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军事历史>大明元辅>第220章 北洋远征(六)
发射之后,一颗炮弹会拖着另一颗炮弹以离心甩动飞出去,因此会在风帆上扯出一个大洞,或者把索具撕坏,运气好的话甚至能扯断桅杆瘫痪敌舰。

这种炮弹主要用来限制敌舰的行动力,原理与之类似的还有棒弹等。此外,链弹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便是切割。

飞速旋转的链弹可以轻而易举的将敌人(主要是船上的水手)切开,是一种很恐怖的武器。不过由于它的作用更加体现在对桅杆和帆布的杀伤上,加上命中率不如葡萄弹,因此很少有人提及。

至于葡萄弹,这种特殊炮弹是采用网兜将散弹装捆成一束,从形状上很像是一串葡萄,故有此名。不过葡萄弹的射程比不过实心弹,它主要的优势在于近距离发射一炮就可以瞬间撂倒几十个敌兵,相当于让一个步兵中队(欧式标准)溃散。

至于海战中,显然这种可以将敌方军官和水兵大片撂倒而射程不够的炮弹,基本都被当做近战之用,比如主动打接弦跳帮战之前先来几炮清场,亦或者防止对方接弦跳帮战时来个aoe群伤自保。

“左翼轻骑兵”号现在打出的炮弹并非特殊炮弹,就是普通的20斤重陆炮实心弹。

20斤说起来不轻,但铁质实心意味着它其实并不大——还不如一个人的脑袋大。这样大小的弹丸砸中一艘1200吨风帆巨舰,了不起就是砸出一个小洞,破坏力其实有限。(注:顺便说一句,1200吨的木制风帆战舰比现代的1200吨铁质舰船在体积上要大很多。)

此时“左翼轻骑兵”号离西班牙大珍宝船舰队还有三里半左右,只是达到了它舰上长重炮的理论最大射程,因此所发的炮弹只能说是用于校射。

校射的结果并不太好,即便是最接近敌方旗舰“圣安东尼奥”号的一颗炮弹,也落在了将近一里之外。但是,这个结果却让“圣安东尼奥”号上的不少人惊出了一身冷汗。

舰队副司令兼旗舰舰长埃切瓦里就大吃一惊,惊道:“这是至少十几门长重炮,而且从炮声来判断,这些长重炮都是统一口径——这意味着对方是职业海军军舰!”

席尔瓦司令也吃了一惊,眼珠骨碌碌一转,眉头大皱:“可他们挂的不是明国的‘日月之火’旗,而是京华公司的书剑旗。”

关于席尔瓦口中的明国“日月之火”旗,这个需要解释一下。

隆庆元年,也就是公元1567年,穆宗隆庆帝在高拱的建议下宣布解除海禁,这是大明官方在禁海多年之后的正式开海。紧接着,大明商船合法出海,他们看到外国人的商船船头上都挂有一面国旗,由于大明并未设计正式的国旗,于是海商们便自己设计了一面“国旗”。

“明”由日和月组成,所以他们设计的国旗也是如此,左边日形,右边月形,日月紧紧相连,组成一个“明”字。而由于明朝尚火德(可能是因为皇帝姓朱,朱则赤红如火,故明朝自称得火德),服饰也多以红色为主,于是在这日月之外又设计了一圈四方升腾的红色火焰。

旗帜的背景底色则为蓝色,代表着天空,整个旗帜意为“日月不灭,永照大明”。

本来这旗帜在原历史上只是民间海商所用,但这一世因为有了高务实在,他在知道这个情况之后,虽然没有贸贸然题请皇帝给大明定一个“国旗”(越是象征性的东西在这个时代越容易引起争议,而且高务实设定国旗这样的事情需要一个合适的契机),但却上疏说了这件事,并且请皇帝批准海商们使用,理由是海商们此举是“诚敬朝廷”之表现,值得肯定。

这面旗帜的确一眼就能看出是“日月不灭,永照大明”之意,皇帝当然也不会觉得有什么问题,于是御笔朱批同意了下来。就这样,大明的海商们便有了一面统一的、有着官方许可的旗帜可挂,而这面旗帜虽然理论上并非国旗,但在外国人眼中无疑便是国旗了。

不过,其他海商大多是没有其他的旗帜可挂,所以这面“日月之火”旗挂起来很显眼,船上各处几乎都挂这面旗帜。不过,当他们进京华私港或随京华舰队出行时,需按京华要求,在前桅、舰艏、舰艉、驾驶室信号杆剑旗。

而京华因为高务实老早就有“品牌意识”,多年来一直悬挂书剑旗。故在这面“日月之火”旗被定为大明海商“可以悬挂”的“准国旗”之后,京华只是新增了一条内部规定,“于驾驶室左右两侧悬挂两面‘日月之火’旗,以示身份来历”。

这个位置对于整艘舰船而言自然不是特别醒目,故而其他船只远远望来,通常都只看得见京华那极具自家特色的书剑旗。

埃切瓦里当然也看见了最明显的几面书剑旗,当下略微沉吟,一脸忧虑地问道:“会不会是明国也开始发私掠证了?”

这一问显然是出于英格兰海盗焦虑综合症,不过席尔瓦司令官此时展现了他的冷静,果断摇头道:“这不可能。据我所知,京华公司虽然不是明国皇帝的皇家贸易公司,但它实际上处在类似的垄断地位。

既然拥有这样的垄断地位,那么它必然与我们卡斯蒂利亚一样,是作为制度的维护者存在的,绝不会是英格兰那样的挑战者、破坏者。依我之见,在远东尤其是南中国海区域内,谁去做私掠者我都可以理解,惟独京华公司不可能做海盗。”

埃切瓦里有些恼怒地一拍窗沿,道:“这道理我也明白,但现在的情况怎么解释?京华公司的战舰—


状态提示:第220章 北洋远征(六)--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