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军事历史>章献明肃皇太后>第424章:杀奴(7)
炭、食盐、牛羊也运往东京汴梁,这是司空见惯的事情。

300人的宫卫兵的兵器也是杂七杂八,更就让人不敢相信他们是辽军。

辽国是游牧民族,但却不是单纯的游牧民族;境内的农业、手工业、纺织业跟宋朝完全有资格相比。

这是因为承天皇太后萧卓和辽圣宗耶律隆绪都是革新家,能够接受中原民族先进的文化和生产技术;而辽国境内的汉人更是在“一国两制”的保护下享受着公民的基本权利,因之也就迸发出强大的创造力。

突厥弯刀是匈奴、突厥人骁勇刚武的呈现,也是那时代比较先进的兵器。

环首刀是西汉李广、卫青、霍去病率领汉军诛杀匈奴的利器,毫不夸张地说;西汉能战胜强大的匈奴,百分之五十的功劳得归于将士们手中的环首刀。

环首刀是漫长华夏文明中的一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武备种类,一度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作为主力近身格斗武器保卫着华夏文明的繁衍和辉煌。

而环首的出现应该是出于实用和美学的双重原因,既可以起到平衡配重效果;又可连绳套挂手稳定握持、还能坠挂饰物和刀穗。

环首刀最初是做为骑兵的劈砍武器来取代原本的汉剑,汉剑由于双面开刃而不利于马上作战,不利于劈砍,易折断,这在对匈奴骑兵的近身战斗中非常不利。

而环首刀单面开刃、厚脊,在当时而言是最利于砍杀的兵器,加上强弩铁戟的长短程配合,大大加强了汉骑兵的攻击力(当时世界上尚未出现马镫)。

1974年7月在山东临沂苍山地区出土一把东汉的环首刀,刀身上还刻有隶书铭文十八字:“永初六年(112年)五月丙午造卅湅大刀吉羊宜子孙”。

“卅湅”就是三十炼,也就是这把刀曾经使用“百炼钢”技术将钢材折迭锻打达三十次之多,而在这把刀的刃部还发现经过“淬火”。

“淬火”是将刀刃加热到某一高温,再用水、油或空气使其急速冷却,并让工件表面硬化。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先进武器和强大国力的决定性作用下,汉军将匈奴打得元气大伤,北匈奴西迁、南匈奴归附。

环首刀是汉代的杀戮利器,而匈奴人被汉军赶出东亚、中亚后死灰复燃成一个同样强大的民族“突厥”。

突厥人在汉代环首刀的基础上改进两人刀器名曰“突厥弯刀”。

突厥人擅长射骑,骑兵在马战的实战应用中,造型符合流体力学的弯刀更适合于劈砍;于是弯形的刀刃开始逐渐广为流传开来。

经过阿拉伯帝国初期的扩张后,阿拉伯式弯刀传到中亚地区;突厥人将弯刀的力学原理与马匹的冲击力的组合发挥到极至,在近身肉搏中突厥人使用弯刀的技术不需要士兵的自身力量;光靠马匹的冲击就很容易将敌人的头割下。

突厥人一般是将弯刀放在马鞍的一侧,刀刃弯的部分长长伸出;而靠近刀柄的部分是直的,而且比一般的弯刀靠近刀柄部分长得多。

这样保证不会误伤自己,一旦冲入敌阵就很容易顺带将敌人连人带盔甲削掉;也为骑兵自己本身节省了体力。

突厥弯刀能和陌刀相媲美,唐朝人在环首刀、突厥弯刀的基础上对兵器又进行了的精心改进。

陌刀是唐步兵所持长刀,自西汉斩马剑发展而来,又吸收了汉露陌刀及六朝长刀的形制以及突厥弯刀的冶炼技术;由具体部门铸造,贮藏,管理。

陌刀极为锋利,砍杀效果极佳,在战争中主要用来砍杀敌骑兵,其战术作用相当于今天的反坦克武器,而且由于其威慑力大,又被用于文武高官及藩镇的仪卫。

陌刀的使用方法有很多种,感性多于理性;对战斗不重视的儒士们所记载的历史,陌刀只有两种用法,劈和挥舞。

但是理性分析不然。先说劈,根据史书所述,陌刀如墙而进,然后一起劈杀。

因为对于士兵们来说,将武器的锋锐挺在身前,能够有效鼓舞自己的士气给自己壮胆!

那么,正常的、合情合理的攻击手段是什么呢?那就是将陌刀挺在身前,手臂弯曲,留出前刺的余力。明晃晃的陌刀如墙而进,一方面可以有效鼓舞本方战士们的士气,一方面还可以非常严苛的威慑敌人。

宽大、锋利的陌刀给敌人带来的威慑远远不是窄小的枪头、矛头能比拟的。

接近敌人后,用力刺杀,必要时也可以砍、劈、削。

陌刀长8-9尺,前端尖锐,因此,刺应该是陌刀的一种常用攻击手段;否则无法解释为何打造那么锋利的尖端。

耶律细密能给300宫卫兵装备突厥弯刀、环首刀、陌刀三种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利器,那就说明这支部队的战斗力不可小觑。

耶律细密是狡猾的狐狸?然狐狸再狡猾也躲不过好猎手,刘敏就是制图耶律细密的猎手。

刘敏娘凝视着几里之外的辽军一时半刻还不敢肯定,夜落隔幽蓝公主走到跟前道:“敏姐姐,奴家会契丹语;上前盘问一番便知端详!”

刘敏见夜落隔幽蓝公主如此讲,顷然茅塞顿开;紧紧抓住幽兰公主的手摇晃着嘻嘻笑道:“幽蓝小妹是及时雨啊!”

刘敏说着伸长脖子咽下一口唾沫道:“既然这样我们还不如做好两手准备,幽兰公主用契丹语探查这帮人不是辽军是商贩;要是商贩那就放行,我们继续寻找在阳武浮桥出现的辽军。如果探查出是前来潜伏的辽


状态提示:第424章:杀奴(7)--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