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青春校园>一顾倾城色>番外 一厢情愿,一场空等(姜训)

天注定的事,从来不需要任何解释。[t]

父亲戎马半生终于打下了北江的天下,登基那天,我和母亲盛装华服站在父亲身后,看他端坐在龙椅上,由二叔亲自为他戴上象征权力的龙冠,山呼万岁之声振聋发聩。

这庄严肃穆的一幕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母亲说父亲做皇帝是众望所归,也是天命所佑,历来皇帝都自称为天子,她说我也是天子,将来注定要做这北江的皇帝。

父亲病逝前夜,母亲悄悄出了一趟宫,但她却不知道尾随的侍从中有一个是我假扮的,我跟着她秘密地去了二叔府上,透过窗户上的一个小洞看见素日高贵的她跪在二叔脚下,温婉美丽的脸庞上泪痕交错。

二叔很惶恐想扶她起来,她执意不肯,只跪在地上哭诉,那声音太低隐隐约约听不真切,似乎是在哀求什么。等她再次从房中出来时,便又成了往日那个高贵端庄的皇后娘娘。

后来三叔将龙冠戴在二叔头上,依旧是振聋发聩的山呼万岁,我依旧是北江的太子殿下,站在我身侧的却不是我的母亲,此时她正安详地与父皇一同躺在皇陵中,我想,这样的结果对她来说也是好的。

徐娘娘做皇后时还很年轻,但她的名号却早已传遍北江,一曲“凤出云”被她演绎得登峰造极,无人能超越,我一直觉得像她这样美丽又柔婉的女子,生出的孩子也必定会是一脉相承的温婉动人,可事实并非如此。

紫陌出生时我已经十三岁了,奶娘欣喜地抱着她走出殿外给皇帝看,我也在一侧,抬目只看见了锦被里一团小小的粉红在挥手挣扎,哭声异常的洪亮。

打小伺候我的那个宫人在看见紫陌后,皱了数月的眉头终于展开了,眉开眼笑地带着一干宫人恭喜皇帝喜得公主,场面一时其乐融融。

再见到紫陌是在她的抓周会上,此时的她完全变了一个样子,白白嫩嫩煞是可爱,尤其吸引我的是她那双眼睛,大而黑亮,像藏着一片海一样的纯净,看着她的眼睛仿佛心都会变得温润起来。

那日我鬼使神差地做了一个决定,趁所有人的目光都在紫陌身上时,我偷偷用袖中母亲的金钗换下了桌上抓周物什中的一只普通金钗。我不知道自己为何会这样做,那根钗是父亲送给母亲的定情物,也是母亲最心爱的首饰,现在是我唯一的寄托,一只不肯离身地戴在身上。

当我看见紫陌抓住那支金钗时,我的心上泛起一种奇怪的感觉。她无声地笑,白嫩的手指拨弄着钗上垂下的珍珠,皇后很高兴地上前抱起她来亲,皇帝开怀大笑,直道:朕的紫陌,将来长大也会是个容色倾城的美人。

一室欢欣中,我悄然离开,在千鲤池旁坐了许久,脑海中浮现的还是方才紫陌手拿金钗冲我笑的模样。

我是太子,又快要到束冠的年纪,平日里课业十分紧张,不容许有太多的时间在**中走动,虽然如此我还是会想方设法抽出时间来到紫陌经常玩耍的地方去逛一逛,远远地看着她嬉闹,玩耍,长大,觉得时光可真快,仿佛每次见到她,她都与上一次不同。

她在一点点长大,而我则会一点点地变老。

我被这个想法吓了一跳,那时我才十四岁,刚刚行了束冠之礼,却不知怎么会冒出这样沧桑的感慨。

按照宫里的规矩,成年的皇子都要搬出皇宫另住,太子也不例外,皇帝赐给我的府邸富丽堂皇,从现在起我就是这里的主人,与新进门的女主人一同住在这里,白头偕老。

太子妃是当朝四大臣之一的女儿,父亲位高权重,教育出的女儿知书达理,做得太子妃,日后也担得起母仪天下。不管从哪里看她都是极好的,然而我们的日子却一直平平淡淡相敬如宾,又是我面对这个细心体贴挑不出一点不是的妻子,也会想:不如就这样好了,与谁白头又有什么分别,无非就是做个伴而已。但却总也觉得和她亲密不起来,只能这样陌生又熟悉地一天天生活,我知道这不是她的错,也不是我的错。

后来她生产时难产,那时我正在边境带兵与东夷打仗,得胜凯旋回来,府上挂满了白色的灯笼,挂着“奠”字的厅中安放着一口棺木,总管问我是否还要开棺看看,我说不必了,事已至此,终究是我对不住他们母子。

皇帝厚葬了太子妃和未出世的孩子,问我打算什么时候续娶,我言不急,他们母子新去,我若很快就娶新妻,会伤了老臣的心。

皇帝拍拍我肩膀道:“你是明事理的孩子,太子妃九泉之下也可瞑目了。”

我苦笑,她可能会后悔嫁给了我。

搬出宫后不容易找借口再到**频繁走动,那几年我很少见到紫陌,她可能也早就忘记了我,又或者觉得陌生,开始她还是小女孩时尚且会叫一声皇兄,再后来她渐渐长大,偶尔遇见时也只是淡漠的点点头,便带着宫娥扬长而去,每每这时我看着她离去的背影,心里总会有种失落的感觉。

越是关注着她,就越是清楚她没把我放在心上过。

东夷使臣来拜访的那年正逢乞巧节,这一年两国终于达成了停战协议,民间为庆祝这得来不易的和平纷纷张灯结彩,一时间乞巧节比过年还要热闹。

有些事也在这一年发生了无可挽回的变化,宫宴时紫陌坐在我旁边,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我却明显的感受到了她的不同,她的眉眼里是遮掩不住的思慕,那是一个女孩喜欢上一个人时才会有


状态提示:番外 一厢情愿,一场空等(姜训)--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