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玄幻奇幻>异世界始皇帝物语>005 前往大学的路上

博文将七省的未来走向定了下来,接下来天川城的这些官员就需要逐渐的按照博文的这个规划走下去。博文提供的是规划,不是做法,事情可以任由这些官员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博文要的是结果,以及可以接受的代价的过程。万事万物都有个度,如果说走向这个结果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可接受的情况,这个时候才是博文这个主政者出来解决的问题。

治理一方并不简单,困难的地方在于能不能为这一方土地找到合适的发展前景。如果是让博文在地球上主政一方,博文是不敢的,没有那个能力。但是在这样的一个世界,七省这样的地方,临海、有海洋外交、背靠大陆、种植面积小土壤也不肥沃,这些条件在博文的脑子里转一圈之后,博文就蹦出来两个省,福建、浙江。

福建自古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说法,和隔壁浙江省的“七山二水一分田”同为难兄难弟。那么纵观这两省的历史,以及现代中国沿海的发展度,两个省的出路在哪里?很简单,商业。你这种地理环境是种不了地的,两省是在汉朝时期被正式纳入中国版图的,那个时候还叫闽越,福建省的闽就是从这里来的。

秦将赵佗攻越地,秦汉交替之后独立,后来归顺从属汉朝,是这样的一个历史进程。当时两省的情况非常原始,因为越人,就包括春秋末期的越国,在中原地界看来都是蛮夷,连楚国都是蛮夷,就更不要说更靠南的吴越两国,就更更不要说那时候还不是中国地界的闽、浙两省的人了。并入汉朝之后其实这边的发展也不怎么样,因为远离中原所以还是边陲流放的地界,就跟宋朝时候的海南岛一样,苏轼在宋朝就流放过海南。

两省到了汉末三国时期,其实还是蛮夷之地,三国时期的吴国三天两头和越人打仗,就是和浙江人打仗,还没到福建呢。两省真正开始发展的时候是五胡乱华,东晋完成了第一次衣冠南渡,终于两省正式登上了发展的舞台。然后就是两省人民前多年的困苦历史,历史记载中国古代又杀女婴的传统,各省都有,然而杀男婴的历史记载,只有闽、浙两省有,是民俗。

古代没有妇女解放,生产力不足的年代,男人的作用大多数时间就是力工,女人再厉害能比专业从事劳动的男人厉害?所以古代女人除了进青楼以外,就只剩下织布这一个赚钱的方法了,所以男耕女织便是古代最幸福的生活节奏。在这样的生活节奏里,男孩生下来长大之后是一个劳力,女孩生下来就织布吗?织布是个技术活,古代家庭不好织机都没有,织布也教不了,女孩生下来好几个怎么办?这就是女孩儿赔钱货说法的由来,当然现代的文明人已经摒弃了这种看法。

这样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各地古代民俗里会有杀女婴这个民俗,因为生多了养不起,男孩能赚钱女孩只能赔钱,要么卖给青楼,要么杀了要么卖了。那到了浙、闽两省,杀男孩儿!更不可能放过女孩儿。为什么?就在于这“一分田”上,一个省只有十分之一的土地可以种田,那么能养多少人?真的活不下去啊,为了活着一家最多最多两个孩子,甚至只能一个孩子,这是古代化的“计划生育”,十分残酷血腥的“计划生育”。

但人总是要活着的呀,蛮夷时代没人管了,到了唐宋的时候,这里已经是完全的文明社会了,不是迫不得已谁愿意杀了自己的孩子呢?但是陆地上没有办法发展啊,全是山,还不想广西那边是丘陵,这两个省的山那是真的山,梯田都开不出来。咋办呢?陆地上活不下去就出海呗,不然怎么办呢?

所以闽、浙两省是中国最早开海的地区,早在唐代就有航海记录,宋代时期更是已经和中亚诸国有了海上丝绸之路。种地种不成就只能经商了,没办法,人都是逼出来的。现代这两个省还是没有多少土地,好在产业升级,工业需要的土地和农业相比真的是少的太多太多了,于是两省就成为了中国最发达的地区之二。

博文现在主政的七省的情况便是如此,说是七省实际上就是七个市,加起来大概也就是中国的一个半省那么大,还不是大省的面积。包围着海土地就不怎么好,南边大河过境土地还算肥沃,北面林川省丘陵遍布,上川省处于一座山脉的边角遍布大山,海川和天川两省也在林川的丘陵地形影响范围内,境内丘陵地带很多。只要人口进入正常的发展模式,根本不可能靠种地活下去,就算是魔法农业植物的研发完成,也不行。

发展商业有没有人质疑呢?至少目前还没有质疑者,因为这些人都是靠着博文才能有的今天。有质疑者也不是问题,博文坚信自己的选择是绝对正确的,发展商业是七省唯一的活路,只要不往商业上走,所有的道路都是饮鸩止渴而已。反对博文的人处理办法也很简单,离开七省就是了,喜欢种地去内陆,十一个郡随便哪都能种地。

而在坚持政治理念这方面上,博文最佩服的是新中国的领导人们。人称“总设计师”的二代目,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就向当时的其他大佬们提出了一个问题,“中国要全方面的工业化,同时满足民用电力需求,随着发展人口会增加到十几亿,那么我们需要多少电力才能满足十几亿人的用电需求?”。正是这样的一个问题,让今天的中国上下再也不用为用电发愁,这是国家电网在二代目高瞻远瞩之下几十年努力


状态提示:005 前往大学的路上--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