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军事历史>大唐铁肩王狄光嗣>第59章 长安城外乱纷纷

狄光嗣变相地替孙佳遥正名,又借机助孙佳遥施恩于刘仁轨,还让李娴贴身保护孙佳遥,如此郑重其事,孙佳遥奇怪,更想不通狄光嗣为何如此做。/p

孙佳遥秀眉频频蹙起,正费心思量忖度,不知不觉间想到了一种可能,狄光嗣如此安排,怎么看怎么像交代后事,进而安排妥当身后之事。/p

“兴祚,你心中有话,不妨与我直言。”/p

“遥遥,我有苦衷,但愿是我杞人忧天。”/p

狄光嗣守住了底线,还是没有告知孙佳遥,孙佳遥离开了,中军大帐中只剩狄光嗣一个身影。不知怎的,西京联络大军进展愈顺利,愈加抵进长安,狄光嗣心中亦愈加不安。/p

这日午后,狄光嗣简单用完一点膳食,独自在大帐中休息,似寐非寐之是,一阵急匆匆的脚步声使得狄光嗣从浅睡中苏醒。/p

“主公,蒲坂津有军报传来。只不过,吕布意见很大啊。”/p

黑齿常之满面春风,直趋而入,有他人在时,黑齿常之以“天雄军训练使”一职称呼狄光嗣,但无人之时,黑齿常之则以主公称之,在晋阳之时,便是如此。/p

狄光嗣接过军报,一目十行地快速看完,报捷的军报中却满怀牢骚,心中亦充满愤懑。/p

军报是吕布从黄河西岸的蒲坂城所发,其中言及蒲坂城已经被唐兵控制,五千水兵和五千守城步兵不战而降。如此轻易就获胜,让吕布意犹未尽,不免怏怏。我还没出力,你们就趴下,能不能有点骨气?/p

瘦脸文士和宋王刘裕推测的没错,关于蒲坂城,狄光嗣早有安排,即趁檀道济大败的机会,遣一千人马,乘船逆流而上,轻舟简从,伺机夺城。/p

但是冲天的火光和巨响早就使留守黄河上的五千水军以及守城的五千步军成了惊弓之鸟,待唐兵一亮明身份,直接举白旗投降,蒲坂城顺利被攻占。/p

吕布待的浑身发痒,早就想一现身手,听闻有此秘密任务时,主动请缨,毛遂自荐。吕布本想松松筋骨,冲锋陷阵,哪知兵不血刃就攻占了蒲坂城,蓄力满级的一拳打在棉花上,不由得他不郁闷。/p

这日晚间,潼关王镇恶得知蒲坂城丢失,震惊、后怕之余,又想到了瘦脸文士,如果不是瘦脸文士的及时提点,王镇恶定会出兵增援蒲坂,进而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想到此处,王镇恶开始叨咕瘦脸文士离去之前留下的只言片语。/p

青泥关的宋王刘裕几乎是同时得到消息,本就心力交瘁的刘裕,一口鲜血喷出,狂笑不止。/p

“撤兵,停止攻城,原地休整。”/p

刘裕向丁旿下了军令后,便沉沉昏睡过去,他太累了。/p

同样是在晚间,东都洛阳太子东宫中,被狄光嗣吓着的宣令内侍正在向李弘禀报狄光嗣是如何嚣张,肆无忌惮地藐视太子殿下和朝廷的,李弘静静听着不发一语。/p

内侍说的大部分是事实,但是经过其眉飞色舞的演绎,多多少少有些许失真,夸大和歪曲。/p

内侍退下后,李弘凝滞已久的面容突然解冻,不怒不愠,嘴角反而勾起一丝诡异的弧度。同时,李弘在心中对狄光嗣也更加放心。/p

——————/p

翌日一大早,狄光嗣率所部继续西进,进驻蒲坂城,唐军水兵收编檀道济残存的五千水兵后,继续在黄河上游弋,协助防守蒲坂城。/p

长安之围的期限又少了一天,狄光嗣不敢再耽搁,用了半天时间准备,不顾孙佳遥劝阻,固执地率领五千骑兵、五千步兵,顶着日头,继续奔赴长安。/p

蒲坂城只留下,七千步兵,八千水军看守一应俘虏。/p

这一回,孙佳遥选择了留在蒲坂,替狄光嗣守好唯一退路蒲坂津。八千水军中有五千是洛阳水军,隶属于太子李弘,狄光嗣在时碍于威势,可能无人敢于作乱,但狄光嗣离开后,则很有可能发生变故。/p

七千步兵都是由“晋阳天雄军”发展起来,很可靠,狄光嗣坚持要孙佳遥留下统管七千人,量有心人也翻不起多大波浪。/p

狄光嗣身边跟着的只有黑齿常之和吕布,刘仁轨主动请命留下,狄光嗣也不强求,由他留在蒲坂。/p

经过半日和一整夜的长途跋涉,被颠得全身散架的狄光嗣于晨曦微露之时,终于带着大军赶到了渭水之北,龙首塬上长安城,近在咫尺。/p

就着朝霞,看着城楼上的破损的几面旗帜,依稀可变仍旧是“唐”字,长安未失,狄光嗣心中大石翕然落地,啊,这么多天的努力总算没有白费!总算赶上了!/p

万人队伍浩浩荡荡地开始安营扎寨,遍布渭北平原的营寨在数个时辰之间,拔地而起,顿时就与渭南的诸葛亮大营遥隔渭水相望。/p

一股新势力的出现,顿时就打破了原来渭河两岸三大势力的平衡,诸葛亮大营,刘裕大营以及长安城中都注意到了这支万人队伍。/p

反应最大的是长安城。/p

丹凤门上,皇帝李治、皇后武则天,英国公李积,右相刘祥道等人一字排开,踮脚的踮脚,伸颈的伸颈,恨不得眼睛飞至渭北平原。/p

这支人马的是敌是友,对长安城中的所有人来说都至关重要,一个多月的城墙攻防战,三万府兵只剩二千人,若不是长安城中精壮男子主动加入城防军,长安城早就告破。/p

渭北来的如果是勤王军,对长安城来说,是雪中送炭,如果是新的敌人,那么长安城覆灭之日,就在当


状态提示:第59章 长安城外乱纷纷--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