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都市现代>海岛农场主>第四百一十九章 天然小渔场的形成

经过石木匠等相关爱好者的研制,自制果味儿冰激凌顺利诞生,让云沙岛上的几名年轻人沉浸在欢乐之中。

不过对于江逸晨来说,自制冰激凌不过只是一支小插曲,而令他当前最为关注的,仍莫过于紫色冰净化工程的继续。

数日过去,时间已经来到了七月中旬。小码头附近的海水依然保持清澈洁净的状态,紫色冰的效力被多次证明是稳定且非常持久的。

空间三号冰洞中的存货越积越多,于是江逸晨慢慢将使用范围扩大,以小码头为中心,依次往南、北、西三个方向延伸,一批批紫色冰陆续被抛洒入海。

经目测,此时海水的净化效果区域已经随之扩展到了一平方公里多点儿的样子,呈类长条形分布,算是小有规模。

除了养眼之外,净化工程直接带来了另外一个重要的成果。那就是在这一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周边各色鱼类纷纷赶来,拖家带口,呼朋唤友,就像农村乡镇赶大集一样,越聚越多。

这里的海水就像具备了某种神奇的魔力,使得它们徜徉流连其中,不愿离去。而且这种聚集的趋势愈发明显,呈逐渐加速的状态。

云沙岛上的居民们,显然是这种状况最直接的受益者。

以前的钓鱼活动也经常进行,虽然不算太难,但绝谈不上很轻松。弄几条中等个儿头的鱼通常需要花费一、两个钟头的时间,这还是在喜子、来顺儿等人早已不是新手的条件下才得以达成。

但现在却大不一样,试验区域内的鱼类急速增多,渐渐造成了浮游生物等天然食品的短缺,于是饥不择食的情况出现了。岛民们只需在码头上随意将挂上饵料的鱼钩抛出,用不了几秒钟,就会有一条傻瓜蛋上钩,随之进入剖肚刮鱼鳞、进厨房下锅、享口福的固定程序。

喜子等人乐得喜笑颜开,连连夸赞这什么净水冰当真是厉害无比,研发者即便申请诺贝尔奖也应该手到擒来。实至名归。

连老窦也是心情大好,以致于把每餐一小盅粼江特曲的待遇提高到了两小盅。

尽管捉鱼工作变得轻松加愉快,但江逸晨目前仍禁止下网捕捞的行为,理由是渔业资源宝贵,在尚未安排好其它用途的情况下不得浪费。

最近几日,他时常在码头上来回溜达,仔细观察水中的变化,以及思考如何利用好当前的资源。

众所周知,由于滥捕以及工业污染等缘故,我国近海区域的渔业资源濒临枯竭。导致大批渔民失业。卖掉船只转行。其中少部分胆子壮的,则冒着极大风险驾驶渔船前往他国海域偷捕,结果屡屡被抓被打被罚,闹得沸沸扬扬。进而引发外交纠纷。这些事情时常见诸报端以及电视新闻,甚至成为一项公众的耻辱。

但渔业资源枯竭并非代表澄海里已经没有鱼了,其实只是密度稀薄,形不成群体,不利于规模化捕捞而已。那些个体海钓爱好者们则不同,至今仍喜爱驾着小舟出海,享受辛劳之后寥寥收获的乐趣。

如今云沙岛海域出现的异常情况,分析起来原因也很简单,无非就是水质的改善。将附近一带处于散兵游勇状态的鱼类吸引到了一起,形成了一个新的天然小渔场。

至于它们将来会不会在这里交配产卵,繁衍生息,扩大种群的数量,尚不得而知。

但目前对于它们来说。这里的生活条件并不十分乐观。移民的增多,很快就造成了食物的缺乏,饥饿之下,大鱼自然而然地开始捕食小鱼,哪怕是同类也毫不客气。

还有一些鱼,迫于腹中的压力,暂时游出新渔场的区域到外面去觅食,但吃饱后即快速返回,一副类似故土难离的模样。

另外,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直在附近海域活动的海豚乐球和蓝鲨大钻头也闻讯赶来,见到如此丰盛的猎物,不由心中大悦,随即冲入其中大快朵颐,充分享受食物链上端成员的特权和优越感。甚至相互之间也顾不上戒备了。

移民们见凶残的天敌来临,自然不肯束手待毙,纷纷使出浑身解数四散而逃,直至脱离新渔场。

但只要海豚及鲨鱼稍显懈怠,这些小家伙儿们又像着了魔一样窜回,由此循环往复。

江逸晨站在码头上,这些情况都尽收眼底。他思衬一阵之后,决定由人工投食,以缓解鱼群的饥饿状态。虽说这样做增加了一些成本,但将来肯定是值得的。

他安排老窦和喜子,在厨房制作适于中小型鱼类果腹的饵料。饵料以面粉和玉米面为主材,再配合其它辅料,用经稀释的空间白冰水糅合,上屉蒸熟后切碎块。基本上与特制小馒头的配方相似,只是体积要更小一些。

还有乐球与大钻头,也相应加大了喂食的频率,省得它俩贪得无厌地捕猎,以维护鱼群的规模数量。

这样一来,码头周边几乎成了一个没有拦网的天然半养殖池,但里面的鱼类仍属于野生鱼范畴,因为它们每天都要为了生存而拼搏,运动量是一点儿也不会少的,这与粼江海边那些渔村养殖池中的纯饲养鱼有着本质的区别。

江逸晨看着日渐增多的鱼类,感觉自己筹划已久的海鲜酒楼项目,条件似乎接近成熟了。

这个项目之所以迟迟没有开展,并非因为资金短缺,其实最大的阻碍就是食物原料来源的问题。

海鲜酒楼的思路与鼎香园、口福多明显不同,要么不做,要做就是高定位,大幅甩开其他同行竞争者。

而这样就不


状态提示:第四百一十九章 天然小渔场的形成--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