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日子,韩信每日处理一下政务,偶尔蔡琰来皇宫做客,就陪着两个小丫头玩耍一下。/p
不几次,不知是否是因为有人皇技能的加成,他很快就和小丫头建立了好感。/p
另一边,各部尚书就位,也忙着搭建组织班底,有了推荐人选之后,就报备韩信批准。/p
三天后,糜竺拿着钱模制造出来的银票给韩信过目,得了批准后,户部官员就四散而去,开始在各郡县内建设银行。/p
礼部尚书蔡邕也天天入宫和韩信商讨科举的制度。/p
而大乾科举新制度,这种新颖的选拔人才的方式,随着时间流逝,逐渐往大乾各地扩散开来。/p
那些无权无势又自认有才的寒门人士,纷纷奔走相告,大赞大乾此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同时也不忘在任何场合赞美韩信几句。/p
而既得利益阶层世家对此的反应不一,观望的观望,胆大的想联合其他人提出反对,最后却发现无人支持,只能捏鼻子认了。/p
认清现实的他们,比普通大众还是反应迅速,纷纷打听起科举的科目,然后让自家子弟参加科考,争取在大家还未熟悉此政策,又是王朝缺人才,放开口子的时候,尽量赶上这趟末班车。/p
颍川,陈府。/p
陈家书房里,陈纪和陈群父子正在就新的科举制度展开商讨。/p
“文长吾儿,为父好生后悔当日阻止你依附韩信而去,如今荀氏双子,一为吏部尚书,一为军师祭酒,我儿之才不下二人,却因为父之因,如今还是一白身,是为父之过啊。”/p
陈纪是真的后悔,当日韩信来颍川招贤纳士,他因为不看好大乾的前途,还阻止了想投靠韩信的陈群。/p
如今短短两年间,大乾就一鼎宇内,实在是让他后悔得心疼不已。/p
“父亲不必如此,也怪孩儿当时心智不坚所至。”/p
要说陈群后悔吗,他确实是后悔的。/p
可是当初的韩信刚发迹,而大汉王朝虎威尤在,大军屯兵虎牢,且他一项长于治政,短于军略。/p
对大乾的前景看的如同一团迷雾,加上家族中人反对,也就放下了投靠韩信的意思。/p
如今不说是他,连同那些当日给韩信冷脸的同窗,见面时他们嘴上不说,不过一旦聊起郭嘉等人,哪个不是羡慕连连。/p
“那吾儿今后有何打算?是举孝廉还是凭科考晋升?”两人都没说硬梗着死不为大乾效力的话。/p
一来,那不是世家的生存之道,如果现在是诸侯争霸的时候,他们还可选择其他明主投效,可是如今大乾已经一统寰宇。/p
是的,他们也经过了传送门,这一点韩信倒没有区别对待,凡是大乾子民都可以享受一次这样的福利,不管是贫民还是世家。/p
不过让他们去投靠其他位面的人,也是从来没有想过的,如今家族中想的就是如何弥补以前的过错,早早加入大乾这个冉冉向上的团体,以求今后有机会长生不老。/p
陈群沉吟片刻道:“父亲,我准备进京赶考,孩儿相信我之才不弱于人,此次必定高中,如此也算打消世人对我陈家有眼无珠的看法。”/p
“好好,如此也好,文长凭借真材实料脱颖而出,想来他人也会另眼相看的。”陈纪说道这里又叹气道,“哎,真不知道这韩信为何治国也如此厉害。”/p
陈群闻言,也是一阵默然,是啊,史书上记载的韩信不是军事上的天才,政治上的庸才吗?/p
其人虽出道以来就百战不败,奠定了大汉四百年江山,可其也轻易被一个妇人玩弄于鼓掌之中,为何如今当了皇帝后,治国之策也如此厉害。/p
莫非这世上真有天纵之才之人,想哪方便出色就哪方面出色,更何况得知了自己未来的下场,一改初衷。/p
不管陈群怎么想,天下世家怎么看待科举制度的推行。/p
随着时间的流逝,洛阳首先热闹起来的话题,是即将首次招生的洛阳书院。/p
距离洛阳书院第一次开学还有三天,这一日,洛阳南城外面来了两个年轻人。/p
两个年轻人穿着粗布麻衣,背着行囊,高大一点的那少年腰间还挎着只长剑。/p
“多谢老伯捎带我俩,如今囊中羞涩,他日想见我俩一定加倍答谢。”两人从一辆牛车上下来,挎剑少年对着赶车的老汉抱拳道谢。/p
身旁看着老实木讷的少年,也是连连拱手道谢:“多谢老伯捎带。”/p
“两位学子不必客气,老汉预祝两位得享所愿,被洛阳书院给录取了。”赶牛车的老汉爽朗一笑道,“老汉赶着去城北集市,就此别过两位。”说完一挥赶鞭,进城而去。/p
等到赶牛车的老汉离去后,挎剑少年扶正腰间长剑,看着巍峨屹立的洛阳城,摇头感慨道:“不愧为天子脚下,就连周边的农夫都如此多礼。”/p
“还说呢,徐元直,要不是你大手大脚,我们怎么会还没到洛阳就没了盘缠,你说,接下来该怎么办?”老实木讷的少年气急道。/p
年初洛阳书院向天下发出告示,不计出生,不计年龄,不计学识,只招天赋异禀,寻求梦想的人。/p
说起来,他跟挎剑少年徐元直也是刚相识不久,只是他们刚好是颍川同乡,又刚好准备去洛阳书院碰运气,在来的路上相遇后,才有了结伴而行的缘分。/p
不过现在他却是后悔了,想到一路厚着脸皮拦车搭车,他就脸红。/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