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泰卦的象是地在上天在下,实际上应当天在上地在下。阳气上升、阴气下降就象征天和地的交感变化。与此相反,如否卦的象是天在上地在下。天本来就在上,地本来就在下,这种情况不会引起上下交感易位的变化。不交感,就没有变化。事物就没有发展前途,所以否卦不如泰卦吉。泰卦和否卦是一个对立面,一吉一凶。吉和凶的根据是变和不变,交感和不交感。它通过宗教迷信的形式反映出极其朴素的辩证法观点。
总的原则就是事物在变化发展中就有前途,就是吉兆;如果没有发展变化就没有前途,是凶兆。《周易》的这个认识是从丰富的社会实践中提炼出来的最朴素的一种辩证法观点,虽然还不完整,但仍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荀子是先秦很有名的哲学家,也是儒家大师之一。荀子说过,“善易者不占”。即真正懂得《易经》的人,不去算卦。也就是说,对于《易经》我们要懂得其中的道理,算卦算吉凶祸福是需要占卜的。
(二)物极必反的观念
物极必反的观念,就是事物发展到极端。就要走向反面。《易经》举乾卦为例,乾卦有六爻,从下往上,第一爻叫“初爻”,然后由下而上按顺序排列,二三四五六,最后一个叫上。第六爻不叫六,而称为“上”,因为定在六爻的最上的位置,乾卦初爻到六爻中间有六个层次,六个变化阶段。以龙为例,因为龙是中华民族的一个图腾。是民族象征,龙的变化从存在、变化到最后,乾卦爻第五个层次,九五爻是吉,九五至尊是最好的结果。但是到顶第六爻就是亢龙有悔。
初九(第一爻)是潜龙勿用;九二(第二爻)是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九三(第三爻)是终日乾乾,奋斗不息,一直在前进;九四(第四爻)是或跃在渊,无咎;九五(第五爻)是飞龙在天,利见大人,这是最好的爻;上九(第六爻)是亢龙有悔,亢是走到头,走极端。用龙的变化说明一个事物从开始到衰败有一个过程,事物有进有退有得有失,到了极端就会过渡到反面。
《易经》还提到“无平不陂,无往不复”,指出没有任何平路,都是有坑坑坎坎的,事物是循环的,没有一去不返的,这都说明“物极必反”的原则。这个观点在春秋时期广泛传播且为人们接受。所以今天说人要有忧患意识,就是在平安的时候要考虑到不平安,顺利的时候要考虑到不顺利,处在逆境的时候不要悲观,因为还有否极泰来。
战国时魏国的范雎,在秦国做了多年宰相,很有功劳,后来燕国人蔡泽进言说《易经》无往不复,物极必反,你做了多年宰相,到顶了,最好早一点退下来,否则会有灾祸,范雎接受了他的意见,推荐蔡泽做了宰相。可见《易经》已经深入人心,深入到社会上层,这个故事记载在司马迁著的《史记》里。
《易经》指出,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不得不过渡到反面,这是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但是也有时代、历史的局限性。基本弱点在于神秘地、抽象地脱离了具体条件讲变化。结果变化、发展成了人们无法驾驭的神秘力量,人们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在今天看来仍未跳出神学的圈子。但在当初这个观念已经很可贵了。
古代吉凶祸福,物极必反,有循环论的意思,今天我们是进化论,不是循环论,是螺旋形上升,走的是否定之否定的循环,但不是循环之后又回到原先起点。这是跟从前不同的地方,但是基本原理是古人研发的。随着科学的发展,宗教迷信成分越来越少,科学阵地越来越扩大。
从《易经》也可以看出古代哲人怎么摆脱迷信命定论,不断走向科学世界观的一个过程,《易经》给我们开了个好头。
《易经》基本内容就是物极必反与上下交感的观点,任何《易经》书里都离不开这两个基本观点的解释。
不关心未来的人是短见的人,不关心未来命运的民族就没有希望,不能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关心未来,是人类进步可贵的地方,有了关心未来、创造未来的要求,才有改善环境、创造发明的动力。《易经》从出现到现在几千年了,可以看到中华民族历经了不断前进、关心未来、改变现状、开拓新世界的过程。
现在从中央到地方都讲和谐社会,其实,《易经》中早就提到和谐共处。《易经》本身的精神是对立统一中的不断进取,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易经》的发展观辩证法与物质是分不开的。我们这个物质世界辩证发展,同时又是客观存在的,哲学是关于整个宇宙发展的总规律的学问,给人提供了观察认识世界、适应改变世界的工具,观点和方法不可分。
《周易》从一开始就有全局发展观的萌芽,天行健,自强不息,世界万物永远在变化,这是《易经》的根本精神。全局观点是中国的特色,从日常生活里可以看出,比如在欧洲商店买东西,你买2.5元的东西,给他10元,他就先找5角,再找2元,最后给5元,从小到大找起;而中国正相反,同样买2.5元的东西,给他10元,他