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军事历史>太平天国>第二九五“我去固原,”张遂谋……

据逃回来的当时负责护卫马万选的随从禀报,突然出现的马队尽管都进行了巧妙的伪装,但是他们可以断定,截杀他们的人就是太平红军。因为他们中有人手里举着的,就是那种只有他们才会有的,刀面窄窄的马刀。

马化龙愤怒了。

平凉府,现在是红一方面军平暴总指挥部。平凉、庆阳二府,都是红一方面为了保护当地汉族平民不受涂炭,在追讨任武所帅陕西回族暴乱份书的口号下,硬性挤占进来的。

七月中旬,马化龙的又一封亲笔密函到了平暴总指挥黄再兴的手上。自五月初开始,黄再兴简直就和疾病结上了缘。年轻的他先是犯了“老胃病”,接着又感染上了恶性痢疾,近两个月的时间过去了,病情虽然开始逐渐的好转,却把他的身体折腾得够戗。此时的他,那张本来肉就不多的面庞,蜡黄,更如同斧削刀刻似的,整个人消瘦的就剩下了皮包着骨头。月初,当他好不容易说服了林凤祥亲自坐镇西安,筹划、准备未来东渡黄河以策应红二方面军的作战,而他自己由西安赶到平凉来的时候,他是吩咐侍卫们把自己捆在马背上,才勉强坚持到的这里。

马化龙的信中,并没有提及马万选的死难,而是用颇为真挚的语气,诉说了宁夏方面内部目前产生的两种不同的意见,最后,又以极其友好和迫切的口吻,恳请天朝红军方面能够派出几位“重量级”的代表,前往固原进行接洽,以便打消一些前期犯有种种罪恶之人的疑虑,帮助说服和统一他们内部的认识。同时,为了打消天朝一方的疑虑,他在信中还以真主的名义发誓,绝对保障谈判代表的人身安全。

在平暴总指挥部里,围绕着如何看待马化龙的这封来信问题,又引起了一场不小的争论。

随着当初向宁夏府发出否决马化龙等人所提出的宁夏“自治”方案的同时,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双方谈判破裂所带来的重大危害,红一方面军已经开始集中了七个军,及由陕西义军刚刚完成改编的马左卫三万回民总队近二十万人马,分为北、中南三个方向,准备参加武力平叛。

北路,朱锡坤、邹国剑督率红二、十四两个军的主力由定边地区西进,一部做出直指马化龙赖以起家的老巢,灵州金积堡的态势,牵制集中于该地及宁夏府城的甘肃回军主力,同时另外一路折头南下,配合中路红军,全歼正屯驻于环县的白彦虎叛军。

中路,黄再兴亲自掌握的十一、十六两个军及马左卫回民总队,同样也是兵分两路,主力围攻环县,十一军军部则率领一个主力师由镇原向西北挺进,直插任武叛军目前的老窝,固原州城。

当然,这一切行动的开始时间,都要决定于南路的重头戏。南路参加平叛的红十三、十八军及从汉中完成物资前期转运工作,立即马不停蹄增援来的红十九军主力,由秦日纲率领,将以围攻还由满清宁夏将军穆图善控制着的定西县城为诱饵,诱使一贯善于在红军屁股后面打便宜手,破坏红军战略意图的任武部主力离开老巢冒进。而天朝南路红军主力则借此机会,在祖历河以东设下战场,彻底清除掉这些败类。

可以说,现在前线红军的全军上下,同仇敌忾,都已经做好了只有一战才能获得西北战略主动权的各项准备工作。

可这一切,却又被马化龙的一封信给暂时搅乱了。在方面军新成立的统战部中,由云南过来的马复初、马如龙等回族上层人士,对马化龙表现出来的这种难得的积极态度,都表示出了极大的兴趣,能化干戈为玉帛,毕竟是他们之所以来到这里的最终目的。因此,他们都表示,愿意前往固原,担当和平使者的重任。

作为未来黄再兴的继任者的张遂谋,此时同样又站在了接受马化龙信中的邀请的意见一边。

当初为了要在黄再兴去职后,给红一方面军配备一个最佳参谋长的人选,石达开是久经考虑,才向林海丰提出来了张遂谋这个人选。作为石达开,他看得很清楚,红一方面军未来的主要任务是平定整个西北,进而打造出一支不仅能够守御辽阔的西北疆域,而且还能给虎视眈眈的沙俄以致命一击的强大的战略军队。更关键的是,西北路遥艰苦,地域广阔,通信不便,最需要的是既对天朝有着无比忠诚的绝对信念,还要拥有超人的谋略的得力干将。这个位置,远远比从前张遂谋所在的红二方面军的参谋长位置似乎更为重要。由此可见,张遂谋绝对不是一个无能之辈。

张遂谋之所以极力赞同和平解决陕甘回军的暴乱问题,甚至是一开始还积极赞同,以不惜假意接受马化龙等人抛出来的所谓宁夏等府州“自治”为代价,来换取与陕甘回军的暂时和平相处,并不是他一时的兴起,或是把问题看得过于简单化。相反,他恰恰是看到了回军暴乱有可能给天朝红军光复全国所带来的种种不利因素。他曾经是一个拜上帝教的忠实信徒,现在又是天朝共盟会的会员,尽管对这个新兴的共盟会未必能说是有多么的深刻理解,至少在他的感觉上,共盟会与原先的拜上帝教相差并不是太多,只是在追求上似乎比起拜上帝教来,更为直接和近距离而已。他以为,上帝是谁都看不见的,真正有没有谁也说不清楚,可是林海丰所说的那个为老百姓服务,这无论如何都是大家应该明白的事情,道理上当然也很说的过去,虽然做起来很难。


状态提示:第二九五“我去固原,”张遂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