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都市现代>戏梦京华>第三十六章:声音大秀下

大幕拉开,只听李西樵高声道:“宣张仪觐见!”

他配的第一个角色是大监。

沈悠从台侧躬身入殿:“魏人张仪拜见秦君。”

郭文彬饰演的赢驷伏在王案上,慵懒说道:“不必多礼。先生入秦,为名?为利?”

沈悠坦然道:“天下熙攘皆为利往,庙堂蝇营皆为名来。张仪为名利而来。”

李西樵道:“既为名利而来,先生可有助秦之策?”

他的第二个角色是樗里疾。

沈悠道:“秦国以国士待我,当然有国策相赠。”

樗里疾讽刺一笑:“未曾建言,先谈条件。先生很会做买卖嘛。”

沈悠坦然笑道:“张仪韶华虚度,囊中羞涩,家中老母至今仍居草庐,以缝补为生。”

说到此处,沈悠面向李西樵,如密友私语一般:“张仪早一日做成这个买卖,早一日便可孝敬老母。”

李西樵轻轻摇了摇头,沉声道:“这是利,不是名。”

沈悠转向舞台方向,一展双袖,高声道:“名也要!有名可换大利!”

李西樵冷冷嘲讽道:“先生窃玉之名早有所闻。”

这次,他又配了一个秦国大臣。

沈悠看了他一眼,平淡回道:“既然大人提及,张仪在此再说一次。楚国令尹昭阳所丢璧玉,不是我偷的。昭阳门下食客上千,唯独张仪,一无人脉,二无分文。于是被污指窃玉。因为穷就没有操行,此等谬见,张仪深恶痛绝!”

秦君赢驷静静听完辩白,正襟对沈悠一拱手:“先生请恕秦廷失礼。”

“不敢!”

沈悠连忙还了一礼,幽默一笑:“常言道和气生财。做买卖得有好脾气。张仪不是为了斗嘴来秦的。”

赢驷被沈悠饰演的张仪逗笑,双手互插于大袖中,笑着说道:“先生教我。”

沈悠忙道:“张仪听说,弗知而言为不智,知而不言为不忠。

为国之臣,有利国之言而不进言君上的,不是忠臣。若有所思,却不审度查核便夸夸其谈,会误国。

张仪游学列国,感慨颇多,略有心得。说与国君听怕有空洞肤浅之嫌。

如若不说,又恐辜负秦君拨冗召见之恩。左右为难。还是斗胆说来,恳请秦君见谅!”

赢驷淡淡说道:“不必客套,愿闻其详。请讲!”

沈悠朗声道:“我听说,治军不严,师出无名,酷政不仁,专意杀伐掳掠,这样的军队会失败,这样的国会灭亡。

天下的国君大多知晓这样的道理。然而天下的国君多是好战之君。

无论北边的燕国,南边的楚国,遑论齐魏赵韩。一味征伐,百姓怨苦,士卒畏死啊。”

这时候,一直默然不语的周贺春突然开口道:“犀首愚钝,所见所闻与先生之言大相径庭。齐国,齐国国力强盛,粮仓漫溢,武库皆强弩坚矛;士卒不畏死,百姓安居乐业。楚国,楚国文昌武盛,君臣之间常有卧薪尝胆之志。三晋虽弱也有招贤纳士之举啊。”

他在里面饰演的是公孙衍。

沈悠向周贺春施了一礼,然后开始反击:“犀首所讲,也算一家之言。张仪饶舌稍作辩解。

没错,齐国有傲视天下的实力,齐王亦有王霸天下的雄心,可是毕竟小家子气。

本可为盗偏要做贼。豪夺天下不敢,却为窃取邻邦寸土之地高兴万分。这样的强国张仪瞧不起。”

周贺春又道:“楚国有吞吐天下之志,先生言之不堪,恐不属实。”

沈悠朗声道:“楚国可与齐国并强。楚国疆域辽阔,物产丰盛,兵源充足。敢战亦常胜。然而淮泗与齐魏分战,有了凯旋添了孤寡。无取地夺城之利,却尽丧库府之存。张仪窃玉之名有幸得于斯国,将来如遇明君必以窃国雪耻!”

周贺春淡然道:“魏韩赵三国因战事而国弱。若三国联盟,东可攻齐,南可攻楚,西可攻秦,料无难事。”

沈悠走到周贺春身前,叹道:“犀首所言乃在下昔日合纵之论。”

周贺春微微低头,算是认可。

沈悠继续洒然说道:“名头虽响却难实施。且不说列国宿怨难消。聚兵合将便生纷争。列国若以此策攻秦,秦国大可作壁上观,待其自溃。”

樗里疾问道:“那秦国呢?”

沈悠脸色一正,思虑片刻,忽然低声说道:“国为苦战,民为战苦。兵家云上善伐谋,张仪说上善伐交。

秦国不畏死,天下皆知。

然而,秦不畏死却不知活。

秦君有鲲鹏之志,征伐频频。

秦人有口腹之欲,捉襟见肘啊!”

樗里疾摇头:“先生的意思是,秦人只知耕战,苟活浮生?”

沈悠慨然长叹道:“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秦风也曾有过蒹葭,而今只剩无衣。修我矛戟,修我甲兵。”

听了沈悠的话,李西樵以秦国大臣的口吻道:“放肆!张仪,你敢笑我大秦嗜战暴虐,无诗风雅!”

沈悠拱手,淡然笑道:“张仪随口一言,大人姑妄听之。可是秦人好战建功,秦君以战夺地,天下皆知。张仪此来,并无止战弘义之念。只是想提醒秦君,秦君初政便有开关东出,勤勘山东之论。东出不惟秦剑,还须横强。”

郭文彬道:“哦,合纵又成横强啦?”

沈悠回道:“张仪昔日客居韩国,韩公相逼才有此策应付。”

郭文彬正色道:“先生敷衍之作已惊得寡人一身冷汗。”


状态提示:第三十六章:声音大秀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