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仙侠修真>缥缈风烟录>第三百零五章 雄关漫漫河东王
之间的攻伐,致使刘知远不得不跟辽国军马对抗,不得不在被追杀的被动情况之下,窜入到吐谷浑当中,如若不是属珊军逼的太紧,刘知远也不会以一己之力对抗吐谷浑,并利用吐谷浑阻碍属珊军的脚步。

刘知远一边说着对策,一边忍不住想到了属珊军的强势。

这天下间,没有任何一支军队拥有属珊军的勇武,那是汇集了天下武人的军队,跟哪怕最精锐的军队比起来,属珊军中的一人也可抵挡五人,而属珊军的两万多高手,便至少相当于十万大军,这才是真正的十万口大剑,绝非是景延广随意胡说八道出来的那十万口横磨剑。

……

朔州城上下此刻丝毫不知在朔州城不远处的阳武关,已经被刘知远定位了目标。

耶律李胡仍旧处于朔州城外驻扎,而且时值正午,耶律李胡还没有退走的意思,这让萧鲁直不由得担惊受怕了起来。

他所做的事情,可以说是谋逆的罪过。

如果可以的话,萧鲁直恨不得干脆叫朔州城的守军一拥而上,直接将耶律李胡给杀了,但可惜的是,那属珊军太过吓人,萧鲁直不敢触怒耶律李胡半分。

同时,耶律李胡又在朔州城如此近的地方,如果真要听到什么风言风语,他必定将要遭殃。

萧鲁直想了一夜,都没有想清楚事情怎么发展成现在这样的诡异局面,他自问和萧兀隆一样,对于耶律德光十分的尊敬,同时,跟耶律李胡之间也没有半点的瓜葛。

结果现在,不但要害怕耶律德光,又要害怕耶律李胡,同时,还要担心父母是否能够活命,接下来又该怎么把朔州城打理的如同往日一样。

像他这种纨绔子弟,哪里有三头六臂的本事,哪怕再坚持一天,萧鲁直都觉得不敢想象。

对于耶律李胡的驻扎和没有撤军的迹象,张寒城也是看在眼中的,如果耶律李胡关注到了朔州城内部的情况,定然就会发现此刻丐帮势力的出现,毕竟人多口杂,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

萧鲁直无从得知,是因为萧鲁直本身不算是什么厉害的人,而耶律李胡,就算再差,也不会比萧鲁直差。

如是真的发生那样的事情,那么朔州城中的丐帮发展,必定会受到严重的阻碍。

事实上,百骑司其实已经有建立第二处分舵的打算了,因为目前为止,虽然第一处分舵无中生有,建立的比较草率,时间又短,但控制了萧鲁直之后,丐帮进入了长久的稳固发展阶段,正适合寻找第二处建立第二个分舵。

不成想,耶律李胡这样出现,也就打乱了百骑司的计划。

昨天夜里,张寒城特地潜回到了百骑司落脚的地方,与众人商谈了足足两个时辰如何面对眼下的局面。

其中出现了三种不同的看法。

第一种看法自然就是维持稳定,敌不动我不动,只要耶律李胡不能够发觉到朔州城的变化,那么百骑司就继续按捺住,在暗中继续操纵萧鲁直。

但是,这种看法很快就遭到了一定的反驳,那就是朔州城的很多事情,不一定真能够瞒的下去,毕竟耶律璟的的确确是失踪了,那可是耶律德光的儿子,怀疑到朔州城,只是时间的问题,有些事情,不是敌不动我不动就能够解决的。

所以,也就衍生出了第二种看法,那就是趁机把事情做大。

目前丐帮在暗处,因为都是贫苦之人组成,没人在意,先前百骑司就已经大闹了雁门关,所以常苦尘等人提议,干脆直接找机会杀进属珊军,直接将耶律李胡的人头给取下来,然后,百骑司干脆撤离,舍弃掉朔州城的总部,继续让丐帮在朔州城中暗中发展。

这种方式有些不顾后果,所以很快也被百骑司的众人否决掉了。

而第三种看法,是张寒城苦思冥想提出来的,那就是提早的将朔州城的丐帮势力迁移到雁门关之内,进入中原当中,算是从幽云十六州撤走。

张寒城之所以会提出这种想法,是因为最初张寒城组建丐帮的目的就是对抗慕容龙城,一直在幽云十六州发展,并不是张寒城的长久想法。

最初张寒城和百骑司众人商量的是,让丐帮在幽云十六州中壮大,联合幽云十六州的势力,从而找机会给耶律德光与慕容龙城制造麻烦。

而这样做,多数的麻烦都是制造给耶律德光,反而对慕容龙城并没有什么损害,毕竟一道雁门关,隔绝掉了中原和幽云十六州,丐帮如果想要直接跟慕容龙城对抗,雁门关之隔根本难以跨越过去。

现在,丐帮最为关键的根基已经建立好了,如果在中原建立,以慕容龙城的耳目,以及中原的形势,丐帮的根基根本建立不起来。

可此刻情况不同,虽然朔州城中的乞丐人数不算特别之多,但只要进入中原之后,必将能够迅速发展,跟陈蛰龙一方的丐帮争夺丐帮弟子,快速壮大的同时,也能够跟慕容龙城直接正面的冲突。

只是,问题就是,想要舍弃朔州城,将丐帮所有人带入雁门关,进入中原,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张寒城想了许多方式,首先第一种方式,就是按照来时候的办法,直接杀入雁门关,干脆一举强行打出去,可丐帮弟子虽然在学习武艺,可毕竟都比较平庸,一次雁门关之战,恐怕丐帮弟子会死伤大半,甚至有几个人逃出来都不一定。

第二种方式,就是直接将耶律璟作为筹码,带着耶律璟走出雁门关,就像是依靠萧兀隆


状态提示:第三百零五章 雄关漫漫河东王--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