平替刘邦分析道:“所以大王觉得,范增的心里能舒服吗?以项羽的聪明,他知道不知道范增会有怨气?”

刘邦沉思了一会儿,点点头:“他们多半是互相猜忌,反正孤是不信他们两个能无间无隙的。”

“所以我们可以用间。”陈平把自己的想法娓娓道来:“大王切不可像鸿门宴时那样针对范增,如果范增觉得大王一定不会赦免他,那他就会死心塌地的辅佐项羽。如果项羽知道大王不会放过范增,那项羽对范增就会亲之信之。大王应该对外表示,相比项羽,大王觉得范增来执掌楚国更合适。当初拥立怀王,范增不是也参与了吗?大王您也可以对外宣称,只要范增诛杀了项羽这个逆贼,再扶一个熊氏后裔继位,您就会和楚国停战。”

刘邦抬头想了想:“只怕范增不会中计。”

“范增可能不会,但也可能会。此外,项羽知道范增反复过多次,也会担心范增会不会再背叛他。”十八路诸侯里,除了项羽以外,现在的四个楚人国王,有三个和项羽打仗,还有一个保持中立,相比其他国家的人,楚人对项羽弑君篡位反应最为激烈。不管项羽表面上表现得多么不在乎,刘邦觉得项羽心底一定相当恐慌,这个原因也导致了他更加不愿意分权给别人,只信得过亲族和少量外人。

“只要范增觉得自己可能有退路,只要项羽觉得范增可能有退路,那就算他们心知肚明这是大王在挑拨离间,他们依然会互相猜忌,而且互相猜忌得更厉害。”陈平继续说道:“除非臣猜错了,项羽和范增是肝胆相照、情投意合、君臣互信、无间无隙,那样臣的谋划就是自取其辱了。”

刘邦嘿嘿笑了几声:“孤就是相信太阳会西生东落,也不会信这个。”

据刘邦所知,陈平的手脚有些不太干净,有时会贪污一些经过他手的经费。周勃、曹参为此告过陈平的状,因此刘邦也把陈平从具体事务上调离了,免得他这种小偷小摸的习惯耽误了大事。

“这件事就交给你了,你全权负责离间项羽、范增,”刘邦拍板道:“你需要钱、人,尽管开口,孤不问细节,只要结果。”

“臣遵命,”陈平俯首道:“只是臣


状态提示:第二十六节 离间--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