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366年,汪洋四岁时。
与终山道人同行一年多、旧疾痊愈后独自到各地游历过后的吴泰龙来到了青城山。
此时的吴泰龙得终山道人救治并经游历心境大改,整个人容光焕发,反比多年前显得年轻。
回到中原的这大半年,江湖此起彼伏对童峰的中伤他已经听得太多,每次欲重回华山派予以澄清,想起终山道人的话终又觉得不是时机,后听说童峰与可竹的孩子汪洋住在青城,就悄悄来到清幽宫后山徘徊数日,却又踌躇不前。
这日,吴泰龙再次来到清幽宫后山,默默注视宫墙半晌,轻轻一叹,走到不远处的山坡上坐下,想着心事。
忽听一阵轻微的脚步声,抬头一看,一个三四岁的小男孩跑过来,红扑扑的脸上有些汗水,长得粉琢玉砌格外可爱。
小男孩儿看着吴泰龙,甜甜一笑:“爷爷你找谁啊?是找不到正门吗?我带你去好不好?”
这一定就是童峰与刘可竹的孩子汪洋了——与童峰神似的眼眉却又继承了母亲更秀美的鼻唇,笑容中糅合了童峰的真诚和可竹的温柔。
“爷爷为何要哭?”
汪洋的疑问让吴泰龙惊觉自己掉了泪,慌忙擦拭着,微微一笑:“是老朽,看到你想起了,一位故人。”
“我长得像谁吗?”汪洋很有兴趣地坐到吴泰龙身边,“爷爷说我长得像谁?”
“像,我的儿子,小的时候和你一样俊秀可爱。”吴泰龙说着犹豫地伸出手想要摸摸他的头,却又收了回去。
汪洋挑挑眉:“爷爷的儿子呢?您为何要哭?”
“他,与我失散了,我找不到他。”
汪洋一本正经地点点头:“是这样。我听干娘说,现在民间兵荒马乱的。”
吴泰龙被他的表情逗地淡淡一笑,终是轻轻抚摸了一下他的头。
汪洋抬起头看着他:“所以爷爷来看我吗?还是来这里找您的儿子?”
“看你,看看你就好,爷爷不会打扰你,你不要告诉别人好吗?”
“好。”汪洋笑着答应,纯真的稚容震颤着吴泰龙的内心。
怕眼泪再落下,吴泰龙连忙站起来:“我要走了,今天老朽,已知足。”
汪洋站起身,仰头望着这位看上去很难过的老爷爷:“爷爷是不是不再来了?”
“嗯,看到你就可以了。”
汪洋伸出小手攥住吴泰龙颤抖的手:“爷爷再来一次好不好,陪洋洋玩。”
吴泰龙轻轻握着汪洋柔软的小手,不敢置信地俯下身:“你愿意爷爷再来看你一次?”
“当然愿意,我喜欢爷爷。”
汪洋无邪的笑容让吴泰龙的眼泪再次涌出。蹲下身慢慢将汪洋搂在怀里,吴泰龙言语哽咽:“好,好,爷爷明天一定再来。”
此后几日,吴泰龙天天来此与汪洋见面,越来越强烈的孺慕之情在吴泰龙内心涤荡,万般不舍离开此地。
这日来此,迟迟不见汪洋出来,内心不禁惶然,彷徨中等了近半个时辰,才见汪洋气喘吁吁跑出:“爷爷!”
吴泰龙连忙给他擦汗:“为什么跑这么快,我等着呢,不急。”
“我娘来了,给我带来了鲜桃。”说着掏出一个,“爷爷也尝尝,真好吃!”
吴泰龙又是感动又是紧张:“你没有对你娘提起我吧。”
“爷爷不是说不让我对别人提起吗?我当然不会提喽。”
“不怕我是坏人吗?”
“坏人早把我掳走了,还用等到现在?”汪洋将桃子递到吴泰龙嘴边,“爷爷快尝尝,真的很好吃。”
吴泰龙热泪盈眶,既为他的体贴信任感动、又为他的勇敢聪慧欣慰。
“洋洋,认老朽,做干爷爷可好?”
“为何要做干爷爷,洋洋没有亲爷爷,认爷爷做亲爷爷不行吗?”
吴泰龙一把将他搂在怀里,哭出声来:“好,好,洋洋也是爷爷的亲外孙。”
自此,吴泰龙终于知道了自己应做和必做之事。他在半山的“建福宫”寄居下来,每隔两天上山与汪洋会面,陪他玩耍、教他读书识字。后来发现汪洋非常喜爱琴棋书画,在音律方面造诣深厚的他就开始教授汪洋。
而经常来探视的刘青石也发觉了汪洋的爱好,刘青石本就是个博才豁达之人,自然不会拘泥于所谓正统的文武之学,于是与四卫将汪洋所好之杂学倾囊而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