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军事历史>太平天国>第二五一章您的情报并不准确啊

战局发展的太快,又太顺利了,以至于到了现在连天京城内的杨秀清、石达开等人都感觉当初制定的在黄河沿岸暂时停下脚步,以和谈与北面的满清们周旋是不是有些太保守了。

在天京的最高革命指挥员会里,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发生在河南与山东战场上的都将是一场场的恶战,谁知道在林海丰的那只无形的巨手挥舞下,竟然是眨眼之间这一切就轻描淡写的结束了。正所谓在战争中学习战争,杨秀清、石达开等人的的确确在林海丰的身上学到了很多,也更加体会了人民战争的厉害之处。

当然,也正是从心里感觉到了人民的威力,杨秀清等人也就萌生了由此打过黄河去,一举捣平北京城,传檄而定天下的念头。这种乐观的想法,不仅仅是出现在天京,在前线的红军各部中更为强烈。

济南城里,林海丰似乎还没有那么乐观。他在忙着制定处理西北战局的各项政策,忙着调配人员充实山东、河南两地的地方政府,以便迅速在各地推行减租减息政策,忙着几次三番地向最高革命指挥员会的成员们强调,既定方针是必须要执行的。同时,按照他的指令,北方行营后勤部的专门人员赶赴天京及南方各军用被服厂,督办年初就已经下达的五十万套红军北方冬季服装的生产情况。

最后,他要安排带领饱受黄河改道之苦的豫东、鲁西南等地的灾民进行生产自救。于是,一个令刚刚转入休整的红军各部困惑,更叫黄河对岸的满清与沙俄军队瞠目结舌的事情发生了。

在西起开封、东至广饶绵延千余里的漫长黄河线上,竟然到处都是拿起工具,与当地的百姓们一起,筑堤围堰的红军人马。尤其是在去年黄河改道的重灾区,河南兰阳铜瓦厢至东平河段,就有近十万的天朝红军将士,陆续开赴治黄工程前线。

对于林海丰的这个决定,不要说对面的敌人们看不懂,一开始在自己的内部,也是议论纷纷,不少的人都是不以为然,甚至是还有些担心。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临时堤坝的构筑帮助黄河沿岸的百姓们,顺利地度过了之后的黄河汛期,那些尽管表面上当时也表示理解,内心里却未必就真正服气了官员们,终于明白了最初林海丰的这个决定,该是多么的伟大。

林海丰其实是在用行动告诉天下的人们,红色的太平天朝与满清的伪王朝不一样,不一样在什么地方?这实实在在、关乎到百姓生死存亡的利益面前的行为,就是最大的区别。满清政府及其狗官们为了一己之私,即使是在黄河水患遍及豫东及山东各地的危机时刻,依然不为所动,只会漠视灾区人民“居无一椽之覆,食无一宿之储”或“毙于饥犹毙于水”的苦难,恶毒咒骂这块儿“乡民宁肯附之于匪,甘心堕落的糜烂之地”。而天朝不同,就像林海丰在给参加治黄工程的部队做动员时说的那样,人民的利益,就是我们天朝政府、天朝红军的最高利益。

这场为时两个月的治黄运动,不仅没有像一些人担心的那样,因此拖垮了军队,更没有给对面的敌人们以任何可乘之机,反而使得河南、山东这两个天朝新区的人民,与天朝红军更加水u交融。当在此之后,在天朝红军将士如同插上了翅膀,一夜间就飞跃黄河天堑,长驱数千里却从来再没有因为缺少后勤补给而头疼、窝火的时候,人们看到的是什么?他们看到的是随在红军将士身后的那几万、几十万河南、山东籍淳朴百姓们的身影儿。当然,还有几万、十几万的他们的优秀儿女投身于这个红色的军队,去为更多的人能像他们自己的家中一样过上自由幸福的生活,流血、牺牲。人民是善良的,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人民的心里有个天平,这个天平向谁倾斜,谁就会爆发出无与伦比的巨大能量。这个能量,也远远不是一般人所能想象、和得到的。

五月二十日的上午,坐落于济南城西门内大街中心的原满清山东巡抚衙门大吧,现在的太平天国山东省政府会议室里,陈玉成在欢迎来自河对岸的瑞麟一行人。

第二次能与对手面对面坐在一起的瑞麟,前后两次相比较,心情有多么的复杂暂且不说,这次,至少他是又捧上了一个烫手的山药。

南北和谈,对于紫禁城内的满清朝廷来讲,就犹如是一次包办的婚姻,在众多掌握实权的人员尚不知就里的时候,却被沙俄们操办了起来。也许是沙俄事先没有料到天京的太平天国政府会这么痛快地接受和谈的建议,也许是沙俄们高估了自己对紫禁城中权贵们的控制能力,总之,当和谈日期日益迫近的时候,他们却组织不起来一个真正的谈判代表团。因为,紫禁城里终于得知内情的小太后慈禧,翻了脸了。

“平日里,谁都知道这位主书厉害,可是谁也没见过她疯成了那么个样书。”一个当时的宫内太监这样说,“普提雅廷总顾问那天刚刚进了太后的房里没多久,和以往相反,很快就灰头土脸的从里面跑了出来。接着就是噼里啪啦的一阵瓷器、玉器的破碎声,还有太后尖利的哭嚎和叫骂声,那声音,听得叫外面伺候的所有人不寒而栗,头发都能立起来。真的,我都想不明白,她几乎都不重复的骂人话是从哪里学来的。果然,没有多久,我们这些人的灾祸就来了。她就开始传唤人,进去一个,很快发出的就是一阵惨嚎。这个时候,哪里还有她能够看着顺眼的呢。我那个时


状态提示:第二五一章您的情报并不准确啊--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