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军事历史>大明元辅>第220章 北洋远征(八)
与他们决一雌雄?”

席尔瓦司令深吸一口气,微微抬起下巴,以标准卡斯蒂利亚贵族的骄傲姿态傲然道:“在这个世界的海洋之上,只有卡斯蒂利亚王国才可以制定规则。”

他微微一顿,冷然道:“现在,我以司令官名义下令:全舰队转向,挂全满帆,升顶圣安德烈十字旗!先生们……”席尔瓦的声音陡然变得激昂起来,大声吼道:“卡斯蒂利亚正注视着我们!”

圣安德烈十字旗即卡斯蒂利亚王国海军军旗,为白底红色荆条斜十字,来源于勃艮第十字旗。

早前勃艮第公爵“大胆查理”的头衔在“裂颅事件”之后传给了其女儿玛丽女公爵。女公爵先是嫁给了后来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克西米利安(但爵位不归丈夫),死后其爵位传给了她儿子——她儿子的儿子就是后来的查理五世。

因为查理五世最开始的时候父亲还在世,所以他在很长时间内的主头衔都是勃艮第公爵。从时间顺序上来讲,查理五世先是勃艮第公爵,之后才是西班牙国王(其实具体来说是卡斯蒂利亚国王、阿拉贡国王、那不勒斯国王等一长串),再后来才是神罗皇帝。

并且由于查理五世本人出生在根特(位于尼德兰)并且是在尼德兰长大,因此他对尼德兰感情最深,于是把勃艮第的标志“勃艮第十字旗”带去了西班牙,并且广泛使用。后世在勃艮第很少看见圣安德烈红荆条十字旗,但在西班牙反而很常见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注:实际上两者在荆条的表现形式上略有不同,一个是对称箭头式,一个是不对称荆条式,但大致还是非常类似。]

卡斯蒂利亚海军一直挂这面旗帜,但“升顶”意味着打响战斗,这和后来英国海军打响战斗时挂“z字旗”是同样的意思。

西班牙舰队六艘大盖伦开始快速转向,但一如无敌舰队与英格兰海军交锋是一样,此时的西班牙舰队仗着风向优势,并不打算以侧弦面对京华的诱敌编队。它们正面对敌,满帆顺风直接冲了过来。

毫无疑问,西班牙人依然选择他们认为自己谁都不虚的接弦跳帮战。

已经聚集起来的诱敌编队在“登州”号升起指挥旗后也已经基本完成了转向,虽然并非保持在完美的t字头战列线上,但基本上做到了这一点。

虽然没有标准的旗语指挥,但西班牙舰队依然按照海军传统大致上摆出了一个锋矢阵的模样。旗舰“圣安东尼奥”号一马当先,作为锋矢阵的箭头直奔诱敌编队而来。

诱敌编队方面,旗舰“登州”号先后打出两条旗语:跟随我舰机动;允许各舰开始校射并自行掌握齐射时机。

“跟随我舰机动”是因为高木三对于自己的座舰“登州”号已经了解甚深,有信心带队机动以保持对西班牙舰队的距离,使己方长时间处于t字头阵位置,方便战列线炮击。

“允许各舰开始校射并自行掌握齐射时机”则是没有办法的事。这个时代没有什么火控系统,也没有无线电对讲机进行实时联络。各舰什么时候完成装填准备、什么时候是齐射的好时机,等等这些,高木三都不可能了解得到,所以也就不可能要求全舰队同步炮击,只能让各舰自由发挥。

虽然京华近一两年来由于财政吃紧,实弹训练比以往要少,但一年之中至少也还保持了四次实弹训练。其中三次是两个基数的常规训练,一次是四个基数的强度训练。

“基数”这个词在当前可能是京华所使用的一个特色词汇,不过在后世这是个军事方面的常见词。但是常见归常见,很多人其实也不了解这个词到底意味着什么,更不知道所谓“一个基数”到底是多少。

本质上来讲,弹药基数是弹药供应的一种计算单位,而基数量是对单项装备规定的一个基数的物资数量或重量。其标准,通常由军队最高领导机关根据国家工业生产水平、部队携行能力、武器的战术技术性能和一般的消耗规律统一规定。

如果以后世的情况来说明,那么例如:规定7.62毫米半自动步枪的一个弹药基数量为200发枪弹,一把冲锋枪300发枪弹,一门82迫击炮120发炮弹,一辆解放ca10运输车一个油料基数为161公斤,100人份的战救药材一个基数量为9公斤……等等。

这就是所谓的“一个计算单位”,对枪炮来说也就是一个弹药基数。

在眼下这个时代,高务实可能是第一个引入“基数”概念的人。原因当然有,主要就是规定弹药基数可以给指挥和保障带来很大方便。

它既便于上级下达命令、指示和其他行文,又便于各级军械部门计算弹药数量和向上级报告弹药保障程度。使用弹药基数,既能使庞杂的数字简单化和规范化,又利于计算、供应、记忆和保密。

高家家丁从京华武装家丁制度创建以来,一直都要求学习掌握阿拉伯数字,高务实甚至还引入了小数点,因此很方便用基数这个词来处理后勤工作(毕竟京华的一大优势就是后勤体系)。

假设有份军令里说“携带3.5个弹药基数”,这道命令就算在传令过程中被敌人发现,敌人也不知道它到底代表了什么意思——欧洲人或许认识3.5,但他们多半不认识汉字,而且他们也不知道一个基数是多少;大明周边的敌人就更不必说了,他们或许认识汉字,但不认识3.5,而且同样也不知道一个基数是多少。

京华两洋舰队的炮弹基数是10发


状态提示:第220章 北洋远征(八)--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