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青春校园>异世兽君>第四十六章 三十六计之暗度陈仓

辰元回到林中,继续指挥手下伐木,他早已经料到红方要用兵力上的优势,以雷霆万钧之法一举攻下己方城池。但是自己手里只有五千兵力,实在不足以抗衡这样强力的攻势。所以,辰元拿出了华夏历史上的兵法大家,人称卧龙诸葛孔明的空城计,来应对眼前的局势。《孙子兵法》当中说道:“兵者,诡道也。”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千变万化。而结果却是如辰元所料,这一手空城计震住了三万大军,为自己取得了一些准备的时间。

这第一步辰元已经算是走稳当了,而接下来才是重头戏。毕竟这双试并考的题目,并不是要求固守,而是要求在三天之内攻下红方城池。所以在这三天之内,辰元必须想办法在最大程度的保留自己兵力的同时,尽可能的削弱红方的兵力,在兵力差距如此悬殊的情况下,只能用自己所拥有的计策结合一些可以创造出来的条件,出奇制胜。

所以辰元下达了第二道命令修桥。他派八百大地骑士,带上八百工程兵,来到界河河畔,开始测量河流的宽度、深度以及水流速度,并派遣一千步兵开始将城中加工好的木材运往河畔。

至于为什么是加工好的,那是因为灵犀棋盘为了将这场战役的仿真程度达到最高,城中有木材加工和铁匠铺。只要运送过去原料,并支付一定的费用,就可以加工任何材料,打造想要的兵器。当然这所谓的费用也可以用资源来代替,比如说木材这种资源,加工五十颗,需要缴纳一颗树来作为加工费用。

从辰元下令开始伐木,到红方大军来袭,再到现在下令修桥,足有五个时辰过去了,在这五个时辰之内,辰元已经拥有了数万颗树的资源,小到木楔大到木桩,各种木制原料应有尽有。资源在一场战役当中尤为重要,只要有资源,那么军队就几乎不害怕消耗。得资源者得天下,经历过现代化战争洗礼的辰元,牢牢的铭记着这句话,这也是他当初义无反顾的选择蓝色方作为根据地的重要原因。(为了方便计算和观看,将一颗树定为一资源,以资源为单位)

还是那句话,辰元这次考核的任务并不是固守,而是攻占城池,这也就意味着地形的优势在不在自己这边并不重要,他压根儿就没打算守在自己这一亩三分地,他要在攒够资源之后,打出去,在敌人的地盘上进行战斗。

这样一来,敌人所拥有的地形越复杂越好,复杂的地形有利于小股部队进行战斗,因为人数少也就意味着灵活性高,好隐藏,对于复杂地形的利用程度也就高。相反,人数多就意味着目标大,臃肿,容易被发现。此消彼长之下,辰元这边的兵力不足反倒成为了一个不小的优势。

东边的蓝色方不仅拥有大片的密林可以作为战略资源,而且地形单一,以平原为主,只适合正面作战。西边的红色方则地形复杂,丘陵山地、湖泊沼泽各种地形应有尽有,极其适合打伏击和游走。依照辰元的想法,在自己家门口打架算怎么回事儿?要搞事情,当然是去敌人的老巢搞事情。所以辰元毫不犹豫的选择了蓝色一方作为根据地,牢牢的把资源握在了手中,同时老实不客气的将红色方的区域定做了战场。

另一边,红方在退回城中,补充补给的同时,派出了三百天空骑士,巡查领土边境,也同时刺探蓝方动向。在发现蓝方在修桥时,红方首领红将顿时心中大定,界河足有十多米宽,深浅不知,但水流却较为湍急。

红将理所当然的认为,蓝色方选择修桥,是为了更好的完成任务,毕竟要打一场战役,需要运输大量的辎重和粮草,以保障士兵们拥有足够的战斗力。不像红方自己可以凭借兵力优势直接轻装发动突袭。蓝方本来就兵力较少,攻城对于蓝方来说一定是耗时极长的拉锯战,攻坚战,辎重粮草必不可少。

一击未果之后,红将明显改变了策略,蓝方领土太过空旷,红方浩浩荡荡的大军根本无法掩藏行迹,但又不知蓝方是否在城中设下陷阱埋伏,所以根本不敢进城。但根据考核规则,蓝方需要在三天之内攻下己方城池,所以红将索性便将自己的五万士兵聚集在城内,直接固守城池。这样一来,凭借城墙的地形优势,还有原本就占据优势的兵力,守城十拿九稳。只要不出大的差错,蓝方想要三天之内攻破己方城池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而且,在湍急的河流当中修筑桥梁,难度较大,即便是蓝方工程兵多,也不是一时半会儿就可以修好的,要修成一座横贯十几米的桥梁,少说也需要两天左右的时间,红将到是乐的蓝方将时间全部都浪费到修桥铺路上,这样一来,仅凭一天的时间,攻破己方城池就更加不可能了。

但事实真的有红将想的那么简单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拥有着超越这个世界军事能力的辰元会想不到这些吗?事实上,在一千步兵运输的木材当中,除了用作修桥的原料之外,还有一些已经完成的神秘武器和物资。这些武器和物资被运送到河畔,神不知鬼不觉的被藏到了红方的领土范围内。

因为蓝方的许多兵力聚集在河畔,红方当然会派人盯梢,最好的选择便是天空骑士,但鹰鸠总有飞累的时候,这时红方就会换岗,换岗的空档,这一批武器与物资便顺利的进入了红方的领土。

时间一点一点推移着,桥梁的雏形也慢慢显现出来,而秘密送到红方领土的物资也在一点一点增多。


状态提示:第四十六章 三十六计之暗度陈仓--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