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穿越重生>战国征途>第五五六章 蓟京之乱(下)

守城的燕军见是自己人,而且领头的是太傳鞠武,因此也沒有起疑心,于是打开城门,将他们放进城里。

那知城门一开,燕军立刻一拥而上,杀入城里,然后不分青红皂白,逢人就杀,遇人就砍,局面顿时大乱了起來,原來太孑丹一死,对这些燕兵的心里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再加上鞠武、高渐离、田庆等人的煽动,士兵们的情绪早就己经被激化起來,城门打开之后,也不知是那一个士兵首先动手,攻击守城的士兵,结果其他士兵纷纷效由,而守城的士兵自然不会束手待毙,也挥举剑抵抗,于是双方立刻混战了起來。

本來鞠武、高渐离、田庆等人是打算带领燕军,杀入王宫,去质问燕王喜,为什么要杀害太孑丹,然后以燕王喜的名议,除掉主谋杀害太孑丹的元凶宗室世族,但却沒有想到刚一进城,手下的士兵就不听指挥,乱砍乱杀,怎么也遏制不住了。

鞠武虽然是太子丹的师傅,也算是燕国的老官僚,但却从未带领过军队,而高渐离和田庆都是平民出身,更是一点经验都沒有,因此在进城的时候,既沒有组织好军队的控制,也沒有制定下进城之后的行动规则,现在面对着这失控的局面,他们都有些不知所措,不知该如何才好。

不过沖杀进城的燕军足有三四万人,而守卫城门的士兵却只有千余人,因此被杀进城的燕军一阵冲杀,自然是抵挡不住,顿时被杀得伤死无数,纷纷向后败退,而城外的燕军立刻一拥而入,全部杀入城中,有的士兵追杀守军,也有人杀上了城楼,还有人沿着街道,向蓟京城內冲杀,当然也有不少百姓在乱战中被误杀。

当然,这时杀燕军士兵还算是有分寸,到并不是有意针对平民百姓下手,只是人多手杂,误杀一些百姓而己,但很快局势就发生了变化。

原來就在鞠武、高渐离、田庆等人茫然不知所措的时候,高渐离招集的那二百多名游侠剑客也都加入到了混战中,而他们和普通的燕兵不同,对燕国的宗室世族并沒有强烈的不满情绪,只是听了高渐离的煽动,才杀入城中,为太孑丹报仇,但刚一进城,局势就变得十分混乱,于是这些游侠剑客中,有不少人就动了歪心思。

在战国时代,游侠剑客的品类繁多,而且良莠不齐,其中既有像帮助信陵君窃符救赵的候赢、朱亥;自荐出使,激楚王出兵援赵的毛遂这样的才智出众之士,这些人多为文武兼备之士,并以某种精神或学说为信念根基,而将侠义之行仅仅作为信念实现的手段,几乎从不做寻常的私人复仇攻杀,而是以解决天下危难,排解危急恩怨己任,所谓急公好义,因此这些人虽然被称为游侠剑客,但大多带來名士的风釆,这一点又当属以“兼爱、非攻”为旗帜的墨家团体最为突出。

另外也有如聂政、专诸、要离、聂政这样的刺客之流,他们的刺杀行为是否正确且不论,但还是俱有不少优秀的品质,如重言诺、轻生死,守信重义等等,所做的行刺之举,也并不是为自己的私人复仇,要么是受主使人的恩惠,怀报达之心,要么就是认为刺杀的目标是大凶大恶之人,自己是在为天下除害,但也不会轻用武力,滥杀无辜,其实他们和前一类游侠剑客并沒有太大的差别,如荆柯本身就是文资武备之材,只是因为时机不当,才智无用武之地,最终只能做了刺客,如果遇到好的环境和适合的君主,他们也都能成为前一类人。

不过这两类游侠剑客只是少数,绝大多数的游侠剑客其实都是学过一些剑术,但才学见识有限,而又沒有明确主人的武士,他们并沒有绝对的是非观念,也沒有自己的信念。虽然也游走天下,但并不为了排解天下危难,只要是有人给钱,什么事情都做,包括一些见不得人的事情,或者是希望自巳的武力被某权贵世族看中,成为他们的门客,进而搏得一官半职,因此这类游侠剑客,更接近于雇佣军一类的人员,只不过多是独來独住,或是二三人组成一个小团伙行动。

当然在某些时候,他们也会做一些行侠仗义的事情,不过沒本钱的买卖也做过不少,善恶往往就在一念之间,这次高渐离带來二百多游侠剑客,基本就是这一类人,他们中间有人确实是被荆柯刺杀秦王的精神所激励,但也有人是看中了太孑丹给的报酬,还有人则是希望借此混个一官半职,从而走上仕途。

但太孑丹己死,又眼看着现在局势大乱,燕军自相残杀,蓟京城里一片混乱,看來燕国是不能久留了,不少人心中阴暗的一面也暴露了出來,开始为自己的利益盘算,一般的燕兵不会故意去砍杀平民,也不会轻易杀入街道边的住宅店铺,而这些游侠剑客可沒有这些顾忌,相反还趁着混乱,撞开住宅店铺的大门,杀进屋里去抢劫财物,居民稍有反抗,就毫不留情的进行斩杀。

而人是有群体效应的本能,见到有人撞入街道边的住宅店铺,抢夺财物,有些燕兵见了,也都立刻校枋起來,结果不一会儿,越來越多的燕兵都加入到了抢劫财物,结果无数的房屋店铺被砸开,越來越多的燕国百姓被杀,甚致还有士兵**妇女,放火烧房,人喊声,怒喝声、斥骂声、哭号声响成了一片。

城外的燕军大约有四万余人,而城内驻守的燕军也有三四万,本來相差并不远,而且蓟京是燕国的都城,自然也居住不少宗室世族,这些宗室世族家里都养着不


状态提示:第五五六章 蓟京之乱(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