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青春校园>机智笨探>第一百四十四章 大明之殇(四)
明礼乐的最高行政机关。在各大的宴会上,太常寺就是负责礼乐。而太常寺的最高长官太常寺卿林乐,也是我在三教堂之时结识的。

有一个小插曲,那就是林乐好酒,常明也好酒,所以在三教堂上香之后,林乐都会跟我们三兄弟饮上几杯,有一次我喝多了。我竟然唱了一首周杰伦的青花瓷。作为太常寺的最高长官,礼乐的造诣肯定比我高。但林乐听完我的青花瓷,不禁称赞我的礼乐造诣之高。

其实林乐不知道,青花瓷并非我的原创,而是现在的音乐。久而久之,林乐和我接触的也多了,尤其是喝完酒之后,话题也就多了。

我尴尬的回道:“黄博士,您过谦了。”

朱允炆介绍道:“老师,这位是洪武十七年进士及第齐泰。”

我顺势看去,心里暗道:原来是他。

齐泰年约三十出头,这三人中齐泰岁数最小,齐泰的个头也是最小,身高似乎还没有到一米六。不过齐泰身材魁梧,脸圆胸扩,确实仪表堂堂。

齐泰跟前两位不一样。方孝孺和黄子澄皆是文臣,而齐泰虽然是考科举入朝。但是齐泰在考取功名之时,考官就发现齐泰对兵法有着独到的见解。所以就在同一年,齐泰就进入到了兵部,官职兵部郎中。

齐泰并不是一个粗人,而是礼貌的施礼道:“兵部郎中齐泰,拜见天师大人。”

我礼貌的回道:“齐郎中,久闻大名。幸会!”

齐泰礼貌的说道:“当年天师大人兵不血刃,平定南昌王之乱,齐某万分佩服,今日得皇长孙引荐,能遇到天师大人,真乃齐某之幸。”

“齐郎中您过奖了。”

我们五个人客气的寒暄了几句,我们五人就在应天殿里闲聊。说是闲聊,聊的话题无非就是朝中之事。如何治国的话题。我们五个人不知不觉就聊了将近三个多小时。当然了,虽然我不懂朝政,但我毕竟是一个现代人,我的理解和感悟,能深刻的明白,以朱允炆为首的四个人,都非常有志向。非常有对治国的渴望。我也发现朱允炆对这三个人非常的器重。我的直觉告诉我,只要是朱允炆顺利继承皇帝之位。这三位一定是朱允炆倚重的人。

朱允炆说道:“老师,我知道您现在辅助皇爷爷处理朝政。所以我就带了这三位前来拜见您。只是希望您可以收下三位,可以帮助您处理朝政。”

重要的话题到了。

我通过聊天,早就明白了朱允炆的意图。而且我对朱允炆这个小孩子,一个年仅十六岁的小孩子,竟然能如此的老成。我终于明白,为什么朱元璋不会选择他三个儿子,而是选择了朱允炆做他的继承人。

我在大明生活了许久。不能说了解朱元璋,但是也深深的明白朱元璋的难处。朱元璋是马上得天下的皇帝。朱元璋绝对是一位明君。大明建国这二十多年,经过了战争的洗礼,百姓逐渐安居乐业。逐渐过上了和平的好日子。而权力和身份的改变,一个人的想法也得到了改变。

朱元璋作为一个皇帝,想的只有长远和现在。现在大明国力蒸蒸日上,朱元璋这样的有道明君自然不会担忧。而未来,则是朱元璋考虑做多的。想要大明江山长久,朱元璋一定要找到一个非常合适的接班人。

所以朱元璋这些年的行为,也可以得到合理的解释。不能完全怪朱元璋是一个方恩负义的君主。或许任何一个人做到朱元璋这个位置,或许做的事更多。

我本来就不喜欢处理朝政,也不知道朱元璋到底喜欢我什么。非要让我担任护国天师。本来这几天我就头疼,现在听到朱允炆的话,我一瞬间就高兴了。

不过我脸上并没有表露出来。

我微微点头,连忙说道:“回皇长孙,不瞒您说,臣原本是布衣,以为可以在三教堂传播僧道俗之法,一辈子就这么过去了。但是陛下对臣天高地厚之恩,又将公主下嫁于臣。臣本必然效仿武侯之故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怎奈这些年来,皇长孙知道,臣从来没有上过朝。自然得不到好的帮手。”

说着我又看了看方孝孺等三人,我继续说道:“皇长孙有识人之能。而且三位均是大才。今日我李昊得到三位大才的相辅,真乃我李昊之福也。”

方孝孺等人听我这么一说,连忙客气起来。

而我发现当我说出这些话的时候,朱允炆的脸上自然是流出高兴之神色。

孩子始终就是孩子,遇到高兴的事,始终埋不在心里。脸上总会显露出来。

方孝孺施礼道:“天师大人过谦了。方某能跟随天师大人,实乃方某之幸。”

黄子澄施礼道:“天师大人,请您日后多多鞭策,我黄某定当虚心受教。”

齐泰施礼道:“天师大人,多谢您给予的齐某受教的机会。”

朱允炆连忙说道:“老师,我在此谢过您了。”

说着朱允炆便起身施礼。而我连忙拉住了朱允炆。

我连忙说道:“我看方先生可做平章政事,黄博士可做左丞,齐郎中可做右丞。”

平章政事、左丞、右丞这三个职务均是当年丞相之下的要职。随着胡惟庸案之后,丞相制度的取消,这些官职全部抹去。

朱允炆冲着我说道:“老师,这样做不好吧。”

“没什么不好的。明天三位就可直接来应天殿任职。其它的事,让臣于陛下汇报。”

我发现当我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包括朱允炆在内,他们四人都感觉到


状态提示:第一百四十四章 大明之殇(四)--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