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军事历史>章献明肃皇太后>第409章:宋太宗(4)
,从而得出“吕端大事不糊涂”的高度评价。

而吕端也确实没有辜负太宗托孤的厚望。

皇太子赵恒与赵元佐是同母兄弟,都不是还健在的李皇后的亲生儿子。

李皇后是宋初大将李处耘的女儿,他的哥哥李继隆这时正担任殿前都指挥使;执掌着京师禁军的指挥权。

李皇后自己所生的儿子早已夭折,应该说太宗任何一个儿子继承皇位对她都关系不大。

李皇后忌惮赵恒“英明”难以驾驭,却钟爱赵元佐;还在宫中抚养元佐之子。

也许出于同样动机,在赵恒立为太子时;李皇后在太宗面前离间过他们父子的关系。

宋太宗回敬李皇后,元佐拒绝做太子;他正在甘州回鹘国为朝廷饲养军马哩!

“不,圣上,元佐最天回京城来了啊!”李皇后这是诳宋太宗,他知道宋太宗已经是弥留之际;即便赵元佐回来他也不可能亲自去见。

“德崇他回京城来咧!”宋太宗有点兴奋地说了一声,想让李皇后将赵元佐喊到跟前来;可宋太宗已经难能撑扎起自己沉重的身子。

李皇后见状,没有呼喊赵元佐;而是和太监王继恩、参知政事李昌龄、翰林学士胡旦结成拥立赵元佐的联盟准备弄事。

王继恩这次是被江湖文士潘阆说动的,潘阆早年曾为宰相卢多逊策划谋立赵廷美被朝廷长期追捕;多亏王继恩向太宗说情才被宽赦。

潘阆对王继恩说:“你若扶立太子显不出功劳,若扶立赵元佐就是把被遗弃的人扶上了皇位其功甚大。”

潘阆似乎是一个同情被剥夺应有权利者的侠义之士站出来劝告王继恩。

王继恩拿捏不定,说李昉七人团特意去北地征求赵元佐的意见;赵元佐说他不做太子啊!

潘阆说那完全是假象,李昉七人根本就不想拥立赵元佐才编造了一个美丽谎言瞒哄圣上,圣上现在已经进入弥留之际什么事情已经说不清了啊!

潘阆的话让王继恩和李皇后下了死心要拥立赵元佐为太子。

宋太宗至道三年三月,距离宋太宗去世前只有一个月时间;吕端入宫探视皇上见赵恒不在宫中,便先在笏板上书写“大渐”两字;密派亲信通知赵恒立即进宫。

宋太宗撒手当天,李皇后让王继恩到中书去召吕端;吕端知道王继恩要故伎重演,就诓取太宗诏书把王继恩锁在里面让人看住这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太监;吕端则立即进宫。

李皇后对吕端说:“皇帝去世,立嗣以长,顺理成章,你看如何?”

吕端反驳说:“先帝立太子,正是为了今天;岂容另有异议!”

因王继恩不在场,李皇后不知如何应对,便默然不语。

吕端于是奉皇太子即位,即位仪式上太子垂帘召见群臣。

吕端立殿下不行君臣跪拜之礼,请卷帘相见;他亲自升殿审视,见确是太子赵恒;这才下阶与群臣拜呼万岁,宋真宗顺利登位。

“斧声烛影”的关键人物太监王继恩,又差点改变帝国的命运;还有明德李皇后在宋太宗心目中是一个“恭谨庄肃”的好皇后,却差一点被大太监王继恩和哥哥李继隆卷入一场可怕的宫廷政变。

提起王继恩这个名字,大家可能会有些恍惚;感觉好像又回到了“斧声烛影”的那个晚上,以至于怀疑自己的眼睛是否出了问题。

实际上大家的眼睛都挺正常的,真的是那个王继恩又到各位眼前来作怪了,只不过他这次不是想着坑骗当朝皇后;而是打算和当朝皇后一起坑骗当朝太子。

当朝太子是谁呢?就是前面提到的赵恒。赵恒原本叫赵德昌,和宋太祖的儿子赵德昭、赵德芳的名字相仿,他一奶同胞的哥哥则叫赵德崇。德昭德芳兄弟二人相继离世后,宋太宗给他的儿子们都改了名字,赵德崇改为赵元佐,赵德昌改为赵元休,后来又改为赵元侃,好像要告诉文武百官和天下百姓他的儿子乃是大宋朝最早的皇子,因为元者,第一也。

赵元侃既不是宋太宗的皇长子,也不是皇后所生的嫡皇子,为什么能成为满朝瞩目的皇太子呢?

按理说,宋太宗驾崩那一天就是赵恒登基的那一日;可是他没有想到王继恩竟然会出来作怪,更没有想到事态的发展会让吕端成为史上第一明白人。

要说王继恩这个家伙也是挺奇怪的,当年宋太祖的宋皇后派他去请皇子赵德芳,他却请来了宋皇后的眼中钉赵光义;现在宋太宗的李皇后命他去请赵元佐,他竟然毫不犹豫地去做了,其中缘由颇为耐人寻味。

其实这一切都在吕端的掌控之中,吕端入宫探询太宗皇帝的病情;见太宗已奄奄一息命若游丝,但李皇后好像并没有派人召太子赵恒进宫的意思;而陪伴在皇后身边的大太监王继恩更使吕端引起怀疑。

吕端深知这个王太监和二十三年前的皇位传承有着不同寻常的关系。

吕端回到中书省后立即给太子赵恒写信,让他赶快入宫;以免枝节横生。

正在这时,王继恩匆匆忙忙来到中书省,将李皇后的决定告知了吕端。

为了阻止李皇后和王继恩的政变企图,吕端当机立断,立即行动,他快,并转身将王继恩反锁在屋内,令人严加看守。

吕端“三步并作两步走,两步并作一步行”,再次进入宫城面见李皇后。

在宫城中的万岁殿,吕端和李皇后展开了一番面对面的理论。

吕端指出太宗皇帝生前已经


状态提示:第409章:宋太宗(4)--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