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经过邓镶的一系列操作,朝庭平叛陷入了僵局,但想推翻朝庭,还是痴心妄想。
朝庭在与各国的边界处,还驻守着四十万大军,防止他国入侵,抵御各国。
如果定国皇帝不顾一切,让这四十万大军先剿灭叛乱,那么叛乱很快就会被平定。
只是这么做,可能会让其他几国入侵,丢失国土,所以不到迫不得已的时候,定国皇帝不会出动这四十万守军。
不过,从边疆调一些士卒出来,还是可以,比如那五万平西军,就是从边疆调出来的。
现在平叛陷入胶着,说不定皇帝还会从边疆调出一些士卒,这是邓镶不想看见的。
于是,邓镶让手下在周围四国,散布定国内乱,全国皆反的消息。
不仅如此,邓镶还买通四国高官,让他们在朝堂上进言,主张趁机侵略定国。
确实,定国平乱陷入胶着的时候,皇帝已经着手准备,再从边疆调五万士卒,只是还没想到如何调动。
邓镶的钱没白花,周围四国的皇帝,在大臣的劝说下,动心了,决定趁机吞并定国。
当皇帝准备从边疆调兵时,边疆告急,四**队,频繁越界偷袭。
并且四国大军已在集结,很可能大举进攻定国,定国皇帝立马熄了从边疆调兵的想法。
邓镶目前要做的,就是维持平衡,不让四国攻入定国,不让定国叛乱被平,不让那些反贼做大。
只有平衡,谁也拿谁没办法,邓镶才能暗中发展壮大。
别人都在互相消耗,只有邓镶两头发展,快速壮大。
邓镶明面上是朝庭的人,但暗地里又是最大反贼,幕后的推手。
只要定国不被其他四国攻下,邓镶就立与不败之地。
如果朝庭被灭,邓镶就是势力最大反贼,明面上的十万大军,加五万丐帮成员,加暗地中训练的五万士卒,加各路反贼。
虽然不是精锐,但足足有二十五之众,这还只是目前,还有进步空间。
如果叛乱被平,邓镶这个平叛将军,也能混个加官进爵。
时间匆匆,离邓镶大婚,已经过去了两年。
定国一国阻挡四国,又内乱,如今是真的走向了灭亡。
定国与四国的边界,丢了三座城,损失了十万士卒。
莫剑锋率领的大军,由二十万,变成了十五万,消耗了五万。
平西军,只损失了五千人,还有四万五千人。
李家,和一星郡郡守,加一起,依然是二十万人,不是说他们没有死人,而是他们会抓壮丁。
他们会强迫百姓帮忙守城,因此,在人数上,两家反贼看过去还保持在二十万。
不是他们不愿意抓更多的壮丁,而是,一星郡就这么大,资源人口有限,只能养活二十万大军。
再多,一星郡就没人种地生产了,恶性循环之下,不用莫剑锋剿灭,自己就走向灭亡了。
值得一提的是,李家和一星郡郡守产生了矛盾。一山不容二虎,一星郡也是一样,容不下两个势力。
之前是唇亡齿寒,为了抵挡莫剑锋大军的围剿,才被迫合作。
但其实两家也是竞争对手,在一个郡内,互相抢人口,粮食,资源,人才。
日积月累,矛盾越来越多,要不是有莫剑锋的大军在一旁虎视眈眈,他们自己都打起来了。
起义军联盟,被平西军剿灭了一些,但人数不减反增加,有更多的反贼加入。
现在定国有二百八十路反贼,其中二百五十路加入了起义军联盟。
至于邓镶手上的平叛大军,邓镶上报朝庭,说从十万减到了八万,但手里其实有十二万大军。
这么上报朝庭的目的,是因为朝庭国库空虚,已经拨不下军粮和军饷了,只能在当地收缴,供养士卒。
没了军粮和军饷,明面上怎么招兵买马,那来的钱招兵买马,那来的粮食养活士卒。
没了钱粮招兵买马,又要剿灭反贼,士卒自然只减不增。
但邓镶根本没有损失过一兵一卒,他所“剿灭”的,都是他手下假扮的反贼。
被“剿灭”的反贼,要么解散,加入其他反贼。要么换个名号,假装是新的反贼。
在朝庭眼中,邓镶战绩斐然,一年能剿灭五十路反贼,只是春风吹又生,有剿不完的反贼。
朝庭不是没派人来督战,只是被邓镶催眠了,和邓镶“同流合污”。
定国已经到了这个地步,邓镶开始改变策略,收买四国官员,让这些官员阻止四国继续进攻定国。
邓镶为四国的大臣,想好了不进攻的理由。
理由一,让其他三国,消耗定国实力,坐山观虎斗,坐收渔翁之利。
理由二,定国还有破釜沉舟,反击的实力,万一定国放弃抵抗其他三国,专门报复我一国怎么办。
不如让其他三国吸引仇恨,让他们互耗,到时候打着,替定国报仇的旗号,获得定国百姓的支持,把其他三国赶出去。
如此,地盘,民心,都能拿下。
理由三,定国内战不休,不如让定国内耗,等时机成熟,可以轻而易举的拿下定国。
理由四,定国还有几十万大军,即使打下定国,损失不小,还要面对其他三国,说不定获得的还没有付出的多。
定国现在不是内战吗?我们可以支持其中一只反军,让他们自己人杀自己人,有效的削弱定**力。
定国有一路反军,愿意投靠我国,自称威风王邓镶的手下,只要我们资助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