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军事历史>民国枭雄>第一百零四章

第一百零四章

莫里循总算是享受到了一点优待的同时,心里却生出几分苦涩来。多少年来在中国,都是想采访谁就采访谁,袁世凯如何?孙文如何?不都是第一时间安排接受采访。为啥会这样,无他,这两位都很重视所谓的国际影响。

这个方剑雄呢?似乎不太在意这些国际影响,实际上据莫里循的消息得知,方剑雄这个人很重实际利益,虚名什么的都不太在意。而且这个人在洋商界口碑很好,跟他合作的都赚钱了,其中最出名的就是礼和洋行的维克多,还有上海的李德立也是。

作为袁世凯的政治顾问,莫里循可不是只会动嘴皮子的人。就算是动嘴皮子,他对世界的影响也是巨大,尤其是欧洲国家看待中国的眼光,都会受到他的报道影响。

哎!现在混到要跟一般记者一起举手,说起来也是有点无奈,谁让自己想看看这军阀想搞什么花样呢?没曾想的是,如此劲爆的一个新闻等着。

举手提问是一个下意识的举动,被点到之后,莫里循却不知道该问点啥?此前很多问题,都被这个发布的消息冲淡了。

“将军阁下,首先,我想问的是,您心目中的新政府是什么模式?其次,所谓联合自治区国防军的是您一手打造,请问您在新政府成立后,这支军队如何处理与北京政府的关系。最后,我想请问,既然决定要退出军界政界,为何还要等一年的时间呢?”

莫里循也是有急智的,缓慢的语速,问了三个大家都很关心的问题。

“我心目中的新政府,在三方会谈的时候。大家都看的够明白了。现在北京不正在朝着议会政治、民主政治的模式在运作么?至于国防军,顾名思义,本人主张军队国家化。私兵危害巨大,很容易形成一个个军阀。这里我要提醒北京的袁世凯总统,军事改革必须尽快开始。设立总参谋部,总后勤部,以此来杜绝私兵现象。为什么是一年之后才退出,理由很简单,缺乏信任。这种信任危机,与北京的袁世凯总统一贯的反复无常有关。当然。不排除袁世凯总统目前对全国很多军队,缺乏控制力度。总而言之,中国的民主进程。首先要从军队国家化开始。我相信,大家都没忘记近期连续发生的兵变,北方如此,南方如此。国家暴力机器,在官兵和土匪之间来回转换。这是旧军制万恶之所在。”

方剑雄一板一眼,面色平静的回答这个三个看上去很头疼的问题。完全是一副忧国忧民的形象。下面的记者听着都激动不已,不停的在记录。

“将军阁下,您拒绝了北京政府的元帅任命,并拒绝赴京上任。能否理解为您不愿意接受袁世凯总统的善意么?”第二个提问的天津大公报的记者,一个三十岁的男子。目光狡黠。

很明显,这个问题可不善。方剑雄下意识的扫了一眼这家伙,心道这货是来打脸的。

“不谈袁世凯总统是否善意。主要还是我自认为不够这个资格。其实本人一直更热心于实业,一个国家的富强,归根结底还是要在实业上体现出来。现在既然和平统一了,本人回到自己喜欢的方面去,这位记者先生不觉得无可厚非么?”

一番回答。大公报的记者面露尴尬,悻悻的低头。下一位问题的。是上海申报的记者。

“将军阁下,您在东征期间,国防军对地方秋毫无犯买卖公平。请问,您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再有,你在上海、芜湖、安庆、武汉,拥有一系制造局的控制权,请问阁下,一旦新政府成立,如何处理这个企业。”

“第一个问题我觉得问的多余,军队是用来保家卫国的。一支军队不能保护当地的百姓,就不配作为国家军队的存在。至于那些企业,我现在正在朝一个商人转型,我很乐意得到国家军队的订单。难道说,欧美的军工企业都是国家的?既然政府模式都能学习西方,为什么军工企业不能效仿呢?”

又一个记者被反问的哑巴了,第三个提问的记者,居然是一个日本人。站起之后,先鞠躬,然后才问:“阁下,本人是《顺天时报》的记者,阁下打造的国防军战无不胜。请问阁下,新政府一旦做出裁军的决定,您能答应并接受政府的条件么?”

“我说过,我是军队国家化的拥护者,也是执行者。但是,这个前提首先是北京政府进行军事体制的改革,新的体制能达到军队国家化的标准。至于国防军的去留,眼下国防军的代表已经到了北京,即将就军队问题进行一次多方商谈。我的看法,中国政府至少需要一百个步兵师的规模,否则将无法很好的完成包围这个大国的任务。”

哗……,众皆惊呼,方大帅这说法,真是太让人吃惊了。一百个步兵师是什么概念?

顺天时报的记者脸色剧变,正准备接着问,下一个记者已经站起来了。

………………………………

三天后,北京火车站,从火车上下来一行军人,绿色的军装表明了他们特别的身份。

国防军军事代表团,团长是国防军副总司令徐绍帧,成员多为一干年轻的参谋。徐绍帧奉命来北京,自然是就军队问题,与北洋及南京三方进行会谈。

出发前,徐绍帧得到的命令其实就一句话:坚持当初的协议,八个步兵师是底线。

“固卿将军!一路辛苦了!”一身盛装出现在在火车站迎接徐绍帧的居然是一大票人,为首的是北洋名将王士珍,其


状态提示:第一百零四章--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