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军事历史>奉系江山>第三百一十三章 谁之罪
不过现在一看,我才是百无一用啊!”

“先生不必如此,文人也有文人的价值,只要良心摆正了,就值得尊敬!”

“只是有良心的文人太少了!”邵飘萍说道:“我这次听说收复中东路的事情之后,立刻北上,但是就要不少文人都在议论纷纷,多数都在指责奉天不自量力,挑衅列强,是以卵击石,自寻死路,和那个朱老师说的没有太多的差别。”

对于这种事情张廷兰早就清楚,他冷笑了一声:“邵先生,你发现没有,现在的文人有一种精神分裂的现象,政府软弱,要被骂卖国,政府强硬了,他们说自寻死路;天天赞美西方文明开化,但是却对西方人在我们土地上横行霸道,抢掠无数视之不见;政府做事情是盘剥老百姓,不做事情就是不管民众死活,反正怎么说,道理都是他们的。”

张廷兰自嘲的笑了笑,然后说道:“奉军为了推广识字,大量的使用了拼音,有多少文人都站出来骂街,说抛开了传统文化,是在扼杀文化传承,其实我还有更激进的措施准备推广呢,那就是逐步推广简体字,只怕到时候挨骂就更多了。但是邵先生您注意过没有,同样是骂拼音的这伙人,转过头就说要抛弃汉字,要全盘西化,引入西方的字母文字,能提出这种建议,他们能是真心爱护传统文化么?”

面对张廷兰的问题,邵飘萍也一下子傻眼了,原本他并没有从这个角度思考问题,可是现在张廷兰这么一说,他顿时就清醒了过来,的确近年来总是出现一些截然相反的东西,中国的文人似乎真的精神分裂了,把双重标准玩到了极致。

邵飘萍痛苦的想了想,然后说道:“张督办,这或许就是旧士大夫空谈误国的做派,我们这个老大帝国,传统文化的糟粕太多,流毒太重了,只要革新文化,或许还有变化的希望。”

“这话恐怕不对,同样的儒家经典,有汉唐的盛世,也有宋明文治的辉煌,最后沦落到了满清,国家到了亡国灭种的边缘,同样的孔孟之道,怎么各个朝代都不尽相同,其实是很值得思考的问题。”

“愿闻高见!”

“文化没有罪,罪在传承文化的人身上,尤其是当少数人垄断了文化之后,他们就和这个国家脱节了。”

如何看待传统文化,这个话题在后世也是一个相当热门的话题,甚至还有国学热潮,那三字经弟子规之类的东西又都翻了出来,到底是西化,还是走向传统,一直存在争论。

其实这种争论就始于民国,张廷兰也在努力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经过反复的思考,张廷兰算是有所领悟。

“邵先生,在中国古代,识字的人数最多也不会超过百分之五左右,而治理一个庞大的国家,就需要从这些极少数的读书人之中选拔官员,即便是当不了官,这些文人还能当师爷,文案一类的清闲工作,舒舒服服的过日子,甚至他们的子孙后代也能走他们的老路,继续这样舒服下去,所以他们就会鄙视体力劳动,反对科技发展,因为这些都是他们的利益冲击。

尤其是到了改朝换代的时候,这些文人其实十分有把握,打天下靠武将,治天下靠文人,不管谁当权,他们都能继续做官,享受特权。有了这个把握之后,他们还会誓死抵抗外敌么,因此不论是宋末,还是明末,文官集团之中汉奸辈出,争相卖国,官越大,卖国就越痛快。要想破解这个难题,革新文化是缘木求鱼,最关键的是要普及知识!”。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状态提示:第三百一十三章 谁之罪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