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军事历史>黯淡的中世纪>第十五章 在东方的野心

“希爵爷,真是好手段。”

三皇子看着那些于阗城中的人,从城门鱼贯而出,将一锅锅美味的珍馐端到士兵中去的时候,不由得感叹道。

这个希什曼,居然真的仅凭三言两语,就让于阗城开门投降了。

而且这些投降者,还满面笑容,一个个根本没有把自己这些人当成敌人对待,而更像是友军。

希什曼微微一笑,自己只不过是做了一笔生意而已。

以镇西军宿卫营为资本,恐吓治安官出城投降。

如果他宁死不降,那镇西军踏平土城,治安官自己没了栖身之所,更有可能一命呜呼。

但是在治安官看来,自己如果开城投降,放这些人进城的话,那这些大魏镇西军,也会进城劫掠,甚至放火烧城,自己到头来很可能也会一无所有。

但希什曼现在说的话,就打消了他最后的顾虑。

什么大魏册封于阗,亲命总督,治安官当然知道是假的。

但希什曼说出这些话,只有一条是真的,那个总督,是共治总督。

这就代表希什曼承诺了,即使投降,在新封的于阗国内,自己也会有一席之地。

只有最老辣的商人,才能听得出来希什曼那话里有话。

勾结右贤王事发,大魏兵临城下,看起来一场浩劫是在所难免了,但希什曼却给了治安官一个更好的解决途径。

这个狡猾的治安官,怎么会权衡不到这个利弊。

所以就像三皇子所看到的这样,于阗开城投降,喜迎王师。

至于希什曼敢向治安官做出这样的承诺,是因为他知道,东方的中原王朝,是最喜欢干的事情,就是看四海臣服、万国来朝了。

而眼下这个三皇子,更是需要这个。

“三殿下,您过誉了。”

希什曼谦虚道:“于阗国主已经答应,若三殿下允许,他将带领于阗使团进京朝贡。”

“好,好!”

三皇子连连点头,脸上愉悦的神情是怎样也掩饰不住。

自己来到镇西军五年,终于也是有了一些建树,将一个西域番邦,成功变成了天朝附庸。

虽然这个于阗国声名不显,而且实际上也并不是非常强大,但京师离此路途遥远,朝堂上的那些人哪里会知道于阗国的具体情况?

只要于阗的使团人数多一点,进贡丰富一点,父皇一定会非常高兴的。

可所有人都不知道,土城里的人并不了解什么于阗国,都只当是大魏那边的称呼。

而大魏国其实也不知道于阗国的存在,所谓大魏的册封,是希什曼完全瞎编的。

但偏偏双方现在都认可了这个称呼。

一个早已消亡的古国,就凭着希什曼一句话,重新出现在了地图上。

不知道史学家考古的时候,会不会分出一个“前于阗”和“后于阗”来。

虽然这些都只是一个称呼,并不是非常重要。

三皇子需要的只是一个西域的朝贡国罢了。

面对一个愿意朝贡的国家,三皇子自然会好生安抚,当然不会做出什么纵兵劫掠的事情来。

这些东西,都被希什曼算死了,所以他才敢做这一笔无本生意。

而且除此之外,希什曼还给了三皇子一个惊喜。

希什曼呈上一份羊皮纸道:“殿下,请您一阅。”

三皇子,结果羊皮纸问道:“这是……”

“回三殿下。”

希什曼颇有深意地一笑道:“这是您的劝降书,三殿下差外臣将其送与于阗国主,于阗国主看毕,深服大魏天威,方才举国投降。”

“劝降书?”

三皇子打开了那一封羊皮纸,看着上面一篇洋洋洒洒的文章:“天数有变,神器更易,而归有德之人,此乃自然之理……”

“今我大魏带甲百万、良将千员,谅尔等腐草之荧光,如何比得上天空之皓月……”

“你若倒戈卸甲,以礼来降……”

三皇子懵掉了,这篇劝降书确实写得精彩,而且通俗易懂,不像翰林院的那些老学士,只会写一些自认为文采斐然,实则晦涩难懂、酸腐至极的文章。

相比之下,这篇劝降书念出来,只要就算是田间的农民都能够听懂。

虽无太多的引经据典,但却扬尽天威于寰宇,使外邦蛮夷闻信臣服、仰慕天威,能写出这种文章的人,不谈学问多好,那文字功底,至少也是非常深厚的。

但三皇子知道,自己根本没有写过这样的劝降书,以自己的水平,也写不出来这样的劝降书。

自己也从来没有让希什曼把什么劝降书传给于阗国主。

三皇子看着希什曼,似乎在询问着你是什么意思。

希什曼微笑道:“三殿下,您的这份劝降书,将随于阗国使团一起,呈至京师。”

三皇子恍然大悟,这份子虚乌有的劝降书,不是给于阗国看的,而是给京师的人,给父皇看的。

其实一篇好的劝降书,只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真正的关键遭遇,跟兵临城下、于阗国被迫投降比起来,像这种一封书信,便使于阗臣服于天朝国威,显然父皇会更加满意后者。

三皇子知道,这是希什曼送给自己的东西,他之所以做这些,就是为了给自己造势。

三皇子收起了羊皮信,交给了一旁的侍从,眼神却一直放在了希什曼的身上。

这个希爵爷,自己是越来越看不透了。

他难道已经知道大魏国内关于皇位争夺的事情了?

还是单纯


状态提示:第十五章 在东方的野心--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