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军事历史>章献明肃皇太后>第338章:西征(13)
名刃之一;长十几厘米至数十厘米不等,刀柄和刀鞘有钢制、银制等多种;表面有精美的花纹,有的还填烧珐琅,镶嵌宝石;萧挞勇300名铁林军的突厥弯刀突出了大辽契丹国的特点,更就显得冷楚锋利。

萧挞勇寻思半天,对30名铁林军道:“把兵器和突厥弯刀全都包藏起来挂在马背上,不到万不得已不能拿出来……”

一支300人的商队很快集结完毕,300个人骑着300匹高头大马;全都是宋国商人装扮,长袍短襦头上戴方形璞头;来到出产青盐的中心地段盐池。

盐池的青盐享誉华夏,是宋国人最喜欢的调味品;长城内外的盐商便就从四面八方会集到盐池来,用各种丝绸棉布、金银铜铁锡交换青盐。

萧挞勇300个铁林军赶到后,盐池的大街小巷几乎全是盐商;大车小车,人扛马驮,运输青盐的队伍昼夜不息;小商小贩住满盐池周围的旅馆客栈,其中有不少是宋国的兵士。

宋朝允许军队经商这在宋太祖赵匡胤当政期间就存在,而经商最赚钱的莫非西夏国的青盐。

青盐是西夏国的经济基础,凡来这里采购盐巴的商人不问国籍一概不拒;宋朝的兵士以建制为单位集体采购盐巴运回渭州、青州、凤翔、京兆甚至东京汴梁变卖弥补军费不足。

萧挞勇在盐贩子队伍中兜转一圈,便和一个军头搭讪上。

军头是京兆府的支度官赵文臣,京兆府知府是马二便;境内驻扎着大批官兵,是西军的主要地盘;但马二便的京兆府财政一直入不敷出,马二便就得自己想办法筹措军费。

宋、夏榷场开禁后,赵文臣奉知府马二便之命,带领一支骡马驮运队从西夏国的盐池向关中运送盐巴。

赵文臣的属下全是京兆府的兵士,当然成为盐贩子后不穿大宋军队的服装;脸上也不刺字谁也认不出来。

萧挞勇之所以知道他们是宋军,还不是赵文臣他们自己讲出来的。

赵文臣和萧挞勇拉呱一阵,萧挞勇知道他的运输队骡马累死的太多;正在寻找新的驮具。

萧挞勇心中暗暗高兴,寻思他们300个铁林军装扮成商人赶来盐池正好派上用场。

萧挞勇心中喜滋滋地想着并不主动开腔,只等赵文臣向自己张口。

谁先开言谁后张口是门商业技巧,譬如说你是卖东西的抢先开了口那么价钱不降也得降一点;最后开口的就掌握了主动权不至于被先开口的所左右。

赵文臣是个精瘦狡黠的汉子年龄在40岁上下,一双老鼠眼充盈着奸诈和诡秘;他和萧挞勇搭讪几句,见其身后跟着300匹气宇轩昂的军马;按捺不住性子扬声问道:“兄弟也是盐贩子吧?”

萧挞勇不动声色地点点头,赵文臣自告奋勇地介绍;说自己是北宋京兆府的支度官,驮运盐巴的骡子累死不少;问萧挞勇的马匹能不能租给他运送盐巴。

这不是瞌睡遇上枕头吗?但萧挞勇故意扭捏半天最后铿锵有力道:“能呀!只要能赚钱我们就跟赵官人合作……就看赵家哥哥有没有诚意……”

萧挞勇的汉话说得精准流利,赵文臣紧紧握住他的手扬声大笑:“兄弟说哪里话,我们能在异国他乡相逢就是一怔缘分;这趟生意要是能挣钱,一定不会亏待兄弟的运费……”

赵文臣和萧挞勇拉呱几句,回头看了他一眼笑声呵呵道:“兄弟您贵姓!”

萧挞勇本想说自己姓萧,可一想中原人对萧姓联想很多;就因为大辽契丹国出了一个萧太后,便就顺口说自己小姓曹,名肃厚。。

赵文臣一怔,愣了一下神凝视着萧挞勇说出的名字曹肃厚;笑了两声,道:“曹肃厚!兄弟你这名字挺调皮的嘛!”

“姓名调皮不调皮是小事,赚钱才是大事情!”萧挞勇十分风趣地将了赵文臣一军。


状态提示:第338章:西征(13)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