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军事历史>最后一个北洋军阀>卷五 重树历史 第七百九十二章 儒法主义

王茂如问这滦州煤矿督办是谁,怎么会想到此等福利,费婉婷说此人叫做唐孝正,是国防军伤残军官。王茂如想了想,隐约中有记得这个人,但是国防军百万人,他怎能全部记起,还是冯尹彬在一旁介绍说此人是早年间浙江师范学院的学生,弃笔从戎来到国防军,但是在战斗中丢了一只胳膊。国防军将其安排进入地方政府工作,此人能力极强,被称之为断臂宰相。两年前国防军占领滦州煤矿,将其委任为滦州煤矿总督办。

王茂如笑道:“这人倒是有意思,嗯,有能力,要培养。”他又问费婉婷此来何意,费婉婷吃完了饭,擦了擦嘴,说这次来是向您提问关于《民九条约》的评价的,别他想。王茂如摸着下巴说我没他想,倒是你别做他想。费婉婷先是一愣,后脸一下子红了起来,冯尹彬见状赶紧收拾了惨剧碗筷离开办公室。冯尹彬一离开,费婉婷更加局促不安了,她结结巴巴地采访,不过说话前言不搭后语起来,这样一对一的采访反倒让这个大记者不知如何进行了。

王茂如笑说费大记者,不如改天晚上我请你去六国饭店吃西餐,我们边吃边聊,你好继续采访。费婉婷赶紧点头,飞也似地离开,还差点绊到了门槛摔倒。冯尹彬进来眼神乖乖的,仿佛在说师傅,您老人家也不能强行乱来啊,这玩意讲求你情我愿嘛……

“少胡思乱想!”王茂如见冯尹彬眼睛乱转就是到他想的不知有多龌龊了,赶紧呵斥道。

“报告!李部长来了。”冯尹彬赶紧说道。[

李子文来后。王茂如吩咐他主使媒体揭露日本歧视中国人的事实,并逐渐透露借以夸大日本对中国的侮辱,引起国民的排他反应。调动国民的神经。激发国民的民族性和耻辱心。李子文有些担忧此举是否会引起国民的过激反应,民族性调动之后,极有可能引发极左民族势力出现。这些极左民族分子将怎么办?

王茂如笑说这怎么办,好办,极左民族分子我们让他们来当兵,军队就需要极左分子。随后王茂如对他说起文化部如今的作用,要求文化部宣扬中国人的尚武精神以及新儒法文化。

所谓尚武精神即恢复中国人尤其是汉人的尚武精神。汉人尚武精神的消逝源于汉代儒家文化的起始,而广大于宋代巩固皇权的需要,又将儒家文化中仅有的尚武精神也给去掉。儒家文化被董仲舒和朱熹两次人为的改动之后。甚至放弃了君子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的乐、射、御、数。传统的儒家文化宣扬的是礼乐教育,儒生应文武双全,而宋后尤其是明清的儒生,便完完全全成了手缚鸡之力的书呆子。

皇权需要什么。皇权需要这种书呆子。这种书呆子心中除了忠诚于皇帝之外,便只能读书写字吟诗作对。阉割之后的儒家文化成了限制中国人思想的一道枷锁反过来,它也成为链接住中华文化的“铁索连环”,因此儒家文化有利有弊,不能完全否定,但也不能不提出批评。而王茂如要求李子文就民国文化界提出改良,称之为中华新文化运动,而中华新文化运动的核心便是尚武精神和儒法文化。

尚武精神其实和儒家文化的修复息息相关。儒家文化,尤其是原始儒家文化而不是皇权需要的儒家文化。其实是对人生存于世界的思考,反而在经过几次修订后,去掉了儒生的思考,只剩下读书。

王茂如对李子文强调,文化部的作用就是引导国民思想,尤其是中国在经过满清统治近三百年后,人民对于国家认同感极低,而近代中国屡战屡败,也让国民的自信心受到严重的打击。可以说,此时的国民的精神层面急需一道甘泉来滋养,来修复中国人的精神信仰。因此修复儒家文化中关于武的要求,重新提倡真孔孟儒家文化,便成了迫切需要。

王茂如对李子文语重深长道:“文化之重要,别人看不出来,但你我要明了,中国如今为何政体不明,为何人人都想做山大王?便是国人思想出现了问题,从朱熹之后,国人思想已经出现的重病。文化部便是治病救人,我们中华文化璀璨,古时万国来朝,何以宋朝之后越发被人不齿?那边是朱熹这个王八蛋阉割了中国的文化,他让我们中国人放下了反击的刀,当遇到侵略的时候用脖子去抗敌。你们文化部,一定要修复中华古文化,重现真正的儒家文化。与此同时,也要强调法的重要性,因此此举才称之为儒法文化。”

所谓儒法文化即综合了儒家文化和法家文化,儒家文化太强调了个人修养的重要性,然而当某一个人道德恶劣,儒家文化便对此能为力了,只能以约定俗成的族规采取以暴制暴。而法家文化则对每yyng的行为准则则提出的严苛要求,秦朝便是一个法家思想治国的国家,以严苛的刑罚治国。但法家们过于强调法治,过于强调刑罚,导致了民众的反抗,在法家思想中,做错事便需要惩罚,连改错的机会都没有。规则制度和执行力,强国人,法家治下的国家,就是一个严丝合缝的机器,当他发动战争的时候,这个国家机器便成为了战争机器。秦强于法家,亡于法家。不过在秦代,官员确实不敢贪污受贿,例如亭长刘邦,相当于后世的派出所长,甚至他都不得不蹭吃蹭喝,连在本地找老婆都找不到。

因此,当王茂如提出儒法文化之后,李子文很是别扭,他不知道如何将儒法结合起来,一个强调人的修养,一个强调


状态提示:卷五 重树历史 第七百九十二章 儒法主义--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