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恐怖悬疑>明末之兴汉>243.天方夜谭
身正不怕影斜,让他们尽管来吧。”鲁若麟摇头说道。

这种事情肯定无法避免,关键还是看朝廷和皇帝的态度。满清之所以在离间计上屡试不爽,还是因为朝廷自身有问题。如果朝廷和崇祯对自己的官员和将领足够信任,又怎么会让鞑子屡屡成功呢?

清军信使拿出弓箭,将一枝绑着书信的箭射向了城头。

“久闻兴汉军大都督纵横海疆、所向披靡,我大清皇帝陛下仰慕已久,诚邀大都督出城一会。”

“朱明苛待英雄,吝啬赏赐,我大清皇帝陛下甚为不耻。现传言于大都督,若大都督愿意归顺我大清,亲王之尊虚位以待,辽南之地也可赐为大都督封地,世袭罔替!”

这个信使的汉话说得非常顺溜,口齿也非常伶俐,否则也不会被选为信使来冷口挑拨离间。

“本钱下得不小嘛,看来皇太极也不完全是在挑拨离间啊,心里还是抱着侥幸,万一我真的动心了呢?那他就赚大了。”鲁若麟听了信使的喊话,顿时就乐了,皇太极还是很有眼光的嘛。

“你还笑得出来?赶紧回绝掉!迟则生变,多出无数事端来。”陈新甲也是惊讶于皇太极的魄力,看来他对鲁若麟是相当的重视,连这样的条件都开出来了。

“堂堂汉家儿郎,岂会效忠异族。让皇太极死了这条心吧!”鲁若麟现身城头,直接对信使喊道。

信使也没想到鲁若麟在城头,心中顿时一喜,高呼道:“原来是大都督当面。”

“这里没有什么大都督了,只有大明金州总兵。”鲁若麟立即纠正道。

鞑子用心歹毒,用归顺前的官职来称呼鲁若麟,而且视明军如无物,完全是在恶心陈新甲。

“如果大都督不欲屈居人下,与我大清共襄盛举,我大清皇帝陛下也不愿勉强。不过大都督一代人杰,却处处受制于人,实在可惜。如若大都督愿意,我大清愿与兴汉军互为盟友,南北夹击、共同伐明,划江而治、平分天下,决不食言!”

信使的这番话将陈新甲彻底激怒了:“贼子敢尔!”

不待鲁若麟回答,陈新甲直接下令:“给我乱箭将其射死!”

不过没有鲁若麟发话,这些士兵不会听从命令,并没有放箭。

“部堂息怒,与一介蛮夷信使置气何其不智。此等小人不过逞口舌之利,何需与他计较,实在有失我大明威仪。”鲁若麟赶紧劝道。

能够充当信使的必定不怕死,杀死信使反而落了下乘,着了鞑子的道。

劝完陈新甲,鲁若麟扭头对信使喝道:“嘴尖舌利,痴心妄想!回去转告你家主子,我鲁若麟绝不会做出此等背祖忘宗的qín_shòu之举,让他死了这条心吧。尔等速速退去,否则莫怪我不讲规矩让你遗尸此地。”

“还请大都督慎重考虑我主的建议,告辞!”信使也知道过犹不及,再留在这里挑拨离间,搞不好明军真的会不顾规矩将他杀了,连忙扔下最后一句话,调转马头就跑了。

“鞑子实在可恶!用心歹毒!”陈新甲气愤难平,这些话语传到朝廷不知道会引起多大的波澜,实在是令人头痛。

“兴汉,此地都是你的人,让他们禁口,此事绝对不能传出去。”想了一下陈新甲决定将此事按住,时间长了自然会慢慢淡化的。

鲁若麟摇摇头说道:“部堂,没用的。鞑子肯定还有后手,难道你认为鞑子在朝堂会没有自己人?何况还有那么多人看我不顺眼,有得闹了。”

碰到这样的糟心事,先前的喜悦之情完全没有了,陈新甲非常郁闷。

“我倒没什么,大不了跑到辽南去,眼不见心为静,不鸟他们。只是部堂你这边最好早做应对,免得措手不及。”鲁若麟作为当事人像个没事人一样,反而劝起陈新甲来。

其实鲁若麟对此非常淡然,不就是一些喷子耍嘴炮吗?不鸟他们就是了。

至于朝廷和崇祯的猜忌,没鞑子这一出就不猜忌了?无非是原来藏在心底,现在挑明了罢了。反正现在的情形下,朝廷也不敢与鲁若麟翻脸,稳得很。

陈新甲点点头,向朝廷请功的事情必须尽快了,多拉拢一些人马和派系,也好淡化此事的影响。

明明是一顿大餐,最后发现上面多了一个苍蝇,陈新甲心中有多恶心可想而知。

陈新甲现在与鲁若麟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坐实了鲁若麟图谋不轨、意欲造反,陈新甲也没有好果子吃。

得了鲁若麟多少好处,就要承担多大的责任,天下就没有白吃的午餐。哪怕是名义上的统帅,也不是那么好当的。

皇太极使完离间计之后既不进攻也不撤退,就这样赖在冷口关外不走了,搞得鲁若麟也不敢撤离。

要是鲁若麟撤退了,清军再次破关,那乐子就大了。

留在这里坐吃山空肯定不行,特别是还有那么多的百姓,每日的钱粮消耗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鲁若麟不得不安排独一旅和骑兵师先行护送百姓去天津,再转送到辽南去,自己和第二师、近卫师留守冷口,监视皇太极的一举一动。

就这样不咸不淡的对峙了几天,正当鲁若麟和陈新甲猜测皇太极的用意时,一骑快马从南边驶来,带来了南边的最新战报。

多尔衮久攻沧州李家庄不下,趁明军大意的时候,率军偷袭了高起潜。高起潜惊恐逃跑,致使关宁军群龙无首、不战而溃,明军损失惨重。

多尔衮趁机收拢了大批明军降兵,


状态提示:243.天方夜谭--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