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恐怖悬疑>谜案追凶>第五回 诈尸惊魂五

事情在孟冲的秘密布置下,发生了绝大的变化。当隆庆皇帝假模假样地在朝堂上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就连张居正也傻了眼。按说这种事情不需要大家一起讨论,隆庆皇帝只需要单独咨询他或着高拱就可以了。大不了在少数人参加的“廷议”上提出就已经是过分了。没想到隆庆皇帝在早朝的时候,当着大家的面说了这件事情。张居正本来想利用这机会,把这件事情决定下来也好。可是事情走向了张居正没有预计道的方向,几乎失去了控制。一大群本来没有话语权的大臣纷纷上来反对,特别是一些上了年纪等老的大臣们,他们引经据典地说秦泰的不是。几个在刑部的官员,甚至于拿出刑部中下层官员的联合名单,一起反对秦泰的复出。

到了这个时候张居正终于明白了,这些人是孟冲联合的。他们都是的当初老师徐阶的手下,光是为了徐阶和秦泰之间的矛盾,他们就会全力以赴反对这件事情。孟冲不敢也不可能自己擅自联合这些人,看来这件事情的幕后主使者不是孟冲。全天下敢指使孟冲的人,只有隆庆皇帝这个一个人。看来隆庆皇帝铁了心的不想让秦泰复出。张居正不明白隆庆皇帝这么做为了什么。

张居正不敢为秦泰出头,不代表没有人为秦泰说话。谭纶这个秦泰第一好友终于忍不住了,他没有理会老师高拱对他的怒目,也没有注意张居正的暗示,直接出来为秦泰要一个说法。谭纶的意思是就算不给秦泰一个官复原职的机会,总要给秦泰一个查案的名分。他知道秦泰不在意什么职位高低,只希望能够出来查案办案,所以他希望秦泰能够公开查案。作为秦泰最好的朋友,谭纶真的喜欢看见一个高兴地秦泰,而不是一个郁郁寡欢的秦泰。

谭纶的提议让隆庆皇帝有点心动,只要不给秦泰一个职位,协同查案还是可以的。孟冲却不这么想,他不希望秦泰有任何机会,更不愿意秦泰留在京城。只要秦泰在京城,只要秦泰能够查案,迟早有一天就能够复出。为了彻底断了秦泰的后路,孟冲决定一定不能让秦泰出山。孟冲不但自己出面反对,而且暗示大臣们一起反对。特别是那几个刑部的官员,只要他们不愿意启用秦泰,秦泰就不能在刑部查案办案。大家集体不愿意接受秦泰,几个刑部的官员甚至于说出秦泰要去行不的话,他们大家集体辞职的重话。

一边的冯保也看出了大家的异样。他知道张居正和谭纶想让秦泰复出,孟冲和其他的官员不愿意让秦泰出来,隆庆皇帝碍于李贵妃和太子的面子不好直接决定。虽然说隆庆皇帝指使了孟冲,但是冯保知道隆庆皇帝不想彻底毁了秦泰。如今这样下去不但朝中大臣会大乱,就连李贵妃也会对隆庆皇帝有意见,到时候太子也说不定会对隆庆皇帝这个父皇有怨言。为了稳定大局,更为了缓和隆庆皇帝和李贵妃、太子之间的矛盾,还有冯保也希望帮得上秦泰,所以冯保想出了一个办法。

冯保出来提出一个建议,既然谭纶说秦泰是一个查案人才,刑部又不想用的话,不如让秦泰暂时留在锦衣卫里面。锦衣卫有监督查案的权力,更可以直接接手一些地方案例。不如看看秦泰是不是真有本事,要是秦泰能够做到接手的案子一一告破的话,秦泰就是一个人才,可以破格留在刑部独立查案破案。反之要是秦泰不能破案的话,秦泰就不是一个合格的查案人才,到时候直接赶回老家就可以了。

这个提议令隆庆皇帝很满意,锦衣卫是皇家的卫队,人员编制是皇帝一个人说了算的。只要秦泰在锦衣卫,隆庆皇帝就能控制住秦泰。一旦隆庆皇帝觉得秦泰不对劲的话,不但可以直接免去秦泰所有职务,而且可以用锦衣卫的内部“家法”直接处理秦泰。还有一点是隆庆皇帝最放心的,因为锦衣卫不得干预政务。这是锦衣卫的规矩,也是一个底线,一旦违反了这个规矩,就会被全家灭口。只要秦泰不参合,谭纶和张居正之间的矛盾就会加剧。要是秦泰为谭纶和张居正说和了,就是干预政务,隆庆皇帝就可以有机会杀了秦泰。

孟冲和其他的官员本来不想答应的,可是张居正和谭纶同时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这是他们两人这些年来第一次同心协力办事,效果是巨大的。张居正请咳一声,这是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当内阁首辅请咳的时候,就是让大家集体闭嘴。虽然张居正如今还不是内阁首辅,但是他已经在行使内阁首辅的权力和义务。张居正的举动就是在提醒大家,不要触碰他这个大佬的底线,不然张居正就会彻底和这个人翻脸。张居正的地位和权势,可不是大家所能抵抗的。谭纶更是回过头来对大家一个个怒视,代表谭纶很生气。谭纶不光是兵部侍郎,就算不兼任内阁行走,她也是如今内阁首辅高拱的公开继承人。再加上谭纶的脾气暴躁,真的会在公开场合针对某些人,这个现象是遗传了高拱的。这些年高拱直接打了几十位大臣,结果是高拱一身的伤痛,换来了这些大臣一个个下台。大家谁也不希望被谭纶打伤,更不愿意被谭纶打了之后还要直接走人下台。所以大家都选择了闭嘴,就算孟冲再暗示大家也当做没看见。孟冲也不敢出来说话,因为他看见了四双不友善的目光。张居正、谭纶和冯保之外,高拱也瞪着孟冲。高拱不高兴的原因是隆庆皇帝竟然绕过自己,利用孟冲联合大家做这种事情。这已经不是官员


状态提示:第五回 诈尸惊魂五--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