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都市现代>地球流浪舰队>第68章 飞船幸存者情绪低落

hd1478-b行星上的昼夜温差达到了夸张的140度,而且这上面并没有水存在。

因此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出现有机生命。

但根据叶珊的判断,这里有可能会在20-30亿年后,诞生出生命。

因为这颗行星是有在缓慢向恒星靠近的。

20-30亿年后,它就会移动到一个距离hd1478恒星更近一点的位置,获得更多的能量。能够使得这里的昼夜温差稍微小一些。

另外,在这20-30亿年时间里,在周围小行星的持续不断撞击下。

这颗行星也有可能会进一步的加快自转速度。

因为行星自转的动力,本来就是这样来的。

宇宙中没有空气,没有摩擦力,这种自转速度,大部分只会加快,不会自己减慢。

等到它的自转速度快到一天只有28-32小时的时候,这里的昼夜温差也会进一步的缩小。

到那个时候,行星上的温度也就相对会比较合适了。

与此同时,如果这里再能够有点水的话,生命诞生,也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儿。

而地球人类护卫军方面,在这里修建好的这些临时据点,其实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生存功能了。

但距离长期生存,还有一定的距离。

据点内的能量供应、氧气制造、食物供给等等这些都是问题。

所以只能把它们暂时先封存起来,留作后用。

如果将来,他们地球人类实在找不到其他的宜居星球了,并且人类的科技又已经进步到了能解决这些问题的程度,就可以再回来,重新启用这些据点。

但结果却是,地球人类这一去,以后就再也没有回来过这里了。

至少,是没有人再回来这里居住。

而这里的这些临时据点,还有那个英雄纪念碑,则被30亿年后,在这里诞生的一批智慧物种,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当成了神迹一样的存在,顶礼膜拜。

与此同时,地球号飞船在hd1478恒星系期间,在地面战斗打得如火如荼的时候,地球号飞船上也已经完成了水稻、土豆、红薯和花生等作物的第一次收割、采收和晒种工作。

900株的水稻,经过110多天的精心培育后,总共收获了大约22万粒的成熟谷子。

平均每株水稻,结种250粒。也就是投入产出大约是250倍,还算是比较可观的。

而利用这些种子,生物和农业研究所这般,又立刻扩种了4亩多的水稻。

(优质水稻一亩地的苗量,可以控制在5万株左右。当然,一般农业种植会控制在8-10株的样子。那样不需要太多管理,也能保证亩产。)

而土豆之前种下去的数量,就只有9株。

收获的土豆数量则是总共65颗。平均一株结果7颗左右。因为培育的很用心,个头都挺大的。

而且也别小看了这些土豆的数量少。

因为在扩种的时候,一个土豆是可以被削成好几块,分着种的。

因此能扩种的数量也不少。

红薯则更不用说了,种下去的200株高产红薯,总共收获了3万多斤。单株的平均产量,达到了150多斤!

因此,这次扩种,也能再种不少的红薯下去。

而花生的情况,则也不错。

毕竟花生也是一种高产作物。

50株花生苗,总共产出了将近5000个成熟的花生仁。

可谓是收获满满。

而就在这样的一片喜庆氛围中,地球号飞船再次出发了。

这次,地球号飞船要前往的是距离hd1478恒星系58光年外的hd1574恒星系。

飞船在超空间虫洞中的航行时间为9天零7个小时。

结果在这里,地球号飞船还是没有找到宜居的星球。

于是,在这里考察了两天,并补充了飞船上被消耗的物资后,地球号飞船又再次启程。

这次他们要前往的恒星系是hd1772,距离hd1574恒星系82光年远,航行时间为9天13小时。

而抵达hd1574恒星系的当天,则正是地球被炸的第150天。

经过这150天时间的太空飞行,地球号飞船上的幸存者们,也终于体会到了太空飞行的各种枯燥。

即便地球号飞船上有多大37万的幸存人类,这里也有完整的生活区。

甚至由于地球号飞船的先进,这里连天空、山川、河流和草原的景色也都能模拟出来。

但那些毕竟都并不是真实的。

人们迫切的希望,能够快点找到一颗宜居的行星,让大家住到真正的行星上去。

因此,在跳出超空间虫洞之前,许多人都不由的在祈祷。

结果,经过叶珊的确认,却发现这里的目标行星,依旧还不是宜居星球。

飞船一片悲观和萧瑟的情绪顿时蔓延开来。

于是在hd1772恒星系休整和考察期间,飞船综合行政事务管理局狄德罗·飞利浦博士、叶桂香博士等人便找叶恒聊了一下这件事。

叶桂香博士道:“舰长,现在飞船上幸存者们的情绪,似乎普遍都非常的低落啊!我担心这样下去有可能会出一些问题!”

狄德罗·飞利浦博士则叹了口气道:“都已经过去将近5个月的时间了,还是找不到宜居的行星,飞船上民众的心情的确难免会有些难过和消沉。”

叶恒便问道:“那我们要不要找一颗合适的行星或者卫星,再搞一次一日游的活动?”

叶桂香博士则道:“可以试试,但效果恐怕不会很大,毕竟这只是治标不治本。”

而狄德罗·飞


状态提示:第68章 飞船幸存者情绪低落--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