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都市现代>大宋之风流才子>第二百五十七章 用彼之道(上)
得局面如此恶劣。他心中正憋着一肚子气,他不能将这气撒在刘娥身上,可拿这些西夏士兵撒气总是可以的。

现在他骑在马上,带头在向前冲。他的身上都染满了鲜血,就象一尊魔神一般。如果这时候有旁观者说这是石坚,肯定会让别人鄙视地说:“,石不移是什么人,他平时穿着白衣服,挥挥小扇子,就打败了敌人,你怎能将这个武夫当作了石不移,你脑子不会有热吧。”

石坚现在也顾不得风度了。他知道必须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将兴庆府控制,这样他才能顺利地将计划实行。并这还是次要的。最主要他得知元昊正在皇宫,他们这一次行动是如此顺利,度快得让自己都不感相信,因此他判断出元昊现在很可能没有逃走。只要抓着了元昊,就可以兵不血刃地将所有问题解决。

他挥了一下战刀,低吼一声:

元昊!”

他身后的宋兵听了他这一句话,全部大吼:“活捉元昊!”

此时元昊好不容易弄清,宋军是从西门杀进来的,然后分成两路,一路向南,一路向北,灭掉了铁鹞子和卫戍军,也就是说他已经占领了西门、南门和北门。兴庆府共有六道城门。东西各一道,南北各两道。那么只有从东门突围了。

其实他不知道石坚那道门也没有占领。统共只有六千来人,应对兴庆府内近两万军队,这纯粹是石坚利用这是黎明时分,许多士兵还在睡觉,加上这是西夏腹地,西夏士兵防守松懈,他才敢这样做的。就是这样,石坚也不也将兵力分散,去把守城门。

但元昊不知道啊,他根本想不起来石坚吃了熊胆豹心,居然敢只带着六千几百人,就来攻打兴庆府。

按照他的想法,不知道石坚是从哪里直降到兴庆府的,可最少不说有一个五万六万人的,也有一个三万人吧。

当然石坚也想带三万五万的,可是这么多人经过夹山,就是西夏人没有反应,辽国人也有反应。现在辽国虽没有同西夏合伙穿一条裤子,可能够对宋朝落井下石,他们还是愿意做的。甚至他们得知自己就要这些队伍里,都有可能乘着自己兵力分散开来,分头包割。这一万人是他能过夹山走私商人的数量计算的,最大范围。也就是说,过了这数量,就会引起辽国人的怀疑。

况且以后的行动中,队伍越大越雍肿,不利他脱身。当然活捉了元昊,就什么烦恼也没有了。

想到这里,他再次底吼一声:“活捉元昊!”

元昊不愧为一名出色的军事指挥家,他先是聚齐了几百宿卫,然后还来到一个楼上边看一下环境。正好看到石坚一马当先的在不远处杀来。石坚他认识啊,在马头山的山谷里,他面对自己七八万大军,弹笑自如,那个潇洒飘逸的场景,叫他到现在还难以忘记,甚至都成了他的梦魇。

可这还是那个挥小扇子的石坚吗?

他穿着一身西夏盔甲,所向披靡,盔甲上也溅满了鲜血,眼睛里闪着红红的血光。

如果在平时,他能立即将兵力布置起来,乘这个机会,将这个心腹大患击毙,可现他那敢?况且他又那来的兵力。跑吧!

元昊带着这几百人,仓惶而逃。甚至比上次在延州还不如,上次他身边好歹还带着几千人,可这次身边只有几百人,而且一半连盔甲都没有带得及穿。

他向东门逃去。此时东门也堵满了向城门逃窜的百姓,以及达官贵人。这使得他们逃跑的度象牛一样在爬。

元昊说了一声:“杀!”

说完带头举起了大刀,向着自己的同胞挥去。

主子既然带了头,这些个宿卫也想逃命啊,他们一个个挥起手中的武器,向这些无辜的百姓砍去。

他们终于用自己族人的鲜血,冲开了一条血路。向东门冲去,可怜他们连身后这些百姓的哭骂声,诅咒声也都当作没听见。况且他们现在连头也不敢回。

石坚终于杀到了元昊休息的寝殿,当他看到那个躺在血泊里的妇人尸体时,就知道元昊已经逃出了皇宫。他抓起了一个还没有来得及躲藏起来的老太监,用刀架在他的颈子上问元昊的去向。

得知元昊向东门逃去。他立即吩咐身边的朱笠,立即通知马如龙和申义彬,将六门封死,城中的所有的士兵和衙役俘虏,收缴城中的兵器。

这是必须做的。如果让城中的百姓反抗起来,将会使士兵造成没有必要的伤害。而且他们带的人不是很多,每一个士兵都很宝贵。至于封死六门,不是为城中的百姓,而是现在兴庆府有许多西夏的官员,如果将这些官员大多数抓获,将对元昊以后政府的运行造成很大的麻烦。特别能将张元抓住,那也是最好不过的。

他只带着一千五百人,就向东门追下去。

来到了东门,他们遭遇了元昊不一样的待遇,所有的人全部自动让开了一条道路。

既然元昊为了逃路,都能将战刀砍向了自己的人,何况这些宋兵?并且有许多人因为刚才元昊残忍地将他们的亲人杀死,还主动告诉石坚,元昊就是从这里逃出去,还告诉了石坚他们逃跑的方向。

石坚这时也看到倒在大街上,横七竖八的尸体,还想起了那个躺在元昊寝室外的那名美妇人,心里想到,这个元昊果然残忍。

但现在他顾不得这些想法了,他飞马带着一千五名宋军向城外冲去。

只是一会儿的功夫,他就看到了一支大队人马。元昊冲出了城后,


状态提示:第二百五十七章 用彼之道(上)--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