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军事历史>抗日之血色烽火>第三百三十六章 核平计划(四)

林定远望着地图上犬牙交错的战况,可以说日军的蓄势而发将中国原本集中在徐州和京沪杭地域的两大集群竟然切割开了,这让林定远目瞪口呆,因为这样的战事继续发展下去,那么南京的失守已经成为必然之举。

林定远认为日军现在集中全部的兵力大举进攻,很有可能与日本、意大利、德国三国在勃兰登堡的秘密会议有关,德国人开始有计划的从保康开始撤走,这已经给了林定远一个信号,那就是日本人准备在一举扫荡中**队主力之后,开始积蓄力量为下一步做准备,征服中国不过是日本称霸世界的其中一步而已,日本人的野心和他们人种的身高个头以及国土绝对不成比例。

林定远望着太平洋地图,他不清楚日本人是否会发动所谓的太平洋战争,也就是日本人是否会到珍珠港去放火,但是林定远现在自己最为需要的就是时间,一枚原子弹解决不了什么太大的问题,林定远需要至少十枚原子弹,所以保康基地就需要空前的安全和稳定,空袭日本海军航母的行动效果非凡,日本人的破船基本全部回港修补,费长空是利用了日本陆海军都缺少夜航设备打了一个时间差,而且从福建起飞偷袭的路线加之转场的成功保密,使得袭击效果非凡,不过所谓的非常战果,不过是日本人损失了一些新锐战机和他们的航母需要修补,距离击沉日军航空还相当遥远,林定远不能期望日本人傻到在飞行甲板上堆满了弹药让自己实施攻击。

林定远非常明白日本这个地域狭窄的效果其实就是在打一场目标有限的战争,日本人也是强弩之末不得已而为之,因为日本人非常清楚他们是不可能希望完全打垮它的主要敌人美国人,而对于美国人来说,在远东被打败只不过是暂时严重可耻而已,但毕竟与其本土战略和国家战略有太多重大关系,就如同一块面包,对吃饱、吃好的美国人来说丢掉无妨,但是对于日本人来说则是救命的。

因此,日本人才不断的鼓励自己相信它自己能坚持较长的时间,以血肉代价和巨大的牺牲磨灭美国人民继续进行一场遥遥无期的、费用很大的战争的意志。对于英国,日本预料英国在欧洲则会被德国完全击败,或者至少大伤元气,以致无法挽回东南亚战争的命运,日本更不可能重返远东。

但是日本人忽略了一件事,美国人一直就在等待最佳时机磨刀霍霍,这个在一战中掏了银子死了人,却没分到什么好处的世界第一工业大国岂肯久居人下?听英国人的招呼?美国人可以丢掉自己手中多余的面部不屑一顾,但是也绝对不允许日本乞丐到美国富翁的手里面去抢夺,有钱人的面子问题,有的时候是非常微妙的。

并且从战争的战略策划开始,日本方面就倾向于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能力,以为凭着所谓的坚韧精神和忍耐力日本能成功地守住自己的部队所必须守卫的广阔地区,这样的打算同时也过低地估计了日本向之宣战的那些国家的资源和决心与意志,日本人狂妄的认为在其的兵锋所指,定能所向披靡,在中国战场日本人在南京撞了个头破血流,速战速胜变成了一场大绞杀,一场地地道道的消耗战,这也是日本人当初所没能预料得到的。

更为主要的是,在林定远的眼中,日本人的战略无疑都是非常短视的,但是日本作为一个工业国家其在短时期内的综合国力加上欧美不断给予其的贷款和辅助,以防日本过快的倒向德国,或者说是拖延其三国合作的时间,中国必须能够顶得住日本的前三波狂潮,日本战时大本营没有认识到这场战争是全球性的战争,忽视了需要同欧洲的轴心国实行最大可能程度的合作,日本人与意大利和德国人的所谓配合简直可笑至极。

日本人在制订远东北上计划时,完全不能确定德国是否参加他们对美国的战争,日本人属于典型的家穷人丑,小心眼的算计,缺乏必要的牺牲和配合,这就是日本最终完全失败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实际上也是三国轴心集团失败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日本军队在中国战场的激战其实得到了锻炼,具有“统一指挥”这一极为重要的有利条件,也具有海上和空中力量的绝对优势,加之新锐航空母舰和战机的列装,日本陆军在海军非常有效的掩护下得到了制海权和制空权之后,作战经验丰富的日本陆军对阵菜鸟美国大兵和英国的老爷兵绰绰有余,所以日本一旦对东南亚实施作战,那么必将是势不可挡的,林定远郁闷的是英国人和法国人还在为了中国购买的战略物资通过印度支那和缅甸在反复的交涉,英国人的懦弱和法国人的胆怯被日本人死死的卡住了。

实际上,林定远非常清楚山本五十六为何要袭击珍珠港,那就是削弱美国太平洋舰队带给东南亚的更多战力投送的不确定性,让美国失去最佳的干涉时机和能力,防止对日本的作战进行干预的另外一些行动,可以让日本海军航空兵的轰炸机从台湾起飞,袭击并摧毁了在菲律宾的停在地面上的大部分美国空军主力,获得空中优势,日军就可以利用其的海军优势从容的在菲律宾进行登陆,这些美国人都非常的清楚,所有人都相信只要日本人一发动,那么就将是横扫一切的狂澜。

缅甸的英国人、新加坡的英国人、印度支那的法国人都只有投降的份,中国战场也意味着将被彻底孤立,日本人所谓的大东亚美梦似乎已


状态提示:第三百三十六章 核平计划(四)--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