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穿越重生>看戏到三国>第126章 搏命的战斗

“戏兄弟过誉了,在下只是一个普通的乡野村夫而已。”许褚倒是很谦虚地说道。/p

“许大哥,不好了,庄外有大队人马向我庄靠拢!看那样子好像就是上次来抢劫我们庄的那伙贼人,不过这次好像人数比上次更多了,现在该怎么办啊?”守卫水根匆匆地跑到许褚面前报告着敌情。/p

“不要慌,赶紧通知乡亲们把新做的鹿角木和拒马拉出去抵挡住进庄的路口,再在路前多撒上一些铁蒺藜。叫全庄所有的弓箭手们准备在路口待敌!”这许褚遇事倒是很沉着冷静,看那样子一点也不惧怕敌方的来势汹汹。/p

“鹿角木”是古代阻拦马足的战具。选用鹿角形的坚木锯断作成,长数尺,埋入地中,一尺多深。作战时遍植鹿角木,可以阻拦马足,使敌不能前进。汉代曾广泛使用,三国时魏军大规模用以护城。/p

“拒马”是一种木制的可以移动的障碍物,它是一种障碍器材。夏商周三代便有了早期的拒马,他即是将木柱交叉固定成架子,架子上镶嵌带刃、刺。当时用以堵门,阻止行人通过,后来用于战斗,以阻止和迟滞敌人军马的行动,并可杀伤敌人。/p

“铁蒺藜”乃是中国古代一种军用的铁质尖刺的撒布障碍物。中国在战国时期已使用铁蒺藜。在古代战争中,将铁蒺藜撒布在地,用以迟滞敌军行动。有的铁蒺藜中心有孔,可用绳串连,以便敷设和收取。《墨子》一书中,就多次提到蒺藜的用途,书中指出除了在城内要储存以外,还要在地道的进出口和门户都应设置,以防止敌人偷袭。与铁蒺藜相似的还有铁菱角,主要是部署在水较浅的壕沟,或是近城的溪流塘陂,以防止敌军涉渡。/p

“我们连累了仲康兄与众乡亲们了!”游志对着许褚作揖道歉着。/p

“就是这伙贼人追击你们的啊?唉,这伙贼人也是我们庄的大敌!看样子我们有共同的敌人了。”许褚倒是如实地说出心中的所想。/p

原来这吴霸早先便带着他的葛坡贼在谯郡四处劫掠着,而且他们都是清一色的骑兵,那机动性是极其的高。只要是官府带兵来剿,他们马上就是撤退!外加上别的州郡还有大股匪贼和黄巾余党需要派兵提防抵御,所以这葛坡贼的游击扫荡战术一直是谯郡官府最头疼的事情,现在这官府对于葛坡贼的讨伐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最后官府也只能是告诫本郡乡民自己去组建团勇自保。/p

这也正是为啥许褚能组建乡勇抵御贼寇的缘由。/p

此时葛坡贼那边。/p

“头领,前方就是上次我们弟兄劫掠过的许家庄了,我们是要攻下它吗?上次我们可是在这里折损了一些兄弟的啊!”小头目询问着吴霸的意见。/p

这上次葛坡贼虽然在许家庄抢了些东西,但是后来被庄上的一个猛士(说的就是许褚)带人给追杀了上来,结果葛坡贼也是折损了一些弟兄才撤退了出去。所以这小头目有些顾忌地询问着吴霸的意见。/p

“废话,上一次我们兄弟在这吃了点亏!如果现在不把这个面子给找回来,那以后我们葛坡贼还怎么在谯郡继续混啊!何况此次我们人这么多,难道我们会害怕这小小的一个村庄不成。猪大头,你是不是被人给打怕了啊!”吴霸很鄙夷地对着这个叫朱大头的小头目说道。/p

这个叫朱大头的小头目正是被游志给打败过的那个小头目。他上次带着五百多败兵突围而出,便马上联络了还在这谯郡劫掠的吴霸。此时吴霸人马虽然没有原来那么多了,但是这打仗就像淘汰赛一样,能持续存活下来的人,这除非是运气特别好的,要不然那就是有真本事的能人。/p

显然,现在这吴霸近七百人的队伍,那基本上都是这葛坡贼的精英了。而且这其中还有一百五十多人是精锐的骑兵。/p

“兄弟们,拿下许家庄!我们的两大仇人(说的是游志和许褚)就在这庄内,杀了他们,一雪前耻!”吴霸拔刀,对着自己的弟兄叫道。/p

这吴霸是个有仇必报之人。何况这拿下许家庄后,他们葛坡贼还可以得到物资上的补充,毕竟他们原来的营寨已经被游志给洗劫一空了,现在他们是必须要找到补给的!/p

此时许家庄这边已经是严阵以待了,特别是那许褚,只见他手里拿着一把反曲硬角大弓,看那样子就知道这弓箭的杀伤力很大。/p

而其他乡民也是各个手中持械,或拿锄头的,或拿木棒的,当然也有拿家里的菜刀出来御敌的。总之,看他们那样子,就知道要跟贼寇们拼命了!/p

这些贼寇可都是剩下来的精英。他们看见这许家庄已经是守备森严,所以也是不敢冒然冲击。只见他们不知道从哪里找来了几辆木质板车,这些贼寇在板车上堆满了沙土,然后在后面推着沙土车慢慢地向许家庄路口靠近着,他们一边靠近,一边清除着路上的鹿角木和铁蒺藜。/p

如果再这么的任由葛坡贼自由的清理路障的话,那不消半个时辰,这群贼寇就能进庄烧杀抢掠了。/p

“快,去拿梯子过来!”这许褚见这群贼寇在一步一步地靠近自己的村庄路口,所以马上去叫村民拿梯子过来,好让他爬上梯子射箭御敌。/p

可惜这村里的弓箭手实在是太少了,而且还不是每一箭都能准确无误地射中敌人。这里面能箭箭弹无虚发的也只有许褚和游志了。/p

可是这有些贼寇还是身披皮甲或者多重革


状态提示:第126章 搏命的战斗--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